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235對三條A(1 / 2)

小說:大流寇 作者:傲骨鐵心

第七鎮渡海徵遼、第六鎮北上京畿的戰況,督府有做整理成文告發於其餘各鎮。

這種文告,陸四稱之為戰事簡報。

大概每隔七天,督府這邊都要出一期戰事簡報,以便使淮軍各部能夠知道當前局面變化及自家用兵方向。

因為很多高階將領不識字,所以於淮軍內部誕生了一個新職業——“讀報郎”。

能夠擔任讀報郎的都是各鎮將領物色的年輕讀書人,功名普遍在秀才以下,以童生為主,享哨官待遇,與各鎮的旗牌親兵一樣都是鎮帥、旅帥的親信。

受賈漢覆在泰山重修書院的啟示,陸四已命賈著手於徐州組建類似前世軍事院校的機構,專門用於培養淮軍的中低階軍事指揮人材。

為了節省開支,賈漢復報請將這所淮軍的武備學堂建在雲龍山,校舍是強佔的山中寺廟。

陸四同意,並要求給予和尚們一定補償,即在雲龍山附近給這些和尚一人分五畝地,讓他們自食其力。

計劃中武備學堂將在四月一號正式開班,督府已將開班通知佈告全軍,第一期擬招收學員300人。

其中200人從淮軍各鎮中招收,要求是年齡18歲以上,35歲以下,有記功三次以上,最低要求認識100個字。

如果功勞大的話,這個識字要求還可以進一步放低。入學後,將由專門老師突擊教導文字,掌握基本閱讀能力後,再進行正規軍事授課。

這200名學員是專門用於招收有功士兵的,另外標統軍官可以推薦1人,旅帥推薦2人,鎮帥推薦4人,這些學員沒有軍功要求只有年齡要求。

換言之,這是陸四給追隨自己拼命的部下賞賜。

從人情世故來講,高階軍官推薦的人選多半會他們有各式關係,恐怕很多都是他們的子弟。

這不是壞事,至少對於才草創一年多的淮軍是好事,因為這樣能讓中高階將領們完全將自己及自己的家族綁在淮軍這輛戰車上,所謂一榮俱榮,一辱俱辱。

陸四對推薦名額要求嚴格掌控,哪怕他自己也不能多推舉,這就使得名額含金量十足。

不過第一期的名額陸四沒有推薦陸家的子侄,而是全部推薦了自己的旗牌親兵。

第一期學員僅向“社會”招收20人,要求識字,身家清白,直系親屬沒有降清。

且這20人目前只在揚州和淮安二府招收,原因當然與這兩府最先歸屬淮軍有關。

學員好招收,任課教師卻不好辦。

淮軍很多將領打仗敢拼命,也動腦子,但讓他們站在講臺上為學生講課,那比逼他們讀書識字還困難。

教材也是棘手。

這時代能用於軍校授課的教材屈指可數,很多兵法於戰役級別的各種陽謀陰謀,不適合中低階軍官學習,所以陸四不得不將他知道的有限“知識”轉化為文字。

同時讓賈漢復組織人手將遼事以來明軍同金軍的戰鬥、農民軍與明軍的戰鬥,淮軍同明軍、同清軍的戰鬥中選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戰例加以總結,進而編寫可用於武備學堂授課的教材。

其它如早先陸四自己寫的操典,行軍安營、列陣接戰,步騎使用等淮軍已經建立的一些制度都要加以提煉,以便補足教材的不足。

不過凡事都有個循序漸進過程,臺子搭起來,就不怕這戲唱不下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