“圈內人”

茱娜·伯恩斯(Djuna Barnes)[20],充滿魅力,充滿愛爾蘭風格,才華橫溢,在二十年代初也來到了巴黎。她是屬於《小評論》和紐約格林威治村那個圈子裡的,也是麥卡蒙的朋友。她的第一部小說出版於一九二二年,這部小說的書名非常簡單,但很有特點,就叫《一本書》(A Book),這也是她的成名之作。她的作品充滿了一種奇特但憂鬱的風格,這和她平時臉上燦爛的笑容形成強烈的對比,和當時的其他任何作家都不一樣。而且,她也不是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的那種人,幸虧T.S.艾略特慧眼識珠,把她給挖掘出來,並且把她推到文壇她應有的地位上[21]。即便如此,在關於當代文學的專著中,她仍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在我看來,毋庸置疑,她是二十年代巴黎文壇上最有才華、最讓人著迷的人物之一。

在我的書店剛剛開張的那幾年中,有一位名叫馬士登·哈特雷(Marsden Hartley)[22]的美國藝術家也在拉丁區一帶活動。他是個很有趣的人物,他的詩集《詩二十五首》(Twenty-five Poems)是麥卡蒙的接觸出版社出版的。他在巴黎沒待很長時間。但是,在與他為數不多的幾次接觸中,我能感覺到他很吸引人,可能還稍有些多愁善感。

在二十年代的巴黎來來去去的,還有一位紅臉頰紅頭髮的活躍人物,她叫瑪麗·巴茲(Mary Butts)[23],至少在我與她相熟的那段時間,多愁善感可根本與她沾不上邊。在她的作品《異教徒的陷阱》(Traps for Unbelievers)中,有科克多(Cocteau)[24]為她畫的畫像,可以說是當時的瑪麗·巴茲的真實寫照。但是,她的生活是一場悲劇,她的充滿潛力的寫作因為她的突然去世而中斷[25]。雖然她有幾部作品是由接觸出版社出版的,其中一本是《遠古圓環的阿許》(Ashe of Rings),但是,在她去世後,她的所有作品彷彿都消失了,不知怎麼就絕版了[26]。她也曾寫過一本關於埃及豔后的書,她認為埃及豔后是一位智慧之士,簡直就是位博學的女才子。

在“圈內人”中,有三位美女,很不公平的是,這三位是一家人,她們是詩人米娜·羅伊(Mina Loy)[27]和她的兩個女兒——珠拉(Joella)和法碧(Faby)(這個名字的拼法顯然不正確),她們都是絕代佳人,走到哪裡都會引起人們的注視,而她們早就習慣了這點。但是我相信如果進行投票的話,三人中,米娜會被選為是最美麗的。喬伊斯雖然患有眼疾,但他如果誠心想看,他能和其他人一樣什麼都看得見,據他觀察,從各方面來說,珠拉都是標準的美女:她金黃色的頭髮,她的眼睛,她的面板,還有她的儀態。所以,喬伊斯肯定會選她。而法碧當時年齡尚小,但已經美麗動人,而且長得很有趣,你真難把目光從她身上移開。

你如果去米娜的公寓,會看見到處都是燈罩,製作燈罩是她養活孩子們的生計。她自己所有的衣服也都是她親手縫製的,女兒們的衣服可能也是她縫的。她的帽子和她的燈罩非常相像,或者反過來說,她的燈罩和她的帽子非常相像。

空閒時,米娜會寫一些詩作,麥卡蒙曾經出版過一本她的詩集,這本詩集薄薄的,書名是典型的米娜·羅伊的風格,《月之旅行指南》(Lunar Baedecker)(請注意,麥卡蒙出版的書上把“旅行指南”這個詞給拼錯了)。

麥卡蒙在左岸的朋友之中,還有一位來自日本的佐藤建(Ken Sato),他的《怪異故事》(Quaint Stories)也是麥卡蒙出版的,裡面寫的是關於日本武士以及他們手下鬥士的神話故事,書中的英文非常古雅別緻,賽過影響了紀德創作的那些日本前輩作家們。

我還有一位同胞對我和阿德里安娜的書店都非常感興趣,那是詩人納塔莉·克里弗德·芭妮(Natalie Clifford Barney)[28],也就是法國象徵主義詩人雷米·德·古蒙(Remy de Gourmont)[29]《書信集》(Letters)中所提到的那個“女戰神”,因為她每天早上都在布隆涅森林裡騎馬,由此而得名。除了寫詩之外,她的沙龍在巴黎文學圈子裡也非常有名,但我總懷疑她是否真把文學當成一件嚴肅的事。作為一位“女戰神”,芭妮小姐並不好鬥,正相反,她充滿魅力,穿著一身白色的衣服,加上金黃的頭髮,非常迷人。我相信,許多女人也發現她充滿了致命的誘惑力[30]。每個週五,芭妮小姐都會在她雅各街住所的亭館中招待客人,這裡曾經是十七世紀名媛妮儂·德·蘭可兒(Ninon de Lenclos)的住所,但我不知道她的沙龍是否也在星期五聚會。雷米·德·古蒙已經仙逝,但是,他的弟弟還常常去芭妮小姐那兒,去她沙龍的作家大多是《法蘭西信使》文學期刊圈子裡的人物,也許這也是她成為埃茲拉·龐德的朋友的原因,因為龐德的許多朋友也都是《法蘭西信使》文學圈子裡的。也是透過龐德的介紹,芭妮小姐在她的沙龍里安排了喬治·安太爾的音樂表演。

有一天,我到雅各街芭妮小姐的家中,幫助她尋找她從我的圖書館裡借走的一本書,她把我帶到塞滿書的櫥子前,當她開啟櫥門時,一本書掉到地上,那是龐德的散文集《教唆》(Instigations),她說:“如果你找不到你的書,就拿這本去好了。”我表示反對,說這本書實在太珍貴了,而且這是作者籤贈給她的,但她堅持一定要我拿走這本書,她說除了詩歌以外,她什麼都不讀,而且她的圖書館裡也從來不收藏非詩歌的書籍。

在芭妮小姐那裡,人們還能遇到穿著高領子上衣,戴著單片眼鏡的女士們,而芭妮小姐自己的穿著打扮則非常女性化。很可惜,我錯過了在她的沙龍中認識《寂寞之井》(The Well of Loneliness)[31]的作者的機會,這本書的作者得出結論說:如果同性戀也可以結婚的話,那麼什麼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也是在芭妮小姐那裡,我遇到了桃莉·王爾德(Dolly Wilde)[32],她和她的叔叔奧斯卡·王爾德長得很像,只是更漂亮。後來,她在威尼斯不幸去世,芭妮小姐發表了一篇非常讓人感動的文章讚揚她。芭妮小姐的另一位朋友,詩人蕊內·維維安(Renee Vivien),也是在悲慘的境遇下突然去世的。[33]

但是,芭妮小姐卻不是那種悲觀的人,她總是快快樂樂的,性情愉快。她給客人們提供的點心也都非常高階,特別是哥倫班餐廳的巧克力蛋糕。

有一本不太為人所知的經典之作《女士年鑑》(The Lady's Almanach),作者不詳,可能是茱娜·伯恩斯的作品[34],也有人說此書描寫的就是芭妮小姐。

有一位女士,帶著芭妮小姐的一封信來到我的書店,看來她對雅各街的造訪並沒讓她受益,她看上去過度緊張,在我的耳邊悄聲問:“你這裡還有沒有關於那些可憐傢伙的其他書籍?”

【註釋】

[1] 英國詩人吉爾伯特(William Schwenck Gilbert)的諧趣詩,發表於1866年。此詩以曾被英國雜誌《笨拙》(Punch)拒絕而出名,《笨拙》稱它“對於我們的讀者群來說太過野蠻”。南西·貝爾號為船名。

[2] 傑西·賽亞(1887——1933),政治活動家。

[3] 英國作家詹金斯(Herbert George Jenkins)所創作的一系列幽默小說。

[4] 畢奇的姐姐霍莉把她的圖書館會員們稱為“兔兒”。

[5] 有一派學者認為,根本就沒有莎士比亞這個人,莎士比亞是哲學家培根的化名,所有的作品都是培根寫的。

[6] 英國學者神父Robert Burton(1577——1640)的著作,出版於1621年。

[7] 指《圖說兒童地理》(A Picture Geography for Little Children),出版於1925年。

[8] 英國時裝設計師,建立了真人模特時裝秀,並是設計高叉低胸女裝的先鋒,她也以1912年沉入海底的泰坦尼克號的倖存者而著名。

[9] 凱特·格林納威(1846——1901),英國兒童書作家。

[10] 喬伊斯的《尤利西斯》中的女主角。

[11] 塞吉·愛森斯坦(1898——1948),俄國電影藝術家,常被視為“蒙太奇”之父。《總路線》拍攝於1929年。

[12] 李特維諾夫(1876——1951),蘇聯著名的外交家,1930年,任斯大林政府的外交部長。他的夫人艾維是英國人,據說曾教授過斯大林英文,她在莎士比亞書店購買了一本《尤利西斯》並打算把喬伊斯介紹給蘇聯讀者。她自己也是作家,在《紐約客》上發表過短篇小說,並寫過長篇小說和偵探小說。

[13] 珍妮特·弗萊納(1892——1978),美國作家、記者。1925——1975年之間,是《紐約客》長駐巴黎的記者,在這五十年中,她一直在寫《巴黎通訊》專欄。

[14] 約翰·多斯·帕索斯(1896——1970),美國小說家,藝術家。《三個士兵》出版於1921年,《曼哈頓中轉站》出版於1925年。

[15] 桑頓·懷爾德(1897——1975),美國劇作家、小說家,曾獲得三次普利策獎。1921年秋天他無意撞上了莎士比亞書店,以後成為會員和常客。畢奇曾對斯坦因這樣形容懷爾德:“他彷彿要帶著全世界的人前去參加週日野餐,而且要保證所有的人都能趕上火車。”他曾在書店裡多次看到過喬伊斯,但是因為他為人靦腆,從未與其正式會面。

[16] 指的是格特魯德·斯坦因的住處。

[17] 貝倫尼斯·阿伯特(1898——1991),美國攝影師。

[18] 莫瑞爾·科迪(1901——1987),美國外交家、文學編輯、作家。

[19] 此書指的是《找對地方了:酒保吉米·查特斯回憶錄,莫瑞爾·科迪筆錄》(This Must be the Place;Memoirs of Montparnasse by Jimmie “the Barman” Charters,as Told to Morrill Cody),出版於1937年。酒保吉米是20世紀20年代巴黎丁格酒吧最紅的酒保,丁格也是海明威常常光顧的地方。

[20] 茱娜·伯恩斯(1892——1982),美國作家。

[21] 伯恩斯最著名的作品,意識流小說《午夜森林》(Nightwood),首先被美國出版社拒絕,後來在艾略特的大力推薦下,由英國的法伯與法伯出版社於1937年出版,並風靡一時。

[22] 馬士登·哈特雷(1877——1943),美國畫家、詩人、散文家。

[23] 瑪麗·巴茲(1890——1937),英國現代主義作家。

[24] 讓·科克多(Jean Cocteau,1889——1963),法國藝術家、詩人和電影導演,也曾為巴茲的作品《想象的信件》(Imaginary Letters)創作插圖。

[25] 根據陳榮彬臺灣譯本資料,巴茲因吸毒而於1937年去世,只有四十七歲。

[26] 20世紀80年代後,她的作品又重新出版,再度流行。

[27] 米娜·羅伊(1882——1966),英國藝術家、詩人、作家。

[28] 納塔莉·克里弗德·芭妮(1876——1972),美國劇作家、小說家、詩人,主持著在巴黎最著名的文學沙龍,持續六十年。有人說,就像斯坦因收藏藝術品一樣,芭妮收藏各種人物。她於1920年10月11日成為莎士比亞書店的會員。

[29] 雷米·德·古蒙(1858——1915),法國象徵主義詩人、小說家,芭妮的精神上的戀人,芭妮的文學沙龍是他們倆一起開始的。

[30] 芭妮是公開的雙性戀,早在1900年就以真名發表同性戀的詩歌。畢奇曾在此書中寫道,在芭妮的沙龍中,能認識許多女同性戀,包括“那些住在巴黎的或那些路過巴黎的”,這部分後被編輯刪掉。

[31] 英國女作家瑞德克利夫·霍爾(Radclyffe Hall,1880——1943)創作的同性戀小說。

[32] 桃莉·王爾德(1895——1941),社交界名媛。

[33] 這兩位都曾是芭妮的情人,兩人都有一種自我毀滅的傾向。象徵主義詩人維維安於1909年去世,時年32歲,死於酗酒吸毒厭食等綜合徵。桃莉·王爾德和芭妮於1927年會面,她曾酗酒吸毒並多次企圖自殺,芭妮曾出資讓她戒毒,但是效果甚微,1941年,桃莉可能因吸毒過量而去世。

[34] 確實是她的作品,此書由達戎蒂耶印製而成,裡面有很多手繪的插圖,寫的是當時在巴黎的美國女性,當時共印了25本。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