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亂世梟雄(1 / 6)

<b>黎元洪</b>:北洋軍人,武昌起義時任湖北都督,辛亥革命後任北洋政府副總統,地位很高但無實權,政治上偏向於南方黨人。

<b>王子騫</b>:同盟會員,熊克武的幕僚及代表。

<b>趙爾豐</b>:四川總督,曾平定西藏叛亂,實行“改土歸流”,但因鎮壓保路運動成為眾矢之的。

<b>蒲殿俊</b>:四川名紳,保路運動領袖。

<b>尹昌衡</b>:字碩權,生於四川省彭州市昇平鎮。初就讀四川武備學堂,後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中華隊第六期。尹昌衡因性格豪放,膽略過人,在川籍軍官中擁有較高聲望。辛亥革命後,被推為四川都督,系老川軍中第一位具有實際意義的軍事統帥。

<b>趙爾巽</b>:趙爾豐的哥哥,在趙爾豐之前任四川總督。趙爾巽是老川軍前身第十七鎮新軍的建立者,一手提拔了尹昌衡。

<b>蔡鍔</b>:字松坡,湖南人。蔡鍔是民國時期著名軍事家,“中國士官三傑”之一,在軍事理論和實踐上均有較高建樹。在他擔任雲南都督期間,滇軍威震西南,多次以援川為名入據川境,開滇軍“侵川”之先河。

<b>胡景伊</b>:字文瀾,生於重慶市巴南區。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中華隊第三期,是四川留學士官學校的第一批學生,與蔡鍔是同學。回國後任教於四川武備學堂,與尹昌衡有師生名分。胡景伊是個老狐狸級別的人物,心機極深,視熊克武和革命黨人如寇仇,新老川軍之戰即由此引發。

<b>袁世凱</b>:創立了北洋新軍,是北洋各系的首領,辛亥革命後出任臨時大總統,繼而正式當選為民國政府首任大總統。

1911年10月,憑藉武昌起義的成功,革命黨人得以控制武漢三鎮。

這只是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張。在此之後,關內十八省中,共有十四省先後響應,這些省大多成立了民軍,並以所在省份的簡稱為號,比如湖北民軍就稱為鄂軍。

鄂軍、蘇軍、浙軍等等,一長串名單裡,唯獨沒有四川的影子。真是起個大早,趕個晚集,不過一切還來得及。

首先得找一下熊克武。

這位仁兄正在到處奔忙。武昌起義前,他正在陝西,準備策動當地軍隊起義,武昌起義後,馬上到武昌與黃興商討作戰方略。及至武昌告急,又急匆匆地趕到上海,催促江浙聯軍進攻南京,以間接援助武昌。

其時,川籍革命黨人已雲集上海,大家夥兒把熊克武團團圍住:“南京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攻下,就算攻下了,離北平還遠得很。”

那怎麼辦呢?

“不如我們四川人自己擼起膀子幹,組織軍隊興師北伐!”

這支軍隊被稱為蜀軍,它不代表川軍的全部,但卻是所有川軍裡面第一個以省為號的軍隊。在眾人的推舉下,熊克武負責牽頭組建蜀軍。

組建軍隊,讓人最頭疼的不是人,而是錢。同盟會總部給了十萬元,但遠遠不夠,有人建議向四川鐵路公司借款。後者曾是四川保路運動的主角,正是因為政府試圖將其收為國有,才直接誘發和助推了武昌起義。

武昌起義之後,四川鐵路公司成了配角,再沒人關心或在乎它的存在。其實這個民營公司就算不實施國有化,也已經經營不下去了,裡面那叫一個爛和亂。

搞到如此地步,真是怪不得政府,都是股東們挪用資金炒股所致。這些股東本想趁股市紅火時狠賺一把,沒想到突然全線飄綠,結果就虧到了不堪回首的程度。

所有股票裡面,只剩下一種英國人發行的“蘭格志”股票尚算值錢,可以用它作抵押來買東西。

“蘭格志”股票被儲存在兩名四川商董手裡,他們如今都在上海。但要想讓他們出借股票並非易事。熊克武多方動員,好說歹說,二位始終不肯鬆口。原因當然是怕“借”出去後雞飛蛋打,一去不回。

直捅捅地辦事,就像包全肉的餃子,太膩味,所以很難塞進人家嘴裡,但如果能加點大蔥就不一樣了。沒多久,“大蔥”就不請自來了。

黎元洪在武昌起義中被革命黨人推為湖北都督,他的衛隊長姓黃,經過“鹹與維新”,自然也成了“革命同志”。在武昌之役中,黃同志受了傷,被送到上海就醫。這樣一來,更了不得,人家現在是老革命了。

老革命碰到的新問題,就是得有槍桿子,所謂蓋廟立旗杆,自己做山神。黃某是四川人,同樣知道“蘭格志”股票的好處,傷一好,他就跑去找二位商董“借”股票。

當然得到的又是一番託辭。黃同志眨巴眨巴眼,也沒有再勸,而是掏出一把手槍。

“敢情你們還不知道我是誰吧?看看我姓什麼,對了,我就是黃興大元帥的兄弟!你們長了七個頭八個膽,敢跟我作對?”

武昌起義後,黃興被南方各省推為副元帥,代行大元帥職權,在當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憑一個同姓,就要跟黃興攀兄弟,這也夠能扯的。

不過這種連騙帶嚇的手法極有效果,在黑洞洞的槍口下,可憐的商人們嚇得臉都白了,只得退一步,同意開會表決。

表決需要時間。開會那天,黃同志帶著一班兵來到會場。見表決結果遲遲難以出臺,便不由分說,將主持會議的商董給關進了黑房子,然後大踏步揚長而去。

剩下的人見勢不妙,就到滬軍府去告狀。滬軍都督收下狀紙,隨手塞給來的人一排新兵。

來告狀的是個文人,給他兵都不知道怎麼帶,連齊步走的口令也不會喊。於是又來求告熊克武,請他看在同為川人的面上,無論如何幫幫忙。

熊克武沒有兵,但身邊有個叫王子騫的能人。

王子騫也是老牌的川籍革命黨人,武昌起義後有隨滬軍作戰的經歷,且任滬軍先鋒軍總司令部一等參謀,帶兵沒有問題。

王子騫趕去現場的時候,黃同志留下的那班人正三三兩兩坐在地上侃大山。王子騫上前大聲宣佈:“奉都督府命令,將某某交給我,你們各自回營。”

這一班人被王子騫的氣勢給鎮住了,又見對方人比他們還多,當下連命令都不檢視,就將扣押的商董一交了事。

經過幾番過山車般的折騰,惜財如命的商人們開始覺悟了。這是亂世啊,饒你十八分精細,大兵們要嚇你關你,甚至於殺你,都是輕而易舉的事。

股票肯定是保不住了。與那個橫蠻的“黃同志”相比,“熊同志”的態度已經算是春風拂面了,加上還有解救之恩,不給他給誰呢?

熊克武如願拿到了股票。

黃衛隊長雖然看著眼熱,但他又不是黃興真的兄弟,就算給人當了回託,做了一次洋蔥頭,也只能自認晦氣了。

錢主要拿來買武器。上海多的是老外軍火商,一圈比較下來,決定還是從日商手裡購買。這主要是因為日本離得近,運輸方便,訂好合同可以第一時間拿到貨。

熊克武派王子騫作代表去洽談合同。早在廣州起義時,王子騫就曾護送軍火到香港,對於軍械的品種、質量不算外行,而且他的日語非常純熟,可與日商直接對話,這樣還能繞過買辦中間商,節省一點費用和成本。

果然雙方談得不錯:用股票作抵押品,一年後以現金收回,連利息都不用付。

黃興也曾向這家日商訂購過軍火,但還比不上這次優惠。一切行將談妥,就在快要簽字時,日商忽然改了主意。

這蜀軍據說是要北伐的,那當然是居無定所了,將來一年期滿,找不到人怎麼辦?須知借錢容易,討債可不易,這就叫做“借米下得鍋,討米下不得鍋”。

日商提出,光股票還不行,得找一個地方長官作雙重擔保。

熊克武覺得日本人的額外要求很過分,但既是有求於人,就不能不委曲求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