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維生素D與葉酸之間左右為難

小說:瘋狂人類進化史 作者:史鈞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衛星除了可以用來研究宇宙,還可以用來研究人體。它們所拍攝的地球臭氧層圖譜,在生物學家那裡派上了大用場。臭氧層的主要作用是過濾陽光中的紫外線,從臭氧層圖譜中大致可以讀出地球各區域紫外線的強弱。研究人員把這一圖譜與相應地區的人群膚色進行了對比,結果令人振奮,正如預計的一樣,紫外線強度與膚色密切相關。

密切相關的意思是:NASA的衛星資料證明,人類的面板確實是越曬越黑。

但是,這一權威的衛星資料同時也帶來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況。紫外線最強的時候是在夏季,按理說,赤道附近居民的膚色應該在夏季最黑才對。但事實並非如此,他們面板最黑的時候反而是在紫外線不是最強的秋、冬季節。

這一明顯的事實帶來了嚴重的邏輯困境:如果黑色素的主要功能是保護面板免受紫外線傷害,但在夏季最強的紫外線下面板卻不是最黑的。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科學家不能修改事實,他們只得修改理論。他們承認,夏季面板不是最黑,必然有內在的原因。經過偵查,“元兇”在阿根廷現出了原形。

1996年,一家阿根廷醫院發生了一場連環悲劇,使科學家開始重視另外一種影響膚色的因素。當時,一名醫護人員同時護理三位年輕產婦,她們的身體都非常健康,沒有任何營養問題,卻都產下了神經管有缺陷的嬰兒。醫生立即著手尋找導致畸形的罪魁禍首。經過排查,發現唯一的可能是,她們在懷孕初期曾享受過幾次長時間的日光浴。

難道是太陽造成了這些可怕的畸形嗎?它又是透過什麼方式對孕婦施加如此殘酷的影響的呢?

當然是透過面板。

夏天的陽光雖然和冬天的同樣刺眼,其中的長波紫外線劑量卻存在巨大的差異。夏天時長波紫外線劑量最低,冬天時劑量則最高,而長波紫外線能穿透大氣層直達地球,但那還不是終點,長波紫外線還會繼續射穿人的面板,直達身體內部,深入到每一根血管之中,進而破壞血液裡的一種重要物質——葉酸。

葉酸是人體必需的B族維生素之一,是可從菠菜葉中提取的一種酸性物質。人體不能合成這種物質,好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著葉酸,其在綠葉蔬菜、蘑菇、動物肝臟、豆類、堅果中的含量都很豐富,對於雜食的人類來說,一般不會出現葉酸缺乏症狀。但是,葉酸有一個重要的弱點,它可以被長波紫外線輕而易舉地分解,若將血清暴露在烈日下,一小時後,葉酸濃度就會下降至非正常水平。

更加不妙的是,葉酸是合成DNA的必需因子,任何細胞分裂都離不開葉酸。如果只是普通的細胞分裂,比如表皮增長,那也就算了,出現幾個歪瓜裂棗的細胞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問題是生殖細胞也需要不斷分裂。對於健康正常的男性而言,每天要生成數以億計的精子,對葉酸的需求量非常大。一旦葉酸缺乏,不只精子數量減少,畸形精子比例也會大幅上升,很多精子根本就是濫竽充數,毫無授精能力,射出之後就立即變成了垃圾。因此,男人在備育期間應儘量少曬太陽,同時也要少抽菸喝酒,這些都會迅速消耗葉酸,情況嚴重時會導致男性不育,或導致產生高達1/3的不合格精子,進而增加女人流產的機率。

但真正令人擔心的不是男人缺乏葉酸,而是女人,特別是懷孕的女人。男人的精子數量龐大,缺乏葉酸導致的損害是小機率事件。而女人不同,她們一個月只排出一枚成熟的卵子,一旦授精,則受精卵仍將繼續受到葉酸缺乏的影響,因為胎兒的肌體在子宮期間幾乎一直處於快速的細胞分裂狀態。

這時,女人白皙的面板就顯露出了雙刃劍效果。

白皙的面板可以透過更多長波紫外線,使體內更多的葉酸遭到破壞;其次,孕婦還要為胎兒準備一份葉酸,用量當然更大;另外,雌性激素也會破壞葉酸。葉酸在女性體內面臨著四面楚歌的境地,有著稍不注意就會遭到分解的悲慘命運。

正是這個原因導致孕婦更容易出現葉酸缺乏症,她們對葉酸的需求是正常人的5倍,一旦缺乏,就會出現各種胎兒畸形,甚至產出無腦兒。據美國衛生機構統計,新生兒死亡案例中有15%是葉酸缺乏造成的。如果在孕婦的飲食中新增富含葉酸的食物,會讓產生畸形兒的風險降低75%。可見葉酸是非常強烈的自然選擇因素。阿根廷那三名不幸的產婦正是在關鍵時期曬了過多的太陽,葉酸被破壞過多,直至淚灑產房。

在遠古時期,古人所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他們只能順應自然選擇的壓力,不斷調配自己的膚色。由於冬日陽光中的長波紫外線強於夏天,為了保護葉酸,冬天的膚色當然反而比夏天更黑,這樣才能阻擋更多的紫外線進入體內。所以他們不能隨心所欲地想有多白就有多白。

現在問題似乎已經非常明瞭:人體對維生素D的需要促使面板有變白的趨勢;而出於保護葉酸的目的,又必須維持一定的黑色。面板為此而左右為難,自然選擇應該在這兩種相反的需求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即所謂最佳膚色,否則所有人都會被無情的陽光殺死。

地球上現有的不同膚色,似乎正是在黑白之間尋找平衡的表現——為了應對不同的陽光照射強度,最合理的顏色應該不是極黑,也不能純白。只有最佳膚色允許適量紫外線透過,既最大限度保護葉酸不被分解,同時又能合成足夠的維生素D。因為不同地區、不同季節的陽光和紫外線的強度不同,最佳膚色也常因時因地而不同。

假如這一理論是完美的,那麼最佳膚色必然存在。由於膚色深度應與紫外線強度變化成比例,相關證據也應該很容易找到。

為了驗證這一理論,臭氧層的衛星資料再次被拿來作為裁判。研究者同時分析了大量人群體內葉酸和維生素D的生化含量,結果表明,最佳膚色與日照強度基本相符,相符人群基本都在當地繁衍了10000年以上,正是所謂的原住民。他們的膚色基本滿足葉酸和維生素D的中庸需求。從某種意義上說,那就是適合當地環境的最佳膚色。膚色與日照強度不相符的都是近千年以來的移民,他們顯然還來不及改變。

然而,這樣的解釋真的無懈可擊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