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太監和文官

小說:漢兒不為奴 作者:傲骨鐵心

劉體純話音一落,便有當家地喊道:“皖國公發了話,大夥便靜靜吧!”

“旁人面子不給,劉二虎的面子可不能不給,都給老子靜了!哪個再敢嚷嚷,老子撕了他嘴!”

搖黃十三家的首領武大定也喝了一聲,他當年是明朝悍將賀人龍的部曲,跟著賀人龍著實幹了不少天怒人怨的事,這會年紀雖大了,可依舊是個火爆性子,喝完就怒目瞪著一眾還沒有靜下來的首領們。那幫首領被他這麼一瞪,不給面子也要給面子,忙各自收了話頭端坐起來。

袁宗第見了,心下不由好笑,說起來他們這些大順軍餘部和武大定可是有死仇的,當年賀人龍殺了不少農民軍兄弟。不過此一時彼一時,當年又有誰能想到他們這些造崇禎爺反的流寇日後會成大明朝的官軍呢,所以和昔日仇人坐在一塊議事,也是見怪不怪,早就適應了。想到這二十年來戰死的弟兄,袁宗第沒來由的有些英雄氣短,在心中暗自唏噓了一番。

皖國公和劉二虎都是說的劉體純,他本名劉體仁,號飛虎,因排行老二,所以外人就呼他劉二虎。皖國公則是明朝隆武帝給劉體純的封號。

劉體純笑著搖了搖頭,揚聲道:“各位給面子叫聲二虎便行,那皖國公就不必喚了,都是自家兄弟,弄那麼生份做什麼?再說了,在場的哪個不是國公侯爺,這真要稱官號,大夥恐怕也分不清誰是誰,別正事沒議,大夥光顧認人了,那這會要開到哪天算完。”

這話惹得堂中眾頭領一陣鬨笑,李來亨他們也忍不住笑了起來。在座的頭領大半都是有明朝封爵的,如李來亨是明朝的臨國公、袁宗第是靖國公,賀珍是歧侯,王興是荊國公、郝搖旗是南安侯、馮啟鳳是新化伯……公侯伯一大幫子,但你要誰把這些封號都記住,卻是一個也不能。再者,忠貞營這幫大順軍餘部也好,搖黃十三家那些土寇也好,沒多少真把明朝封號當回事的,平日裡都是直呼姓名或稱外號,都是大老粗出身,除了在文官面前,要不然哪個吃飽撐的叫你國公叫他侯爺的。

眾人鬨笑過後,劉體純接著說道:“天子棄國出逃緬甸的訊息,大夥已是都知道了,這個我也不多說了,下面要說的是唐王監國的事,這事關係可大,我和小老虎、袁宗第、郝搖旗他們做不了主,所以便將大夥一塊召來,大家群思群策,看看咱們是響應這個唐王監國還是繼續奉永曆皇帝為正朔。”

說完,袁宗第起身對大夥道:“把大夥召集來應城其實也不是我和小老虎的意思,而是監軍潘公公和洪部院的意思。現在天子棄國,朝廷下落不明,太平軍提出唐王監國這麼大事來,我們都是粗人,不知道箇中厲害,所以我和小老虎想請潘公公和洪部院替咱們主持這場大會,大夥意下如何?”

“理該如此!”

袁宗第意讓太監潘公公和洪部院來主持大會,按道理,堂內都是大老粗,最看不上的就是太監和文官,可是袁宗第把意思一說,眾人竟是沒一個反對的,反而齊聲叫好。之所以如此,卻是那潘公公和洪部院非一般閹人和文官可言,而是二位真正的英雄。

潘應龍原是永曆內廷的司禮秉筆太監,去年清軍大舉進入西南,晉王有意派人去川中聯絡十三家,好從後面牽制清軍,潘應龍聞聽此訊息後便向永曆自請出使川中。永曆大喜之下便命潘應龍為忠貞營監軍太監,讓他秘密前往川中。

潘應龍到川中時,正值大學士文安之組織的第一次攻打重慶之役失敗,就在文安之洩氣之時,潘應龍卻是打起精神前往各家聯絡,途中吃了不少苦頭,終是憑著一腔忠君之心說動了十三家再次組織兵馬攻打重慶。雖說二攻重慶因為二譚叛變功虧一側,但此間過程潘應龍的表現各家頭領都是看在眼裡,均是佩服不已,對這個沒鬍子的潘公公沒的說。

那洪部院卻是說的以兵部右侍郎銜頭總督川楚的部院大臣洪育鰲。當年郝搖旗受隆武朝廷招撫後由道州入境,結果一路不改流寇習性,對地方極盡剽掠。時任知州的洪育鰲氣的單人匹馬來到他軍中,對他道:“士兵跟賊眾的區別在於畏朝廷法律,受知縣節制,不犯百姓;南安侯現在如果要縱掠如以前,則仍如賊人一般,為何要受我朝招撫,去做你的賊人不是更好!”

這話當時就讓郝搖旗手下一幫軍官大怒,人人對洪育鰲怒目而視。郝搖旗卻被洪育鰲這話說得感慨不已,當下就頒了軍令嚴禁擄掠,其後更是親自送洪育鰲出營十里。順軍餘部改編為忠貞營後,隆武帝命廷議監軍人選,結果各方角力,一時難以選出。隆武帝便帝心獨斷,升洪育鰲右僉都御史,令兼諸鎮,出駐湖南。後來何騰蛟兵敗,雲南、貴州也為孫可望大西軍所破,忠貞營無處落腳,洪育鰲便率他們退入西山,在夔東這一帶屯田自守,這一守便是十年。

永曆帝被孫可望接到貴州安隆後,洪育鰲上疏言十三家都很忠誠沒有二心,今楚、蜀雖失,但十三家兵馬獨扼險據衝,觀釁而動。朝廷若有徵行,可以兵應。永曆見了這道奏疏便加洪育鰲為總督兵部右侍郎,令其鎮撫楚地,後受督師閣部文安之節制。

可以說,打忠貞營成立那天起,洪育鰲便和在場的諸家頭領結下深緣,不論形勢如何艱難,洪育鰲都沒有想過棄官逃走或是就此降清,而是始終堅持。夔東最困難的時候,洪育鰲更是以部院大臣身份如老農般下田耕作,為的就是能夠自己種點糧食,從而能將他那份糧食省給士兵們。如此一位心繫天下,心繫百姓,心繫普通士卒的文官,堂內諸頭領又哪一個敢說不佩服,不尊敬。因此袁宗第一說要請潘公公和洪部院來給弟兄們主持,眾頭領都是轟然說好。

潘應龍和洪育鰲就在後衙,他們沒有主動要說主持這場大會,因為他們擔心現在永曆皇帝棄國出逃,來會的諸位頭領對大明肯定失去信心,加上他們大半本就是明朝眼中的流賊土寇,若見他二人來主持大會,怕是會有不滿,弄得不好就會一拍兩散,故而這才雙雙留在後衙不來與會。

袁宗第和李來亨代表諸家頭領來請,潘應龍和洪育鰲都是愣住,片刻對視一眼,也不客套什麼,一前一後便往前衙走去。來到堂中,見到這滿堂的首領,二人心中很是感慨,然而心下俱是有些困惑,大明皇帝棄國出逃,天下軍民沒了主心骨,怎的這滿堂首領們卻沒一個面有戚色,心有痛楚的。

他二人卻是有點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了,身為永曆內廷中人和朝廷中人,潘應龍和洪育鰲對永曆帝棄國自然感到悲傷、絕望,可堂內這百多號首領卻都是造反起家,對明朝根本沒有多少敬意。哪怕李來亨、袁宗第他們對永曆朝廷也沒多少敬重,之所以接受明朝招撫,目的只是為了抗擊滿清,這和當年孫可望、李定國他們選擇聯明抗清是一個性質。真要叫他們對永曆皇帝有什麼忠誠之心,也是強人所難了。

再者,夔東諸家和搖黃十三家現在的局面可比從前的好,從前他們被四川和湖北的清軍困在夔東和三峽那片不大的地方自生自滅,現在他們卻在太平軍的幫助下如淺龍入海般將湖廣攪了個天翻地覆,無論是實力還是影響都比從前強得太多。所以,地盤和實力都得到了擴大的眾頭領們又哪裡會覺得這天要塌了,他們反而覺得這天看著不錯的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