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鹿死誰手(1 / 7)

<b>陳宦</b>:字養銛,湖北人,秀才出身。陳宦以善於官場投機而出名,先為黎元洪幕僚,後又投身袁世凱,是袁世凱復闢帝制的積極擁護者。袁世凱派他接替胡景伊,透過“削藩”來控制四川。

<b>梁啟超</b>:維新派和立憲派的代表人物,蔡鍔的老師,進步黨的創始人。

<b>唐繼堯</b>:字蓂賡,雲南人,同盟會員。唐繼堯繼蔡鍔出任雲南都督,並共同發起護國戰爭。他缺乏蔡鍔那樣的政治眼光和謀略,督滇時期,內政不修,慣於窮兵黷武,極力推行“大雲南主義”,要把川滇黔都置於其統治之下,以便成為獨霸西南三省的“西霸王”。

<b>劉一清</b>:和鄧漢祥同為陳宦幕僚,屬於反對帝制派。

<b>周駿</b>:字吉珊,四川省成都金堂人。初入四川武備學堂,後畢業自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中華隊第六期。他曾在速成學堂考試時,破格錄取了楊森。護國戰爭期間,任川軍第15師師長。

<b>馮玉祥</b>:字煥章,安徽人。馮玉祥是陳宦的老部下,陳宦對之有知遇之恩,作為護衛主力帶在身邊,為隨同陳宦入川的三個北洋旅長之一。

這邊尹昌衡正忙得不亦樂乎,他卻意外得知,成都老家那邊早已起了變化,有人鳩佔鵲巢,惦記起了他的交椅。

令人驚異的是,這個可惡的斑鳩不是他提防過的副都督,恰恰正是他曾格外倚重和信任的胡景伊。

事實證明,胡景伊城府之深,遠非性格粗略的尹昌衡所能及。他平時處處奉迎尹昌衡,出現在尹昌衡眼裡的形象,也儼然就是一個幹練持重的“老忠臣”,但其實他內心裡一時一刻都沒斷過“彼可取而代之”的念頭。

得知尹昌衡有意親自西征,胡景伊馬上秘密約見各報社記者,要他們儘量鼓吹西征,以此透過輿論把尹昌衡架上西征的馬車,讓其即便後悔也找不到退路。

和尚一離開廟便不靈了,這就叫調虎離山,咬人的狗不露齒在送尹昌衡出征時,胡景伊表現得完全和那個白帝城被託孤的孔明一樣。他信誓旦旦地告訴尹昌衡:你只管打仗,後方有我管著,儘管放一百個心。等你功成回師,都督一職還是原物奉還。

話猶在耳,已經挖起了少主人的牆角。 尹昌衡有膽量有威望,也有能力,彷彿劉備,而不是劉備的兒子阿斗,要挖他的牆角,非得找個強有力的後臺不可。

這個後臺,便是北平的袁世凱。

胡景伊與袁世凱以前沒有淵源,要拉關係,必須靠“跑步前進”。為此,他專門派駐了駐京代表,每個月僅活動經費就超過一萬元,終於與袁世凱身邊的親信陳宦搭上了線,並透過這條門路,成功地“投身”於袁氏門下。

做小弟的,必須要知道大哥的喜好。有了北平的眼線,胡景伊很快就掌握了袁世凱的好惡。

其時同盟會與其他幾個小黨已合併組成國民黨,意欲透過“議會道路”來實現政治理想,袁世凱最不喜歡的就是國民黨。

對以前的革命黨人,袁世凱還只是鄙視,認為不過是一群披著現代外衣的梁山盜賊。等國民黨成立,鄙視很快就轉變成了厭惡,因為顯而易見國民黨對他的寶座形成了威脅。

獲知這個秘密,胡景伊幾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尹昌衡走後,成都實行軍民分治,胡景伊代理軍權,原先的副都督則掌民政權。胡景伊連民政權也想抓在自己手裡,而他踢對方出局的武器就是告訴袁世凱,那個副都督是國民黨員。

袁世凱隨即來了份電報,把副都督調到北平,其民政長一職也由胡景伊一手兼掉。

在獨攬四川軍政大權後,胡景伊又加緊拉攏各師師長,以孤立尹昌衡。

尹昌衡不是聾子瞎子,雖然身在川邊,但也會有人向他報告成都方面的情況,他一聽就急了。

以為胡景伊是“老諸葛”,原來對方卻是司馬懿,託孤的結果,是連孩子都要讓這老小子給拐走了。

尹昌衡趕快從川邊趕回成都,要找胡景伊索回都督方印。

聽說尹昌衡回來了,胡景伊先是躲進城外的寺廟,拒不露面。在輿論的壓力下,實在藏不住,才不得不出來與尹昌衡談了一下,表示願意奉還川政,不過他說要電呈袁世凱批准才行。

之後胡景伊沒有食言,三次去電北平,請求讓尹昌衡復任都督。

尹昌衡以為這下總可以官復原職了,因為所謂批准,向來只是走個過場而已。

孰不料事情的發展大大出乎他的意料。袁世凱回電,不是批准,而是申斥,對尹昌衡的申斥,說你不好好地在川邊待著,跑成都來幹什麼。

素來咬人的狗不露齒,若比玩陰的,尹昌衡哪裡是胡景伊的對手。就在胡景伊答應歸還川政的同時,他給他的駐京代表發去一份密電,無中生有地說尹昌衡是國民黨員,“如果回任,對大總統是不利的”。

駐京代表透過關係,將這份密電交給陳宦,陳宦又轉呈袁世凱,袁世凱一聽尹昌衡竟然是國民黨員,馬上決定棄尹保胡。

袁世凱的電令一到,北平政府的態度昭然若揭,眾人馬上面臨著一個如何站隊的問題。除了一部分國民黨員仍堅持“迎尹倒胡”外,其餘大部分人都跑到了胡景伊身後,就連原來擁護尹昌衡的幾個師長也見風轉舵,轉入胡景伊陣營。

尹昌衡眼見大勢已去,只好返回川邊。袁世凱隨後便正式任命胡景伊為四川都督,尹昌衡為川邊經略使(川邊都督)。

這個等同於降職的任命,對尹昌衡造成了很大打擊。他尚未得志時就有輕狂一面,常稱“酒不喪行,色不害德”,悲憤交集下,更開始假酒色宴樂以自遣。

民國小報對八卦新聞的態度是一個都不放過。於是各大報紙上都出現了尹昌衡赴藏,“日徵蠻女有姿者充下陳”的花邊新聞。有些無聊文人更添油加醋,連篇累牘地考證,說什麼西藏“蠻女”久負豔名——所謂“小蠻”就是由此而來,難怪尹都督會樂不思蜀,把川邊這個“藤峽棘穴之所”當成溫柔鄉了。

還有人則裝作道貌岸然的樣子,指責尹昌衡是隻聽新人笑,哪管舊人哭,連家裡的老婆孩子都不管了,你還是人嗎?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當這些八卦小報被放到袁世凱桌上時,他得到的卻是不一樣的感受。

尹昌衡若果真沉湎酒色也就罷了,然而很明顯不是這樣。

袁世凱本身是個強人,他也知道強人有多麼難以駕馭:尹昌衡如此了得,一旦生出反意,可就難辦了。

袁世凱的隱秘心思,就連報界都瞧出了端倪,一家四川報紙這樣報道:“袁大總統每提及尹昌衡,總是緊張,提到胡景伊,他就放心了。”

為了讓自己和胡景伊都從此不緊張,袁世凱把尹昌衡從川邊騙到北平。不久就將他逮捕入獄,一度要問成死罪,但幸運的是,尹昌衡已位居上將,而按照規定,審判上將必須由上將組成的軍法庭進行會審。

這些上將並非都一味聽任袁世凱擺佈,因此彼此意見不一,拖了半年多後,才給尹昌衡定了一些罪名,其中殺趙爾豐即為其一。

尹昌衡被判刑九年,這個曾有功於社稷的年輕人從此失去了自由。

幾年後,袁世凱病死,尹昌衡被特赦後提前釋放出獄。他那時也才三十出點頭的年紀,但卻選擇了歸隱閒居。

尹昌衡的前半生叱吒風雲,而後半生留下的幾乎全是一篇篇詩文。在這些詩文中,已不再有狂傲不羈的影子,而多為對戰亂年代“極目生愁雲”似的嗟嘆。

只有一篇與軍事有關,這就是《西征記略》。終其一生,西征川邊,始終是最讓他自豪的一部分。胡景伊扶正後,對跟他唱對臺戲的國民黨當然不會給以好臉色。尹昌衡一回川邊,成都國民黨黨部即遭到封閉,國民黨黨籍的省議員也紛紛逃往重慶,依庇蜀軍避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