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老天隔不了一層窗戶紙(1 / 9)

第二次北伐開始後,李宗仁及其新桂系遲遲沒有動靜。外界紛紛傳言,李宗仁對蔣介石的成見仍然相當深,所以才採取了這樣敬而遠之的態度。

李宗仁越是如此,蔣介石在公開場合越要表現自己的不計前嫌和寬宏大度。他多次派辛亥元老、北伐軍司令部顧問吳忠信前來勸說。最後一次,吳忠信對李宗仁說:“你如不就職,蔣先生說他就不能繼續北伐了。”

看看面子也掙得差不多了,再作態下去,就怕北伐的功勞簿上只有蔣、馮、閻的名字。李宗仁也就來了個見好就收:“吳先生,蔣總司令既把事情說得如此嚴重,那我不敢再推辭,只有遵命去就職了。”

在馮、閻就職一個多月後,李宗仁在漢口宣誓就任第四集團軍總司令,白崇禧同時就任第四集團軍前敵總指揮。

第四集團軍原定於4月底在武漢乘車北上,但因為車少軌壞,運輸困難,遂改由白崇禧率部先期北上。經過將近一個月的運輸,白崇禧到達石家莊,在那裡,他見到了閻錫山。

閻錫山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第六期。民國軍政界有許多名人都出自於日本士官學校,比如蔡鍔、蔣百里、程潛、趙恆惕,這些人一看就是矯健、精幹之輩。白崇禧以為閻錫山也和他們一樣,沒有想到對方卻是一個身穿棉衣褲、棉鞋,留兩撇小鬍子的“老朽”。

其實閻錫山當年也不過四十五歲,只是面相顯老。談話時,他講一口山西五臺的方言,不僅難懂,而且聲音又很小,白崇禧聽得十分吃力。

當白崇禧告訴他,自己的部隊即將陸續抵達時,閻錫山高興異常,他對白崇禧說:“你來了,勝過十萬雄兵。”又說:“如果西北軍不撤退,我不會著急的。”

<h2>一點脾氣都沒有</h2>

第二次北伐進入中期階段後,閻錫山的晉軍各部會攻冀中,在方順橋一帶與奉軍展開激戰。方順橋為保定門戶,一旦失守,保定即暴露於冀中平原,將導致四面受敵,奉軍因此往方順橋一線調集了大量兵力,形成了對晉軍的壓倒性優勢。

危急時刻,閻錫山把衛隊旅和憲兵營都拉上了火線,並連連致電馮玉祥,請他派位於方順橋東南方向的韓復榘部緊急支援。

韓復榘對面已無強敵,本可兼程而進,他本人也答應支援,然而馮玉祥卻以津浦線方面另有需要為由,把韓部給調走了,僅留少數騎兵在前線進行警戒。

韓部撤離後,晉軍右翼頓失屏障,閻錫山用於進攻方順橋的部隊險遭奉軍合圍。發現形勢危急,閻錫山電促馮玉祥迅速北上解圍。孰料馮玉祥不但不派兵赴援,反而通令其駐紮於京漢線上的部隊:“不遵命令擅自退卻者,槍決!不遵命令擅自前進者,亦槍決!”

西北軍不進不退,為的卻是要報復閻錫山。原來幾年前,馮玉祥在南口戰敗西撤,閻錫山曾應吳佩孚、張作霖之請,陳兵晉北,從後路進行襲擊,讓西北軍受到了不小損失。

南口戰役時,馮、閻並未站在一條戰線上,閻錫山聯馮還是討馮,其實都無可厚非。現在大家已經聯合北伐,馮玉祥居然還要利用這一機會來公報私仇,就顯得太過分了,因此連白崇禧都為之不平,認為“馮玉祥完全是不講信義的人”。

桂軍先頭部隊的赴援,令晉軍轉危為安。至5月下旬,西北軍、桂軍均已進入河北境內,閻、馮、桂三路北伐大軍開始向北京齊頭並進。當奉軍的偵察機發現南方僅裝載援軍的火車就達到百餘列時,張作霖深感力不能敵,遂被迫離京出關,結果又在皇姑屯遭到日本關東軍的暗殺。

6月上旬,北伐軍佔領平、津。這時全國除東北外,形式上已具備統一雛形。15日,南京國民政府改北京為北平,同時昭告天下:“中國之統一,因全國人民奮鬥與犧牲,正告完成。”

北伐和統一曾是蔣介石的第一要務。可是隨著這一目標的逐漸瓜熟蒂落,他不僅沒有能夠因此鬆口氣,反而更加“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首先是地盤的分配。第二次北伐本以蔣馮結盟為開端。這種結盟當時對雙方來說都是互利的:馮玉祥對蔣介石的擁戴,不但在軍事上增加了聲勢,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提高了蔣的個人聲望。同樣的,蔣介石僅手中那塊中央政府的金字招牌,就讓馮玉祥覺得,只要與之靠攏,一切困難和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蔣馮的關係也確實比較密切。兩人在北伐進行的過程中多次會面,並且每次都進行了長時間的密談。北伐功成,馮為了表示對蔣的擁戴,甚至提出要在鄭州為蔣鑄造銅像,最後在左右的勸阻下才未付諸實施。蔣對馮也是推崇備至,屢屢誇讚西北軍一路披堅執銳,斬關奪隘,為北伐立下了赫赫戰功。蔣的“師爺”吳稚暉有一次給馮玉祥發電報,更是稱譽馮“一柱擎天,唯公有焉”。

按照蔣馮之間曾經這麼親密的關係,在地盤分配上,似乎蔣介石更有理由傾向於馮,但在與閻錫山會面後,蔣介石馬上改變了主意。

就在這次會面中,閻錫山講起了馮玉祥如何在方順橋戰役中公報私仇,拒不援助晉軍的事,言下不勝唏噓。末了又說:“請你翻開歷史看看,哪個人沒有吃過馮的虧?”

蔣介石先前已經從白崇禧那裡知道了方順橋戰役的經過,閻錫山舊事重提,讓他的後背頓起涼意。西北軍的實力他是知道的,一旦有了更多更好的地盤,那他們的勢力豈不是發展得更快,將來更難以控制?

閻錫山的意思也很清楚,馮玉祥倒戈之名可謂如雷貫耳。有評論者甚至說,在馮玉祥崛起的十餘年間,國內掌兵符的大帥,皆畏其如虎,打仗時,他們最怕的不是馮玉祥畏戰後退,而是馮主動要求“精誠合作”或“效命自驅”!

馮玉祥的反叛似乎已成為一種習慣,他勤於叛,善於叛,也樂於叛,凡此種種,其印象已深入國人之腦髓。面對這樣一位從來不按常理出牌的“倒戈將軍”,你老蔣能保證自己的運氣會比他以前的那些倒黴上司更好嗎?

經過一番計議,蔣介石決定將山東、河南、青海、陝西、甘肅、寧夏六省分給馮玉祥,將山西、河北、察哈爾、綏遠、北平、天津分給閻錫山。這些地盤中,稅收比較豐厚的當屬山東、河北以及平津兩市。馮玉祥雖得到了山東,但當時山東的膠東和濟南都仍在日軍的佔領控制之下,乃是一個殘缺不全的省份,遠不如河北、平津。

估計馮玉祥可能不會同意,蔣介石又把北平市市長和崇文門統稅局給了馮,依靠這兩個“肥缺”位置,馮每月可多收入約二十萬元。蔣介石希望以此來平衡馮的心理,但為慎重起見,在正式做出決定之前,他還是專門徵求了馮玉祥的意見。讓他想不到的是,馮玉祥的姿態特別高,說一切以蔣的意旨為意旨,怎麼分都可以。

老馮這麼可愛,反倒弄得老蔣一點脾氣都沒有了。他連忙跟老馮解釋,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分配——從地盤大小來看,西北軍有六個省,不少了;晉軍只有四個省,不算多。

至於平津兩地,那裡外交關係複雜,不易應付,萬一發生意外,難保不釀成第二個濟案。老蔣說老馮你性情剛直,不宜於外交折衝,所以只能把它們交給老閻去應付了。言下之意,還是為老馮著想。

老馮諾諾連聲:好的,沒問題,你怎麼安排都行。

可是老蔣一走,老馮就罵開了娘。

<h2>表演本領</h2>

馮玉祥長期侷促於西北苦寒之地,早就有了向外發展的打算。他曾對人說過:“我們連個海口也沒有,要向國外購買一些武器裝備,真是太不方便。”

在北伐戰爭進行到最後階段時,馮玉祥十分賣力,他讓鹿鍾麟指揮韓復榘等部進兵河北,直取平津。鹿鍾麟和韓復榘都是河北人,鹿鍾麟在“首都革命”後那兩年一直代表馮玉祥統治著北平,他們都抱著打回老家,取得地盤的迫切期望,也說明馮玉祥早就有了將這些地方收入囊中的打算。

老馮以為,西北軍在打退奉軍的過程中所付出的代價最大,就算不論他和蔣介石的那點兄弟交情,單單論功行賞,也應該把河北、平、津分配到自己名下。

結果老蔣的分配方案令他大失所望。可是不同意你就說不同意好了,老馮這人卻還有個特點,在地盤、金錢之類比較“俗”的問題上,他向來不肯直截了當地說出自己的真實意圖,就怕別人說他是爭權奪利。

以後馮玉祥在河南新鄉給部隊講話,提出“地盤要小,軍隊要少,工作要好”的口號,既是說漂亮話,也是發牢騷。其實他內心對蔣介石和閻錫山已極度不滿,自然也再不會有給蔣介石鑄像的閒情逸致了。

6月中旬,蔣介石電邀李、馮、閻到北平舉行善後會議,馮玉祥便以生病為由,覆電不來參加,並讓其駐漢口的代表向李宗仁進行解釋,希望對他原諒,實際是想探測李宗仁對善後會議的態度。

“李白”分到的地盤是廣西、湖南、湖北、漢口。他們對此也十分不滿,認為自己不是沒有參加北伐,卻未能從北方分得寸地,更沒有能夠拿到可從外國購買軍火的出海口,乃是蔣介石從中作祟。

此時北伐剛剛結束,“李白”都還不太好意思跳出來公然爭奪或吵鬧,不僅如此,李宗仁還特意表現出來了一點高姿態,他一邊派人到新鄉去對馮玉祥進行慰問,一邊給馮玉祥發電:“深盼馮公顧全大局,忍辱負重,扶病北上,參加善後會議,則公私兩利,實國家之幸。”

馮玉祥一看李宗仁鐵定與會,也怕不去開會要丟掉點什麼,遂覆電:“我兄如北上參加善後會議,弟當扶病奉陪末座。”

7月上旬,同道北上的蔣介石、李宗仁在鄭州與“扶病”而來的馮玉祥會合。這時候的老馮已經是滿面紅光,臉上看不到絲毫病容。

可是到了中午吃飯的時候,老馮卻又頻頻咳嗽。李宗仁望其人,聽其聲,便知道他是假咳嗽,於是就用膝蓋碰了碰坐在他身旁的李濟深。

散席後,李宗仁問李濟深:“你看馮先生在害病嗎?”李濟深微笑道:“他在扮戲!”

第二天,一行人乘車抵達北平郊外的長辛店,閻錫山、白崇禧等人早就在車站迎接。這是李宗仁和閻錫山第一次見面。除了和白崇禧一樣,覺得閻錫山“面板黧黑,長相看老,說一口極重的山西土音”外,李宗仁還對此人得出了另外一個印象:態度深沉,寡言鮮笑,一望而知為工於心計的人物,與馮玉祥粗放的外表,形成了鮮明對比。

閻錫山士官學校的學歷依然引起了李宗仁的興趣。李宗仁曾聽閻的同學程潛說過,閻錫山在日本留學時的成績其實一般,加上平時裝扮又土裡土氣,當時誰也沒看出他有什麼過人之處。不料回國之後卻漸露崢嶸,成了整個士官系中混得最好的人物。

7月6日,大家齊赴北平香山碧雲寺,在孫中山靈前舉行祭告典禮。蔣介石任主祭,李宗仁、馮玉祥、閻錫山任襄祭。四人行禮已畢,然後開啟棺材蓋,瞻仰孫中山的遺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