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十字路口—找到人生方向感(2 / 7)

小說:在人生拐角處 作者:趙昂

“嗯,還有什麼?”

“選項太少了。我想看看還有什麼工作適合我。”

劉欣已經開始關注自我了。

把自我養起來

“選項少,是因為你很少關注自我發展。這也是你很難做判斷的原因:你沒有真實的選項。”聽我這麼說,劉欣明白自己剛才為什麼糾結了。

“你知道如何安排大哥了,我們再看看如何培養小弟。”我提出了一個具體的方案。

第一步,對可能性產生自信。

具體做法就是朋友圈求贊,看看別人眼中的你到底是什麼樣的?陷入低谷的時候,一個人往往會視野受限,選擇性地忽略自己的興趣、可能性,以及優勢。

這是第一步,微風拂面,讓他那個搖搖欲墜的自我先站穩腳跟。

第二步,喚醒夢想的能力。

我給劉欣留了另外一個作業,找一個本子做“夢想筆記本”。本子從前往後記錄點滴的夢想,想到什麼特別想做的,就記錄下來,儘量詳細和具體。從後往前記錄為夢想所做的事情和準備。每週拿出來看一看,想象一下夢想實現的景象。慢慢地,夢想會讓你更加熱愛生活。

當自我被壓扁以後,要用夢想給它充充氣,慢慢把自我養起來。

第三步,打敗小鬼。

從認可自己,到養大自我,到實現自我,這似乎是一個順利流暢的過程,可是我也知道,一定沒那麼簡單。當自我被壓扁之後,要經過幾次搖搖晃晃才能站起來的。

劉欣說出了自己的顧慮:“夢想的實現都是不可避免要涉及其他人,也會有一些風險,擔心自己的選擇會帶來後悔和遺憾。”

在自我不那麼堅定的時候,各種懷疑就會像小鬼一樣出現,稍有不慎,自我又會被壓扁了,甚至是一蹶不振。這樣的結果更可怕,從此給了自己一個“努力過,但不成功”的藉口,那就徹底廢了。

我教給劉欣一種排除干擾的方法:一張白紙,一分為二,一邊寫下自己內心小鬼的聲音,一邊寫下自我的應對。有兩種結果:一種是自我戰勝小鬼,那就大膽去做吧;另一種是自我不能打敗小鬼,那就做一個決定,不管最後怎麼做,總算接納了一個高風險的判斷,自己也會為此負責了。

這幾件事情做完,自我就真的站起來了。我告訴劉欣:“真實自我並不是完全地為所欲為,也不是對自己無限放大,而是要在社會的規則和框架下獲得自己內心的最大價值。”

我們經常會以心靈雞湯的方式放大“夢想”“勇氣”“信心”的作用,其實,所謂夢想就是不斷堅持自我,走在實現的路上罷了。當有人說到夢想的定位困難時,他們是把“自我”弄丟了。而只要有勇氣,做成一次,哪怕一次,就有了堅持自我的能力,夢想就會慢慢給自我充氣,讓壓扁的自我站起來。

缺的課,遲早要補上。

劉欣的諮詢做完了,但自我探尋才剛剛開始。

轉彎看見

在和所謂的環境、社會、傳統進行抗爭的時候,內心其實是充滿焦慮的:因為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往何方,只是知道似乎不喜歡什麼,而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這時候,一定要有耐心,要給自己時間進行探索、嘗試和堅持,這本就是人生中的重要一課。你不放棄追求夢想,夢想就不會放棄你。

以職場理解的方式獲得尊重

這個社會蠻有意思的,總是依靠新人,又總是排擠新人。

十年前,當80後初入職場的時候,曾被批判為“垮掉的一代”,如今又開始對90後評頭論足,網際網路原住民,外星人,任性。職場就像是一個生物群,一旦有新鮮力量加入,就要躁動一段時間,然後等著新人變老。

我一直不主張另眼看新人,捧也好,扁也好,結果都容易讓一些年輕人失去本來對自己的反思能力,不是被捧殺,就是被棒殺。過度強調一個時代的個性時,反而會忽略所有人必經階段的共性。社會的浮躁,會讓新人更加迷茫。

“做自己”之下的隱情

我遇到了這麼一個年輕人:於浩,男,生於1989年,說是90後有點早,80後有點晚。在網際網路行業工作,一年之後裸辭。找我諮詢,希望為職業定位。

我看了看收納表,諮詢問題中,既有“下一步該幹嗎”的定位問題,又有“能力如何提升”的發展問題,還有“家庭平衡問題”。對於職場新人來說,“平衡”又意味著什麼呢?

諮詢開始,我先和於浩討論定位問題,從興趣方向、能力現狀、職業價值回饋等各角度來看,於浩之前在某大公司的工作似乎是個不錯的選項,那麼,辭職為哪般?

於浩的理由非常充分:對專案未來的發展方向不滿,總是和領導的思路不一致,感覺也學不到什麼東西了。

看上去是不是和很多“被批判”的90後藉口相似?稍有不滿,就炒老闆魷魚。

於浩說:“我其實特別認同新精英的理念,鼓勵每個人做自己。”於浩的眼裡似乎有找到組織的亮光,“我的家人都希望我能讀研究生,還希望我能考公務員,找一份穩定的工作。我就不想這麼做,我就想做自己。”我開始納悶了:他的“做自己”指的是什麼?

於浩繼續抱怨:“畢業後好歹找了一份看上去還不錯的工作,我開始幹得也不錯。不過,慢慢地,我感覺自己沒有拿到我想要的價值。於是,我就開始尋找自己的定位,還是希望做自己。”他又一次說到了“做自己”。

“等等,你是怎麼看待別人給你的建議,以及你的第一份工作的?”我感覺到了一種磕磕絆絆、連滾帶爬的跳躍式思維。在“做自己”的大旗之下,必有隱情。

很多人會扯來“做自己”的大旗給自己的任性和逃避遮羞,但是在做自己之前,你有沒有想過,你會在什麼土壤裡,用什麼方式,憑什麼能力,追求什麼樣的自己?

“就是”想要,這樣的語言裡帶著一種執拗。我就要聽聽這種執拗背後,於浩在想什麼。考研究生?考公務員?穩定工作?做自己?

於浩說了,並不是不想考研,只是擔心讀完書出來年齡大了怎麼辦;也不是不想考公務員,只是擔心考不上怎麼辦;甚至不是真的想考試,只是父母總有期待怎麼辦;說起原來的工作,也不是不喜歡網際網路行業,只是總沒有發展怎麼辦。

似乎什麼都不想,又似乎什麼都想要,那麼於浩究竟想要什麼呢?這和職業無關,和擔心有關。我聽出了種種想法似乎都只是表面的浮躁,我隱隱聽到於浩內心中有一個痛點。把浮躁撥開,我想聽到那個痛點是什麼。

偷偷搏尊重

於是,我就和於浩一起分析最近這份工作的情況,我問他:“是什麼原因讓這個專業對口、開頭不錯、自己喜歡的行業變成一個雞肋,繼而產生了動搖呢?”

這個問題讓於浩思考了很久。他在梳理思路。

他告訴我,自己找到的這份工作,家裡是不同意的,家裡一直希望他考穩定的公務員。自己在收納表裡填寫希望解決的“家庭平衡”問題就和這個相關。那不是真的“家庭平衡”,而是希望獲得家人的支援,或者不再承受家人施加的壓力。

原以為可以開始“做自己”,但是現實卻扇了自己一記耳光。“我希望在工作中有創新,但是工作卻不能滿足我的期待,而且我的每次嘗試都被專案經理批評,說我的進度太慢,說我不能滿足團隊的要求。”於浩頗有些委屈,如此情形下,內煎外烤,他受不了才辭職的。

是能力問題嗎?我問他:“於浩,能詳細說說你工作的情況嗎?你都會進行什麼樣的創新?專案經理為什麼會覺得你的進度慢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