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埋伏也要講實力(1 / 2)

劉備決定擺平關張二人。這是做大哥的權利所在。他將劍印交給諸葛亮,希望他無所畏懼。

諸葛亮將劍印捧在懷裡,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可以無所畏懼。

因為他看到的是關張二人無所畏懼的目光迎向他的。他卻不敢逼視。

諸葛亮這才知道,要真正征服一個人,有時候威權是無效的。重要的是,有沒有一種力量可以打動他的心靈。

好在這樣的力量諸葛亮具備。那是他行走江湖的利器,那是他的全部智慧。諸葛亮開始排兵佈陣了,舉重那個若輕。諸葛亮說道:“博望之左有山,叫豫山;右有林,叫安林:可以埋伏軍馬。雲長引一千軍往豫山埋伏,等曹軍到了之後,放他們過去,千萬別打;他們的輜重糧草,一定在後面,只要看到南面火起,就可縱兵出擊,焚其糧草。翼德引一千軍去安林背後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衝出,向博望城舊屯糧草處縱火焚燒。關平、劉封引五百軍,預備下引火之物,在博望坡後兩邊等候,到初更兵到,便可放火。另外從樊城召回趙雲,令他為前部,不要贏,只要輸,主公自引一軍為後援。各位均須依計而行,不可有失。”

一片鴉雀無聲。諸葛亮說完之後,一片鴉雀無聲。很多人沒聽明白他到底在說什麼,或者說只聽明白了自己要幹什麼。至於幹完之後會達成什麼後果,真是天知道。劉備也不知道。但他裝作知道的樣子,老成持重、正襟危坐在那裡,似乎勝券在握。

關羽則有一個問題不明白。大家夥兒都有任務了,連劉備都被安排了任務,唯獨這個叫諸葛亮的人屁事沒有——嗷,戰打贏了是他的功勞,輸了全都是弟兄們背黑鍋——做人,怎麼可以狡詐到如此地步?!

所以關羽請教諸葛亮,冷冷地請教諸葛亮,說我們都賣命去了,不知道軍師你有什麼安排?諸葛亮鎮定自若地說,我的主要任務是坐守縣城,等你們凱旋。

關羽笑了。張飛也笑了。笑得那叫一個酣暢淋漓。

毫無疑問,這是嘲笑,當眾嘲笑。諸葛亮以為,這樣的行為是極其危險的:他自己被羞辱倒沒什麼,可軍心被動搖,各將都不依計行事那就徹底玩完了。諸葛亮不得不捧出劍印,表情森嚴地說:“劍印在此,違令者斬!”

關張二人不笑了,可臉上依舊是不服氣與不高興。這是一種僵持。無人可以打破的僵持。除了劉備。

劉備站了出來,一聲咳嗽。這是一聲傾向性鮮明的咳嗽,因為咳嗽過後,劉備慢悠悠地說了這樣一句話。他說:“有句老話你們都要記住啊,所謂‘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二弟不可違令。”

關張二人不敢違令。他們冷笑著離去,只把這場戰事的懸念和危險留給諸葛亮。他們想看到結果,他們要笑到最後。他們誠摯地以為,最後那個痛哭流涕的人一定是諸葛亮。

留下來的人也是一臉狐疑,包括劉備。事實上劉備臉上的表情還算鎮定自若,但在心裡,他的疑惑和同志們一樣,難以排除。更重要的一點還在於,他是這場戰事的最後責任人,而諸葛亮充其量只是他的職業經理人,一個尚處於試用期的職業經理人。成敗在此一舉,可失敗卻是難以承受的。包括諸葛亮,更包括他劉備。

諸葛亮依舊舉重若輕。他命孫乾、簡雍準備慶喜筵席,安排“功勞簿”伺候。派撥這一切活計時,諸葛亮羽扇綸巾,很有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意思。劉備只是疑惑不定,不敢多問,也不敢多說。

夏侯惇和于禁走在命運的鄉間小路上。這是通向博望的鄉間小路。十萬精兵一半作前隊,其餘則護糧車而行,顯得小心又謹慎。有秋月冉冉升起,顯得吉祥又平安。

但夏侯惇要的不是吉祥平安,而是殺氣騰騰——他要畢其功於一役,為其軍人生涯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夏侯惇想要的東西真的來了——趙雲擋住了他的去路。在趙雲的身後,是為數不多的羸弱兵勇。夏侯惇立馬想到了一個詞:悲壯。

趙雲的確是悲壯。劉備的兵本來就不多,分到他手裡,更是寥寥無幾。要質量沒質量,要數量沒數量。所以他只能為這個叫趙雲的男人嘆息——人生最重要的事不是練就一身武功,而是為自己的武功找到最好的買家。就像他和趙雲,相似的武功卻呈現出流雲與亂泥之別的結局,這都是選擇的結果啊。

細節決定成敗,選擇決定命運。對於這一點,夏侯惇深有感觸。

趙雲卻沒有什麼感觸,他甚至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以羸弱之兵抗擊夏侯惇的十萬精兵。結果顯而易見。趙雲帶著他的兵們落荒而逃。

當然在夏侯惇看來,趙雲的逃跑是符合邏輯的,而他本能的反應則是窮追不捨。直到有一個人追上來提醒他——他的部將韓浩。韓浩拍馬向前大聲說道:“趙雲誘敵,恐有埋伏。”

夏侯惇笑了,笑得心花怒放。因為夏侯惇以為,埋伏也是要講實力的。劉備的兵如此羸弱不堪,全部埋在前面又能怎樣呢?

不自量力罷了。他下令進攻。

果然有埋伏。在趙雲且戰且退之後,有一個人從暗黑處衝出來接應他。劉備。

劉備看上去信心十足,雖然他身後的兵也不多,可劉備的表情完全是“你中招了”的自得。他和趙雲並肩戰鬥,很有扭轉乾坤的意思。

夏侯惇狂笑。他對韓浩說:“這就是埋伏之兵啊!哥們,今晚咱不到新野,誓不罷兵!”便衝鋒。便秋風掃落葉。

劉備和趙雲被打得望風而逃,空氣中只剩下夏侯惇的豪邁和“將革命進行到底”式的慾望。

但是,好像有什麼地方不對勁。因為這個時候天色已晚,天空中濃雲密佈,又沒一點月色;夜風驟起,愈刮愈猛,很有月黑風高殺人夜的意境。

有兩個人害怕了。于禁、李典。他們行進至窄狹處,見兩邊都是蘆葦,猛地一驚,一個“火”字湧上心頭。劉備和趙雲為什麼被打得望風而逃,且逃進這樹木叢雜、蘆葦遍生之地,這裡面大有講究啊!

夏侯惇也感覺到了這裡面的弔詭之處。樹木叢雜、蘆葦遍生之地,劉備倘若用火攻怎麼辦?這可是無解啊!

夏侯惇急令全軍撤退,以圖安全。

曹操很生氣

人生總是這樣,事到抽身悔已遲。覺悟總比事實本身慢半步。

真是隻有半步。就在夏侯惇急令全軍撤退話音剛剛落地之時,火已經起來了。這火起得那叫一個如影隨形,一線天似的從遠處燒來,迅速蔓延至兩邊蘆葦及四周樹木。剎那間,四面八方都是火;又加上風大,火勢愈來愈猛。曹軍在火中喪生的,自相踐踏的,死傷不計其數。

趙雲回軍趕殺了,他彷彿換了一個人,槍槍要致夏侯惇於死地。夏侯惇心慌意亂之下冒死突圍;與此同時,李典遭到了關羽的追殺,夏侯蘭、韓浩遭到了張飛的追殺,夏侯蘭甚至死在了張飛的矛下,這一仗最終的結局是——火打敗了一切。

一把火燒出了一個人的高智商。諸葛亮。

諸葛亮以他匪夷所思的計謀雄辯地告訴世人,很多時候,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不在兵多將勇,而在於審時度勢,借天借地借人和。而博望這一戰,也真正打出了劉家軍的“人和”——戰後,關、張下馬拜伏於諸葛亮面前,表示今後一定要一切行動聽指揮。

諸葛亮看上去卻是一臉的沉重。彷彿勝利是別人的,慶祝也是別人的,與他無關。他在思考,或者說做思考狀。

因為一個事實顯而易見:曹操沒被打敗,他只是被打痛了。

諸葛亮以為,這不是什麼好事。特別是對曹操這樣一個大腕來說,他接下來的選擇只能是睚眥必報。所以歸根到底,該失去的還是要失去。博望要失去,新野遲早也要失去。它們經不起曹操大軍的踐踏。所以,劉備必須要找到自己的下一個根據地,踏踏實實的根據地,可以有迴旋餘地的根據地。

諸葛亮再次把目標瞄準了荊州。他對劉備說:“新野小縣,不可久居,近聞劉景升病在危篤,可乘此機會,取彼荊州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劉備則再次於心不忍,表達了不做趁人之危之事的堅強決心。諸葛亮威脅他,說,今天如果不取荊州,以後後悔莫及啊……劉備斬釘截鐵:“吾寧死,不忍作負義之事。”

諸葛亮整個一沒脾氣——一切又回到了上次的狀態:和劉大善人合作,就是要自己多擔當點,舍此無他。誰叫自己選擇了這樣的主。我選擇,我承受,人生的要義莫過於此。諸葛亮自嘆命苦。

曹操很生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