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冰火兩重天

趙桓接到的捷報,來自於靖安司曹輔,明面上是彙報靖安司工作,實際上,手裡捏著快攥出水來的,卻是趙構給官家大哥的密信。

興奮、激動、有點酸溜溜,又有點空落落,幾種複雜的心情交織在一起,讓趙桓的心裡五味雜陳。趙構在來信中再次強調,萬不可對其他人說及此事,明明是個大大利好的訊息,對鼓舞提振大宋軍民士氣極大有利,但還要藏著掖著,正如自己有個好寶貝,卻不能人前賣弄,那種抓耳撓腮的感覺,讓趙桓很不爽。

但趙構信中的一句“此役,敵酋撻攋韶合殞命,乃金兵從未有過之恥辱,一但官家口風有失,不免刺激敵酋惱羞成怒,恐不利於官家哥哥生命安全,故有擔憂如此……”

“還是自己親兄弟啊,處處為自己的安全考慮,不像某些臣工,屁大點業績,恨不得天下人都知道,藏拙,懂不懂?”趙桓一時有點出神,頭腦裡閃現出了這個昔日有點混不吝的老九的身影,真不敢相信,書信裡寫的事,是他幹出來的。

“#你孃的直娘賊,狗日的金狗,也有今天!”忍不住心裡問候了大金國東西兩路元帥的祖上一句,趙桓心裡痛快極了。

但一想到自己現在的處境,趙桓又不禁擔心起來,自己知道了訊息,想必宗翰、宗望也會得到訊息,自己是裝作不知道,還是知道?想到這裡,不由得下意識問了一句“曹司正,康王還有什麼要交代的嗎?”

曹輔上前一步,低聲說道“王爺讓微臣再三轉告官家,萬不可在敵酋面前透露出知道中山大捷一事,金人不說,您也不說,金人詢問,王爺就說了……”曹輔有點打磕巴了。

趙桓瞪了他一眼,“有話直說。”

“哎,王爺說‘裝傻充楞’就行。”

“哈哈哈……”趙桓難得哈哈大笑起來,“裝傻充楞,此言精闢,這個老九啊……哈哈哈,好!”

說著話,來到火爐前,將書信扔到火裡,看著化為了灰燼,正色道“曹愛卿,九哥在信裡提到的,有些很難辦。皇宮都有金兵重點看守,那個楊天吉,就不是個善茬,一天到晚盯著,真把金人當祖宗了。康王府更不用說,早就盯死了。邢氏有孕在身,也不能免例,如果這個訊息二酋知曉,你說他們會放過康王府嗎?恐怕連皇宮的看守,也會更加嚴密。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我們稍有不慎,則萬劫不復啊。”

趙桓靜下心來,還是恢復了君王特有的思維,一眼就看出問題的癥結所在。“身在帝王家,命裡不由他。這也算是一場劫數,就看各人的造化了。曹卿,你來。”

趙桓轉身來到桌案前,拿起一方小印,遞給曹輔,低聲道“這是我初封定王時,所賜小印,一直儲存至今,閒暇時多有把玩,甚是喜愛,你拿著,關鍵時候,或許有用。”說完,遞給曹輔。

曹輔文臣出身,又在樞密院任職,現為靖安司司正,自然知道這方小印的分量。大宋皇帝的兒子,在各自封王之後,少府監督造王印分諸王這是規制。每一位王爺都十分珍愛,康王趙構也有一枚。趙桓升任太子,自有太子寶璽,也就不再用王印,一般作為紀念留用,或作為私章,在文玩字畫上留押作記。現在,趙桓官家把這方小印送給曹輔,其中寓意,曹輔自是深知,但就這份信任與責任,就非同一般。

曹輔顫抖著雙手,接過小印,小心揣在懷中,雙目已經溼潤。趙桓走近曹輔,非常難得的拍拍曹輔的肩膀,低聲說道“我現在身邊的人,也只有一個朱遠山還能用,其他的,還不能完全相信。反倒是你們,我信得過。九哥信裡所講的事情,雖然非常難做,但我還是相信你們,能做到哪一步,就做到哪一步,不要顧忌太多,唉,能多保全一個,總是好的。去吧,以後非朕召見,不要再來!”

趙桓眼看著曹輔擦著眼睛,退出了垂拱殿,心裡不由得長嘆一聲,城下盟,階下囚,可不管你是什麼身份,都一樣。唯一看到一絲曙光的,反倒是當初自己派出去的“告和使”,莫不是真的造化弄人?

正胡思亂想間,朱遠山悄悄走進來,低聲稟報道“官家,金使楊天吉告見,說二皇子元帥有口諭傳達。”

趙桓沒有接話,反倒是看了一眼朱遠山一眼,說道“中官,你是自定王府就伺候的老人了吧,還記得當年,你還認了皇后的遠親,唉,一晃這麼多年過去了,還是老人伺候著,心裡舒服一些。”

朱遠山伺候趙桓兩口子多年,又打理三殿日常事務,其實,比誰都懂趙桓的心思,今天官家沒有接話頭,卻拉家常,極為反常,加上方才曹大人有所失態而出,朱遠山心裡稍微一琢磨,就明白了七七八八,遂即彎下腰,低聲說道“官家,我從十四歲進王府伺候,到現在已經有四十年啦,一直伺候著官家和皇后娘娘,這幾天,看著官家日漸消瘦,老奴心疼啊。一把老骨頭,還能為官家做一些事情,有什麼吩咐,您就讓老奴去辦,老奴還是有一些能力辦好差事的,您和皇后娘娘待我恩重如山,我曉得該怎麼做。”

趙桓點點頭,嘆口氣說道“在宮中,我只信你。現在,我有一種預感,很是不妙。如果萬一生一些事情,你一要照顧好娘娘,二來,曹輔的靖安司,你暗中可多有協助,但不要參與,懂嗎?”

朱遠山點點頭,說道“老奴記下了。”

趙桓衝他點點頭,繼而說道“讓楊天吉進來吧,我倒要看看,金人還能耍出什麼花招。”

金人沒有耍什麼花招,是直接要錢、要物、更要人。

趙桓看著楊天吉趾高氣揚的背影離去,心裡惱怒交織,什麼時候,不就是金國一個小小的翰林編修嗎,也能在大宋官家面前抖威風。看到趙桓臉色鐵青,在一旁伺候的朱遠山小心翼翼地勸慰道“官家何必和他一般見識,不過是金人的一條狗而已,作孽多了,自會遭受天譴,切莫氣壞了身子,不值當的。”

“唉,想不到,金人胃口如此之大,這是要我大宋亡國滅種啊。”趙桓有點痛心疾地說道。

“官家,您還是消消氣,得想個法子,金人怕是背地裡有什麼么蛾子。”

“是得想個法子才是。去延福宮吧,此事,還需和太上皇老人家商議商議。”

延福宮,太上皇趙佶正在伏案作畫,鄭太后在一旁伺候著,鄭太后不僅姿色出眾,還頗具文采,很愛看書,很得趙佶寵愛。

鄭氏本是向太后宮中隨侍押班,由向太后賜予趙佶,深得寵幸,王皇后去世後,於宣和元年(公元1111年)被冊封皇后,一直隨侍在趙佶左右,即為紅顏,更為知己。趙佶在退位為“道德真君太上皇帝”後,鄭皇后變成了鄭太后。

趙佶神態專注,上好的絹本,畫中,一支蠟梅,枝幹略彎而勁挺直往上伸展,枝頭幾點黃梅開放,似乎有陣陣清香襲來。臘梅枝頭上的一對山雀相互依偎均向著左側畫面,將觀者視線引向畫外。畫幅下方有山礬或蘭花一支,花朵純白,含苞待放。左下,趙佶特有的瘦金書體,題詩一,詩云“山禽矜逸態,梅粉弄輕柔。已有丹青約,千秋指白頭。”右下,宣和殿御製並書。

要說這趙佶的書畫功底,可比他的治國能力,高出萬倍。

看到趙佶鈐上“天下一人”花押,鄭太后笑道“十一郎功夫更顯精妙了。”(趙佶是宋神宗第十一子,故鄭太后平日裡多以十一郎相稱)

趙佶很是得意,道“這幅‘臘梅山禽圖’,是要進宣和畫譜的,自然盡心。”

夫妻二人正在賞畫言歡,小黃門進來稟報,當今官家來問安。趙佶皺皺眉,不曾答話,倒是鄭太后心思縝密,拉著趙佶的衣袖,低聲說道“這幾日,聽小黃門說到,金人最近在城裡甚是囂張。官家平日裡勤於政事,少有問安,今突然來訪,怕是有什麼要緊的事情,還是見一見的好,況且,你們父子親情,也應該多走動走動,別人也就不好說些什麼。”

趙佶拍拍鄭太后的手,點點頭,說道“難得你如此識大體,心思也好,也罷,一起見見官家,看看有什麼事。”

喜歡南宋崛起之雄霸天下請大家收藏南宋崛起之雄霸天下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