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人才(2 / 2)

最後站出來殺伐決斷的那個人是蔡瑁。蔡瑁連夜點軍去小招待所準備結果劉備的性命,劉備卻很狡猾地先行逃走了。在劉備的人生技能中,哭和逃是最重要的兩項。實踐證明,他屢試不爽。

但蔡瑁卻打算將刺殺行動進行到底。他在小招待所形跡可疑的牆壁上寫了一首形跡可疑的詩,然後請劉表移步去鑑賞。

劉表去了。劉表看到了。劉表憤怒了。因為牆壁上的詩,實在是氣焰囂張:“數年徒守困,空對舊山川。龍豈池中物,乘雷欲上天!”

劉表的劍拔出來了,發誓要在那條龍沒上天之前斬了他。但是很快,他的劍又下垂了。這一回的劉表不是因為首鼠兩端,而是想到了一個常識性的問題——劉備不是詩人。

對一個賣草鞋出身的勞動人民來說,讓他寫詩無疑是附庸風雅。這是無力的附庸風雅,因為任何一個人,想要附庸風雅,肚子裡必須要有貨。而劉備肚子裡除了有萬丈雄心外,並沒多少貨色。關於這一點,劉表深信不疑。

所以接下來,面對蔡瑁欲除之而後快的殺伐決心,劉表表示了謹慎的態度:“未可造次,容徐圖之。”

歷史的危局

蔡瑁氣為之結。在蔡瑁看來,人世間的很多事情之所以不能圓滿,都是“容徐圖之”造成的,他決定宜將勝勇追窮寇,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一定要劉備人頭落地。

蔡瑁的心情如此迫切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他對劉備的仇恨源自於劉備對劉表說的那一句話——“自古廢長立幼,取亂之道。若憂蔡氏權重,可徐徐削之,不可溺愛而立少子也。”

你有什麼資格這樣說,喪家之犬應該看清他人的臉色,認清自己是什麼貨色,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否則,對大家都沒好處。

於是一場新的陰謀悄悄誕生了。陰謀來自於一場光明正大的聚會——襄陽合聚。這是為了慶祝近年來穀物豐熟而舉行的,劉表準備合聚眾官於襄陽,以示撫勸之意。

事實上劉表並沒有到會,蔡瑁準備邀請到會的那個人是劉備。蔡瑁在會上精心安排了謀殺劉備的行動,而所有這一切,劉表並不知情。

劉備也不知情。劉備只是隱約感覺到,這次合聚不太正常。因為他獲得授權將代表劉表出面慰問九郡四十二州的官員,他劉備何德何能可以行此大事?所以凶多吉少。

張飛直截了當地對劉備說,筵無好筵,會無好會,去它幹甚?關羽則顯得“老謀深算”一些。關羽認為劉備疑心病太重,上次酒後一時戲言,沒把劉表嚇倒,卻把自己嚇倒了,不划算啊。再說襄陽離新野不遠,無故不去,反而顯出自己心懷鬼胎來,惹得劉表生疑。

劉備便動心了。當然,真正讓劉備下定決心排除萬難也要去襄陽走一走的是趙雲的舉動。趙雲將率馬步軍三百人同往,確保劉備的安全。

劉備出發了。沒有人知道這是一次危險的旅程,連趙雲都無可奈何。因為一到目的地,他手下的三百人便被蔡瑁分化瓦解了。趙雲自己被安排在另外一張酒桌上,身邊坐滿了蔡瑁手下的武將。

劉備孤身一人。他是一個人在戰鬥。甚至他不可能有戰鬥力。所有的一切都對他不利。整個襄陽東門被蔡和引軍把守,南門被蔡中把守;北門被蔡勳把守。只有西門沒人把守。因為不需要把守。西門外有檀溪阻隔,那是天塹,是人間車馬不可能通行的天塹。

劉備坐在宴席上,就像坐在歷史的危局中,表面上若無其事,實際上已無生路。每一個人臉上都帶著笑意,每一個人都可疑。他們是歷史的同謀,被綁架者只有劉備一人,而劉表卻依然在荊州首鼠兩端,茫茫然不知所之。

劉備突圍了。目標是西門。這是一個叫伊籍的人偷偷告訴他的。伊籍跟劉備說這個秘密時一聲嘆息:西門其實也不是生門,只是相對於其他三門來說,它不具有攻擊力。與人鬥太累,不妨與大自然過招吧。

劉備別無選擇。因為他手下的千里馬的盧已將他馱至檀溪邊上,正準備生死一躍。檀溪是條大溪,有幾丈闊,幾丈深。沒有人認為跳下去會有生還的可能。蔡瑁和他身後的五百士兵對此也持悲觀的看法。他們甚至停止了追擊,駐足靜觀一出人間絕唱的最後奏響。劉備則閉上眼睛,縱馬一躍,等待命運對他的最後裁決。

水鏡先生

躍過去了。命運往往是這樣,在貌似走投無路的時候豁然開朗,所謂柳暗花明又一村。

劉備就來到了又一村。這是南漳地界,劉備策馬而行,日將西沉,風景實在是好得不能再好,就像剛坐完過山車鬆弛下來一般,劉備沉醉在一種難以言說的靜謐中。

人生是什麼?人生就是夕陽西下時,一個人策馬而行。一切都會過去,一切的障礙都不是障礙,只要能夠放下。

劉備就放下了,短暫地放下了一切。他的勃勃雄心,他的那些挫折與失意。

一個牧童站在他面前,聚精會神地看著他。這讓他感到奇怪。接下來,更奇怪的事發生了:牧童認識他,稱呼他為劉玄德。

劉備不知道,這其實是天意。因為一個叫水鏡先生的人很快會浮出水面,與他面對面。這是深具歷史意味的面對面,人生中這樣的機會並不多,關於這一點劉備很快就明白了。

水鏡先生是仙風道骨的。在這個世界上,仙風道骨的人都處幽而居。水鏡先生也不例外。當劉備狼狽不堪地在牧童引領下去見水鏡先生時,他驚呆了。

琴聲。悠揚的琴聲。在突起高音部分後嘎然而止。然後水鏡先生施施然出場,驚鴻一瞥地說:“琴韻清幽,音中忽起高抗之調。必有英雄竊聽。”

毫無疑問,這樣的出場是驚豔的,起碼在劉備看來是這樣。因為他眼中的水鏡先生松形鶴骨,器宇不凡,端的是方外之人的氣質。

在劉備的江湖中,他很少看到這樣的人物,只是此時的他還不知道,水鏡先生會在他的生命歷程中扮演什麼角色。

水鏡先生沒有亮出底牌,他只是漫不經心地指出劉備身邊乏人的事實。這樣的“事實”在劉備看來卻是汙衊。劉備不服氣地說,我劉備雖然不怎麼樣,可要說身邊的人才,那是多了去了。文的有孫乾、糜竺、簡雍等,武的有關、張、趙雲,他們竭盡全力地幫助我,怎麼叫作身邊乏人呢?

水鏡先生笑了,笑得很優雅:關、張、趙雲,都是萬人敵,問題是沒有善用他們之人。至於孫乾、糜竺輩,白面書生罷了,不是經綸濟世之才。

劉備想反駁他,一時不知從何說起。草堂之內,清氣飄然。架上滿堆書卷,窗外盛栽松竹,橫琴於石床之上,餘音嫋嫋。劉備置身其間,一時很有今夕何夕之感。

也許,他說的是對的。局外之人,方能參透局中之勢。劉備想到了這一層,落寞感反而更深了。因為,人才難得,人才難得啊!自己不是強勢人物,惶惶然如喪家之犬一般,到哪裡去找尋濟世之才輔佐自己呢?

水鏡先生提到了兩個關鍵詞:伏龍、鳳雛。水鏡先生說:“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但是伏龍、鳳雛究竟是何人,水鏡先生卻打死都不說。他只是頗有深意地看著劉備,一臉安詳。劉備有如被天雷擊中,似有所悟終未能悟。他呆站在歷史的謎局裡,百思不得其解。

這個夜晚對劉備來說是終不能寐的夜晚。一切都很安靜,一切卻又嘈嘈雜雜。劉備恍然間明白了,人世間最大的噪音不是來自大自然,而是來自自己的內心。心靜,則萬事靜。可世間人事碌碌,有幾人可以心靜無慮呢?劉備一聲嘆息。

下半夜將睡未睡的時候,劉備真切聽到了敲門聲。是找水鏡先生的。

一個被水鏡先生稱為元直的人自稱剛從劉表那裡回來,很有明珠投暗、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的感嘆。水鏡先生也認同他的感嘆,說“公懷王佐之才,宜擇人而事,奈何輕身往見景升乎?且英雄豪傑,只在眼前,公自不識耳。”

劉備聽了,當下心裡一陣狂跳——英雄豪傑,只在眼前——這是在說我劉某人嗎?莫非這個被稱為元直的人就是水鏡先生說的伏龍、鳳雛兩人中的一個?

他幾乎要跳出去現身了。但是,沒有。

因為一旦跳出去,他就不是劉備了。劉備行走江湖幾十年,太知道進退之道了。什麼時候該出人頭地,什麼時候該韜光養晦,他拿捏得非常得當。

這個夜晚好不容易過去了,劉備以為,收穫會在天亮時。天亮之後,水鏡先生會將元直先生隆重推出,而他所要做的,只是笑納罷了。但是,什麼都沒發生。

什麼事都沒發生。水鏡先生繼續頗有深意地看著劉備,一臉安詳。他似乎永遠要這樣看著劉備,卻不想有所作為。

劉備忍不住了,只得自己有所作為。他向對方打聽昨天夜裡來的那個人是誰,現在到哪裡去了?水鏡先生什麼都沒說,只是一味地“好、好、好”,令劉備那個焦急和悵然若失。

這次的邂逅是以遺憾告終的,劉備最後一無所獲地回到了新野。

當然,也不能完全說一無所獲,畢竟劉備知道了兩個符號:伏龍、鳳雛。劉備隱約覺得,這是兩個影響他今後命運的符號,前提是他必須得到他們,起碼是其中的一個。不過對於這一點,劉備的信心並不足。人間不如意事常八九,他劉備何德何能可以功德圓滿呢?

所以,還是隨緣,隨緣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