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1 / 5)

小說:觀音 作者:安意如

題記

《桃花扇》:“濺血點作桃花扇,比著枝頭分外鮮。”

1699年。侯方域和李香君相逢於紙上。

一個叫孔尚任的人感於興亡,博採遺聞,撰了一齣戲。

南明凋零的桃花,盛開在清時素白的扇面。

明明是前朝的風景,卻那樣引人駐足。

對於前生人們總是充滿好奇,難以忘懷。

一世人悲歡離合。一雙人生離死別。

一個朝代如夢方終。廢墟上,一個朝代如夢初醒。

斜陽流水悠悠,頃刻興亡過手。

——題記

卷一

崇禎癸未二月。大明朝一息尚存。

李香君尚未被梳攏,侯方域還在南京城裡秦淮河邊遊蕩。

秦淮河是一條多情的河,多情漸至放蕩。它無所謂貞潔,也沒有是非觀,不受道德的羈絆制約。而離它不遠的徽南村落,女人謹守唯一的信念,就是為死去的丈夫守節,餘生不再興起愛慾之念。男人被摒棄在世界之外,她們必須忍受生活的磨難,男人有心或無意的挑逗,學會對抗夜裡被寂寞慫恿的狂亂洶湧的性慾。然後,在某個黑夜或白天悽楚而解脫地死去,等待著被人發現,上報。如果運氣好的話,不久之後在這個村落的顯眼處會立起一座牌坊,這由官方頒發的關於貞節的認證證書,是對於一個女人人生價值的最高肯定。

世界如此奇妙,當徽南的女人為亡人咬緊牙關,鎖緊大門時。秦淮河邊的女人們,正為如何留住經過公子王孫而爭奇鬥豔,費盡心機。

她們的世界是開放的。視男歡女愛是生之大事,竭盡所能。

她們半掩翠閣,卻是為了門庭若市。作為那個時代的時尚達人,她們穿著那個時代最摩登的服裝,梳著最新潮的髮型,當然還有最流行最新鮮的妝容。

每一座樓臺,每一座長亭,短橋,每一樹柳底,垂楊。每一天,都上演這樣款款相送依依惜別的情景。

紅塵如此妖嬈,情意如此繁茂,如此潦草。

秦淮河水冷眼旁觀,笙歌歇,畫舫遊。迎來送往,人情繁盛,凋零,破敗都不與它相干。

直到某個春光明媚的日子,它看見,侯方域遇見了李香君。

她那時正隨蘇崑生學《牡丹亭》,院內的香君歌聲輕蕩,綰住牆外的遊人:“遍青山啼紅了杜鵑,荼蘼外菸絲醉軟。春香啊,牡丹雖好,他春歸怎佔的先!成對兒鶯燕啊。閒凝眄,生生燕語明如翦,嚦嚦鶯歌溜的圓。”

這雛妓的聲色撩動了他。他駐足,注目。舊院新人。她含苞待放,將將又是花間魁首。

千里姻緣,自有人相牽。

有人勞心,有人幫襯,連鴇母都賢惠體貼……事情順利地讓人髮指。洞房花燭,月映花影燭映人,哪有半點傾頹的氣象,兩個人的喜氣,將這國運將盡的死氣也順道掩飾了。鑼鼓喧闐中,眾人歡聚調笑,樂而忘憂,繼而忘國。

秦淮河上的生活,那些香豔的,他和她的故事,一再生動地展示,再動亂的年代,生活節奏都是井然有序的,人其實很渺小,渺小到不容易被驚擾。

不必把一切想像地過於壯烈,內心的悲壯激盪可能會改變一個人人生的某個決定,卻實難波及到人們正常生活。社會像一個巨大的海綿,吸納著人心的不安。

明末的才子佳人們,該眠花宿柳的眠花宿柳,該洞房花燭的洞房花燭,該訪親探友的訪親探友,該追名逐利的追名逐利,他們的生活不僅正常,動盪的時局更使得原本瑣碎的小事也變得風情萬種,耐人尋味。

一夜恩愛歡娛不必細表。第二天一大早,他們的大媒楊友龍前來探望這對新人,他既是鴇母李貞麗的老相好,又是侯方域的朋友,所以樂見其成,一力促成這樁姻緣。

侯方域梳攏李香君的纏頭之資,還是他拿出來的。幫人幫到這地步,侯方域和李香君自然是要深謝的。

面對楊的殷勤,她雖不拒絕卻也暗自留心:“俺看楊老爺,雖是馬督撫至親,卻也拮据作客,為何輕擲金錢,來填煙花之窟?在奴家受之有愧,在老爺施之無名;今日問個明白,以便圖報。”

李香君雖是女人,卻不因利遮眼,沒有因為受到饋贈就眉開眼笑忘乎所以。她的這種秉性是她超凡脫俗的內因。

楊友龍道破其間奧妙,他是有心幫忙的,算個出力的,但真正出錢的,還另有其人,這個隱藏在暗處的人就是阮大鋮。楊友龍不過是幫他做個人情,把錢送出而已。

侯方域很詫異,但很爽,哪個男人遇見這樣有臉面的事情會不爽呢?他深知這是因為自己名聲在外,阮大鋮有心討好結交的緣故。

這個人情,他預備領了。他對楊友龍說:

(生)阮圓老原是敝年伯,小弟鄙其為人,絕之已久。他今日無故用情,令人不解。

(末)圓老有一段苦衷,欲見白於足下。(生)請教。(末)圓老當日曾遊趙夢白之門,原是吾輩。後來結交魏黨,只為救護東林,不料魏黨一敗,東林反與之水火。近日復社諸生,倡論攻擊,大肆毆辱,豈非操同室之戈乎?圓老故交雖多,因其形跡可疑,亦無人代為分辯。每日向天大哭,說道:“同類相殘,傷心慘目,非河南侯君,不能救我。”所以今日諄諄納交。

(生)原來如此,俺看圓海情辭迫切,亦覺可憐。就便真是魏黨,悔過來歸,亦不可絕之太甚,況罪有可原乎。定生、次尾,皆我至交,明日相見,即為分解。

(末)果然如此,吾黨之幸也。

侯方域少具文名,出身名門,家世很好,有名的明末四公子之一。

公子少有不浮浪的。侯方域未免為他人的刻意抬舉和討好動心。阮大鋮又是何許人也?他有什麼難言之隱,必須要兜一個大圈來找侯方域幫忙呢?阮大鋮曾投效過魏忠賢,是當時人所共賤的魏閹的乾兒子。魏忠賢倒臺以後,他也賦閒在家,隱居南京城中。他是個名利心極熱的人,哪裡甘心這樣埋沒餘生,不免又想出來活動活動,幾次下來都碰了壁,不為當時的主流所接納。

其時復社文名極盛,一幫青年才俊社會精英混在一起,他們言談喜好影響當時的讀書人,甚至可以左右當時的社會輿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