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笑談渴飲倭奴血(1 / 6)

<b>夏炯</b>:綽號“夏馬刀”。畢業於瀘州講武堂,他在楊森帳下,屬於一個優點和缺點都十分突出的戰將。

<b>木下勇</b>:先後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二十六期、陸軍大學第三十七期。時任第十一軍參謀長。

<b>阿南惟幾</b>:先後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十八期、陸軍大學第三十期。時任第十一軍司令官。作戰以沉穩著稱,但有時也不失真性情。

<b>楊幹才</b>:第一三四師師長。作戰特點是快、準、狠。

<b>青木誠一</b>:第四十師團師團長。在第二次長沙會戰中,第四十師團負責進攻第二十軍所在的平江地區。

<b>今村</b>:第四十師團參謀長。在指揮上與青木有分歧。

<b>島村</b>:第十一軍作戰主任。戰略思想上與阿南司令官南轅北轍,阿南要第四十師團剷除第二十軍的威脅,他則認為應把第四十師團調到湘北正面作戰。

<b>神田正種</b>:第六師團師團長。先後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二十三期、陸軍大學第三十一期。他曾以第六師團第四十五聯隊長的身份,參與了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其部是南京大屠殺的主兇之一。

<b>王耀武</b>:生於山東省泰安市。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三期。時任第七十四軍軍長。

<b>廖齡奇</b>:生於湖南省祁陽縣。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時任第七十四軍所屬第五十八師師長。戰敗後因“臨陣脫逃”罪被捕槍決。

<b>楊漢烈</b>:生於四川省廣安市。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十六期。他是楊森的二兒子,也是楊森唯一一個從軍抗日的子女。

在發現自己指揮出現嚴重失誤的那一瞬間,楊森曾經有過廉頗老矣式的惶恐,但這也就是那麼幾分鐘的事。

橋歸橋,路歸路,活著就得有點抗擊打能力,這叫強人本色。

楊森當初攻佔通山,出發點是為了鞏固平江,但收復南林橋,讓他有了意外的發現,那就是打日軍側面或背後的破襲戰,代價不高,收穫很大。

軍委會和第九戰區總結第一次會戰勝利的經驗時,也提到,先前楊幹才攻克南林橋,影響了日軍的運輸系統,打亂了岡村的戰略部署,使其不得不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準備,會戰由此拖延了將近半年之久。半年時間,對於湘北的防禦部署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楊森前後貫通,對破襲戰、游擊戰、運動戰與民眾組訓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掌握。當然,所有戰術究竟高明與否,靠的都不是紙上談兵,而是必須在實戰中得到檢驗和進一步打磨。

第二十軍身處抗戰最前沿,機會從來不缺,這次試驗的物件是通城日軍。

楊森把副軍長兼第133師師長夏炯喚上陣來。

夏炯喜歡打個人的小九九,熱衷於往上爬,早年便以“瀘講”首領自居,搞小團體,排斥其他軍校的學員。除此之外,他在軍中的聲譽也不如楊漢域那麼好,有“威有餘、德不足”以及“為威不懷德”的惡名。

從當團旅長開始,每逢戰爭,夏炯就派幾名衛兵扛著馬刀隨行。這些馬刀都有用途,誰要是敢擅失陣地或臨陣脫逃,夏炯就會毫不留情地砍掉他的頭。死在他刀下的連排長和士兵不在少數,當然其中也不乏冤枉的,所以人稱夏炯為“夏馬刀”。

正是出於這些考慮,楊森認為夏炯還缺乏整合和統領第二十軍的能力,然而與此同時,夏炯又是一個優缺點都十分突出的人,你只要冷凍他一下,讓他全神貫注地去指揮作戰,就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夏炯最大的缺點,恰恰就是他最大的優點,那就是“威”。

在他眼裡,真實的戰場之上,並沒有多少人性存在的餘地,流行的便是殺人不眨眼。據湯恩伯集團軍的老兵回憶,有一次某連撤退時,丟失了一支步槍和輕機槍,沒法向上交差。警戒中看到友軍一個排長一個連長落伍,正好手上端的是步槍和機槍。於是該連很客氣地予以接待,並留他們住一夜再走。到了晚上,住宿的兩人就被暗殺了,武器截留下來。事後這個連偷偷上

報,上級不僅沒有責備,還表揚:“有辦法。”

看似不可理喻,但湯集團卻以能打仗著稱,連岡村都一度為之頭疼不已,其中的道理其實也很簡單,就這個連來說,他們殺人成性,敵人殺,自己人也殺,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也許不適合做楷模,但只要用到合適的地方,那就是傳說中的虎狼之師。

的確,夏炯沒有“德”,刀下也有許多冤死之鬼,可人家夏馬刀的威風確實是砍出來了,乃至於所到之處,無不聞風喪膽。有人甚至還借夏馬刀的威風來嚇唬人,特別是在戰場上,如果支援不住了,只要喊一聲“夏馬刀來了”,眾人立刻像被施了定身法一樣定在陣地上,死也不敢再往後退了。

夏炯奉楊森之命,率第133師與通山敵軍形成對峙。通山日軍大概從來沒讓人這麼盯著看過,很不適應,當下便氣勢洶洶地派出一千多人馬來衝擊營寨。

夏馬刀來得真好,一刀砍過去,把日軍殺得大敗。日軍捱了揍還有些懵懵懂懂,搖搖腦袋又來碰硬釘子,緊跟著一刀,這下砍醒了,再不敢跑出來亂躥。

看人不爽這件事還是爛在肚子裡吧,免得出去找不是。

夏炯完全把通城當成了破襲戰的試驗場,他不斷派部隊夜襲通城日軍,並伏擊其運輸車隊。通城與附近大沙坪的日軍相互依賴,夏炯就把兩地的交通通訊全部切斷,省得你們眉來眼去,相互壯膽。

夏炯沒來之前,通城日軍的日子本來很好過,夏炯一來,日子超級難過。

事急矣,非得大家湊份子救命不可了。

總部駐於岳陽的第6師團出面,將包括通城、大沙坪在內的周圍四縣日軍抽調出來,湊成四千多兵馬,配備以特種部隊,對第133師所屬的鄂南防區展開大掃蕩。

戰鬥開始後,第133師所屬的鳳凰樓、陽臺光陣地先後失守。激戰至午後,薛嶽給楊森打來電話:“鳳凰樓、陽臺光是第九戰區的門戶,限當晚24時收復兩戰略要地。”

又是限時,楊森將此命令轉發夏炯。夏炯分配反擊任務,將進攻鳳凰樓的重任交給了陳德邵。

陳德邵是行伍出身,時任第399團副團長,此人膽大心細,在戰場上能夠見微知著,善於發現並牢牢抓住戰機。在鳳凰樓前,他很快便有了一個讓他欣喜的發現:日軍主力正在搭設帳篷露營。

想想當天的天氣真不錯,不太冷也不太熱,如此環境下露營,真是既愜意又放鬆,可就有一樣,早晨的營養得加強,驢肉火燒加板腸。

陳德邵主動送營養來了。他集中十門迫擊炮,對著日軍炮兵陣地及露營區就是一頓猛轟。

打得正歡的時候,第二十軍輜重兵團恰好送來大批迫擊炮彈,於是便都拼了命地往炮膛裡塞。

露營日軍的福氣好到像突然掉進米缸裡的老鼠,平時哪有這麼多炮彈奉送啊

。炮擊前還是花好稻好,炮擊後頓成殘花敗柳了。

炮戰的同時,陳德邵挑選精幹官兵,組織了三支輕裝突擊隊,總攻即將開始。

突擊隊不是現在用,是晚上用。入夜之後,他們分成三路,由小道到達指定地點,發射訊號彈後便衝入敵營。

日軍白天大受刺激,正準備躺下來閉目養神呢,根本就沒招架的心理準備,突擊隊呼嘯而過,日軍前哨陣地被殲滅百餘人。

見突擊隊得勝,主攻部隊乘機猛襲,經反覆衝殺,於午夜時分將日軍一舉擊潰。

夏炯棋先一著,已提前將第397團埋伏於鳳凰樓北麓,為的是截斷日軍退路並阻擊其援軍。

陳德邵一面繼續肅清固守鳳凰樓的殘敵,一面指揮十門迫擊炮交叉發射照明彈、燃燒彈、榴霰彈,把個鳳凰樓的山前山後照得如同白晝一般,日軍的一舉一動皆清清楚楚。

前追後截之下,日軍東奔西跑,自相踐踏,蒙受重大傷亡。直到第二天拂曉,在通城日軍炮兵的掩護下,其殘部才得以擺脫追擊圍堵,逃入通城避險。

這時候,陽臺光尚未攻下,陳德邵率部前往助戰,亦迫使此處日軍退出。

第133師經一晝夜激戰,完全收復失地,並徹底粉碎第6師團組織的鄂南大掃蕩。統帥部為此傳令嘉獎,給有功人員論功行賞,頒發榮譽勳章。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