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嬴魚 第104節(2 / 2)

小說:大秦嬴魚 作者:一口香

這小僕明顯是認識字的,他不僅認識秦國的文字,他還認識齊國乃至六國的文字,他見荀子刻下了齊國文字“勸學”,便知道,今日這是來了貴客了,便更加殷勤的伺候起來。

直到打更之後,荀子才放下刻刀。

堂室裡燈火輝煌,荀子竟是沒有發現,外面天色已經大黑了。

他一放下刻刀,小僕就上前詢問,可否將他新作的竹簡收起,荀子頷首,角落裡就有新的僕從上前恭謹的收起竹簡,再跟他一禮,退下了。

留下的小僕則是詢問荀子可是累了?渴了?要不要起身散散步?若是肩膀手臂不舒服,他粗通醫家按摩之法,可以為荀子疏通疏通......

秦魚睡覺之前,讀到了荀子的大作:《勸學》。

秦魚就著燈火仔細讀完他背了整個高中的《勸學》,問打理迎客樓的掌櫃:“此人叫什麼名字?”

掌櫃躬身回道:“登記在簿冊上的名字,叫做荀況。”

秦魚驚的坐直了身體:“叫什麼?!”

掌櫃見秦魚反應這樣大,忙從懷裡掏出一片從竹簡上拆解下來的竹片,仔細確認後,將竹簡遞給在旁伺候的蘿谷,回道:“是叫荀況,齊國文字,就是這兩個字。”

秦魚接過竹片,辨認了一下字樣,有些暈乎的問:“那這個荀況,何等年紀?何等相貌?”

掌櫃:“看上去五旬上下,身高有八尺許,花白頭髮,布衣麻服,牽著一頭櫟陽大青驢子,很有風骨......”

秦魚越聽眼睛越亮:荀子,他來秦國了?!

第103章 公子魚

第二天一早,秦魚就在煙和蘿谷的打扮下去拜訪荀子。

自然不是往莊重貴氣裡打扮,而是穿上麻衣素服,散下頭髮,做小童打扮,以請教學問的學生身份,去拜訪荀子。

秦魚自然可以理直氣壯的說自己是荀子的學生,畢竟,荀子的《勸學》篇,他可是背了兩千多年呢。

一大早的,荀子正坐在視野開闊的大堂裡嗦面呢。清水下開的素面,澆上燒的濃厚的大骨湯,肉臊子,胡蘿蔔絲,小刺瓜鹹菜絲,老薑絲,小嫩蔥絲...大早上的嗦上一口,真是無上的享受。在熱騰騰香噴噴的麵湯下,荀子只覺自己的所有毛孔和味蕾都開啟了,真是越吃越香。

嗦完一碗麵,荀子覺著肚腹才墊了一個底,正想再要兩碗解饞的時候,抬頭就見一個白嫩一看就養的金貴非常的小童站在他不遠處好奇的看他。

從他來了就一直跟在他身邊形影不離殷切照顧他的小僕見他在看這小童,就上來介紹道:“好叫公知道,此乃我家少主。”

小童規矩的跟他行了一個儒家弟子的禮節,清脆叫人:“秦魚見過荀子。”

小童身後跟著的護衛和僕從侍女具都規矩行禮。

荀子一見這陣仗,就知道應該是昨晚上《勸學》的作用。

荀子捋捋鬍鬚,笑道:“無需多禮。可讀過《勸學》了?”

秦魚依言起身,回道:“讀過了。”

荀子:“可能背誦?”

這是套話。

在稷下學宮教課的時候,他見著來聽課的學子時候,就是這麼問話的。

可是讀過某某某了?

哦,讀過了,可是背下來了?

......

荀子一見到這小童像他的學生一樣站在他的面前,荀子順口就來了這麼一句。

咳,都怪這面太好吃了,將他的心神給鬆懈至此,這小童一看就是大家子,若是......

還沒等荀子想好“若是....”,就聽眼前的小童輕輕喉嚨,開始背誦他的《勸學》。

荀子親手寫的《勸學》,跟兩千多年後的《勸學》,還是有細微的差別的,秦魚昨晚看過一遍之後,就將這裡面的細微之處都

挑了出來,並在腦海裡寫了個五千字小論文,細論這裡面的不同之處,所以,此時背起荀子親手寫的《勸學》篇來,簡直是順溜的不能再順溜了,背到其中抑揚頓挫之處,更是語調激昂,一看就是非常喜歡這片文章的。

荀子越聽越驚奇,聽到最後,竟然與小童一起吟誦起來。

這邊學習氛圍如此濃厚,進來大堂用早膳的人具都放輕了腳步,有那粗俗不懂禮的人進來了,也有人特地提醒,讓他們不要打擾自家公子求學。

等秦魚一字不差的背誦完之後,荀子滿意的點頭,請秦魚坐下來一起用早膳。

秦魚依言坐下,給自己要了一個水煮蛋,一小碗白米粥,用自己的第二頓早膳。荀子則是依照自己的心意,又一連用了兩碗湯麵,才覺著飽腹。

秦魚努力的不讓自己露出驚奇的神色來,哇,這位聖人,真是好食量,怪不得能一人從齊國來到秦國遊歷呢,這但凡是個身體差的,都不能進函谷關。

荀子見秦魚亮晶晶的小眼神,就笑道:“這秦國的膳食,吃著別有一番風味,甚美,甚美!”

秦魚笑的開心極了:“您喜歡就好。”

秦國的膳食,尤其是在櫟陽,這幾年來,經過西域良種的引進,早就與以前不可同日而語了,在吃這方面,所有的誇讚,秦魚都可以毫不謙虛的接受下來嘿嘿。

用過早膳,收拾乾淨杯碗,上了飲品和果品,荀子開始考教秦魚:“都讀過什麼典籍?”

秦魚:“讀過《商君書》,孔子,孟子,鬼谷子,兵書......”

荀子:“學而時習之......”

秦魚介面:“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