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早產兒

小說:瘋狂人類進化史 作者:史鈞

在自然條件下,生育困境理論上可以有三套解決辦法:一是用力擠一擠,把胎兒強行擠出來;二是不讓胎兒的腦袋長得太大;三是把胎兒的腦袋變軟一點兒。

事實上,這三套方案女人都在採用。

第一套方案正是女人生產時痛苦的根源——胎兒確實是被硬擠出來的。這個過程充滿了曲折與艱辛。產道並不是胎兒的綠色通道,而是因直立形成的一個彎道,胎兒必須在產道內先來個轉彎,在無人領路的情況下再做兩次旋轉,配合產道的猛烈收縮,透過大頭的猛烈衝撞不斷探索正確的出口,這對女人來說無疑是個嚴峻的挑戰。

女人不僅要忍受大頭的衝撞,還要應付胎兒的鎖骨,那是古猿適應樹上生活的裝備,是在叢林間盪來盪去摘果子吃的本錢。鎖骨導致胎兒的肩膀不能像手腳一樣摺疊起來,而必須隨著大頭一同旋轉,這又進一步加劇了對產道的撞擊,有時還會被骨盆卡住,引發難產不下,或者導致產道嚴重撕裂大出血,進而造成母子雙亡的慘劇,所以生產對寶寶和媽媽來說都是名副其實的鬼門關。女人生孩子時往往聲嘶力竭、痛不欲生,甚至有人發誓以後再也不碰男人。分娩困境的真實存在,使生育成為驕傲的資本。

有人認為,女性生育時的劇烈痛苦,其實也是一種進化策略,她們是在用慘烈的吶喊向男人表明自己的努力與不易,這樣會給男人施加強大的心理影響,從而對女人更好一點,提供更多的營養保障與關心,並與她們共同撫養後代。這可能有一定的道理。大部分靈長類動物生孩子都採取自助式。黑猩猩的胎兒成熟以後會飛快進入產道,然後直通通地一下子掉了出來。出生時小臉朝上,黑猩猩媽媽可以很方便地把嬰兒拉上來,咬斷臍帶,吞下胎盤,舔淨羊水,把小傢伙摟在懷裡。整個過程如同家常便飯,無須任何同類幫助。

但人類自從直立行走以後,就很少享受簡便快捷的自助式生育的樂趣。人類的胎兒一般是大頭先出來,後腦勺衝著媽媽,媽媽很難伸手夠到嬰兒,因此無法引導嬰兒降落並保護嬰兒脊椎,也無法及時清潔嬰兒的呼吸道,更無法解開嬰兒脖子上纏繞著的臍帶。而且,媽媽把胎兒擠出產道後就已經筋疲力盡了,此後的所有事情都需要他人的護理。這正是全世界婦女在分娩時都需要尋求幫助的緣故。

真正麻煩的是,生完孩子並不意味著大功告成,事情還遠沒有結束。當嬰兒降臨到這個世界以後,媽媽仍將面臨現實的養育困境,那正是採用第二套方案的後果。

第二套方案是不讓胎兒的腦袋長得太大,較小的腦袋當然更容易透過產道,但過小的腦袋無疑不能容納足夠的神經元,因而無力滿足強大的計算要求。女人採用了折中的策略,就是不讓胎兒的腦袋在子宮中長全,其餘部分等到出生以後再繼續。要達到這一目標,只能提前生產。

理論上而言,人類正常的妊娠期應該是21個月左右,而不是現在的40周,大約有一半的妊娠歲月被移到了體外進行。出生後的嬰兒,必須繼續發育沒有成熟的身體,特別是大腦,那時已不必擔心對母親產道的傷害,但與此同時,提前出生的嬰兒體格特別柔弱,根本不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不存在生下來就到處亂跑的嬰兒。所以,嚴格來說,我們都是早產兒。

如果人類真像斑馬、羚羊那樣,落地幾分鐘就可以在草原上縱橫往來,就會失去維繫家庭關係的重要紐帶,從而抑制了對智力和文明的強大需求,使人類一直停留在動物層面。所以,早產的嬰兒是人體進化的重要成果。

為了強化對父母的依賴,胎兒在子宮中的最後任務並不是長身體,而是修飾面容,讓小臉儘量變得肥嘟嘟的,好看些,可愛些,這樣才能讓父母喜歡。他們出生以後,除了呼吸和心跳,大部分生理需求都交由父母代勞,包括有些免疫能力也需要從母乳中獲取,更不要說營養、行動、保暖和大小便清理了。他們的肺部異常發達,哭聲異常響亮。那其實是按鈴服務開關,鈴聲一響,父母就必須飛快趕到,就算他們正在做愛也不行,所以,夜哭的孩子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緩阻母親生育下一胎的速度,從而讓母親投入更多的精力照顧自己。

體外繼續生長是人類應對生育困境的重要手段,也是嬰兒需要較長哺育期的根本原因,他們需要父母撫養的時間是所有陸生哺乳動物中最長的。只有在父母的細緻照料下,他們才能繼續保持快速生長的勢頭,尤其是大腦,比所有靈長類動物膨脹得都要快。人類出生後第一年,攝入的熱量有大約60%供給大腦,稍有缺失就會影響大腦發育,這都只能依賴父母提供。而在人類進化早期,尤其在農業出現之前,要想保證孩子的大腦發育需要,母親就得花費更多的精力採集野果,懶惰的母親很難養活孩子。這種依賴是如此漫長,很少有動物像人類這樣,到十幾歲才進入性成熟期,我們生命的幾乎1/3時間都在生長。

其他動物很少有這些麻煩,很多哺乳動物的大腦在出生後基本完成了生長,顱骨完全骨化,與成年後的大腦相差無幾。它們也需要吃奶,但時間不會太長。梅花鹿在眼睛還沒有完全睜開時,就已經試著吃草了。人類的母親沒有如此省心的孩子,一切都源自大腦袋造成的生育困境。

第三種解決方案是把胎兒的腦袋變軟一點兒。這看起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胎兒的頭顱被一層顱骨包圍,很難像饅頭一樣揉來揉去。但很難不等於不可能,胎兒的腦袋還真有變形能力。接產護士都知道,胎兒剛出生時,腦袋又長又尖,那正是被產道擠壓的結果。胎兒顱骨上的骨縫沒有完全閉合,留下了足可擠壓的空間。骨縫把顱骨分成六塊,像七巧板一樣拼接在一起,板與板之間有兩個明顯的孔洞,俗稱囟門。我們最熟悉的是前囟門,在頭頂前部,由兩側頂骨與額骨相接而成,大約有一元硬幣大小,可以從中看到血管跳動,一般在兩歲左右閉合;順著骨縫向後就是後囟門,閉合時間比前囟門要早。這兩處孔隙的閉合時間,決定了腦袋可以長多大,閉合越遲,腦袋可能長得越大。但也不能總也不關閉,那樣肯定會讓父母的腦袋變大。

正是骨縫和囟門的合作,使得腦袋大小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在分娩時更易於透過產道,並在出生後繼續發育。這種策略既保證了產婦的安全,又保障了腦袋大小不會受到產道的嚴格制約。

透過這些複雜的策略,女人終於可以用較小的代價獲得較大的生育收益。但在原始條件下,分娩仍會造成10%左右的死亡率,這是人類為直立行走付出的巨大代價,這代價主要由女人來承擔。特別是在古代,缺乏有效的止疼藥,人們只能相信生育的痛苦是上帝的懲罰。上帝對女人說:“我必多多加增你懷胎的苦楚,你生育兒女時也要多受苦楚。還要讓你永遠依戀你的丈夫,讓他當你的主宰。”

儘管女性承受了如此明顯的生育困境,導致人類的生育速度明顯降低,一次懷孕大多隻能生育一個後代,但卻沒有影響人口的爆炸性增長,這是為什麼呢?

要弄明白人口快速增長的玄機,先來算一筆小賬。雌性黑猩猩平均5年生育一次,性成熟後至少要生育兩胎並撫養成活,才能基本保證種群數量不會減少。要做到這一點,每隻雌黑猩猩至少需要20年壽命,然而要想讓種群興旺,只產兩胎明顯不夠,那樣只能維持種群數量平衡,保證每一個後代都活到成年也是艱鉅的任務。為保險起見,如果想要再多產一胎,則至少要再多活幾年。可在野外環境下,想活多少年並不是由本身意志決定的。現今,黑猩猩的野外平均壽命可以達到30歲左右,在不受人類干擾的情況下,扣除幼崽死亡率,基本可以保持種群平衡——數量不會大幅減少,也很難迅速增加。這就是它們難以像人類這樣佈滿全球的原因之一——生殖效率達不到這個高度。

人類要想人丁興旺,無外乎兩條途徑:一是延長女人的壽命,二是縮短生育週期。延長壽命在遠古時期很難做到,否則每個人都將成為老壽星。就算女人的壽命得到了延長,也會因為卵細胞衰老而不再適合生殖,絕經期會在大致固定的時間如約而至。所以,最佳方案是縮短生育週期。

人類正是這樣做的。在自然條件下,生下早產兒的好處是大大減少懷孕時間,從而及時清空子宮,儘早為下一胎做好準備工作,所以,女人的正常生育週期是3年,嬰兒出生兩年後停止餵奶,可以再懷第二胎。也就是說,平均3年就可以懷孕一次。這比黑猩猩平均少用了兩年,同時也意味著可以多生育幾個後代。

<img alt=""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0J332492.jpg" />

▲ 左手抱一個,右手拉一個,後面跟著三四個,肚裡還懷著一個,這樣大搞生殖工程的母親,不可能有精力去採集足夠的食物,她必須依靠別人來養活自己和孩子們。但誰會心甘情願做這種事情呢?當然是那個在她體內射精的男人。

然而,頻繁的生育為女人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沉重負擔。由於嬰兒在體外繼續發育生長,需要母親無微不至的細心照料,不然小傢伙就會毫不客氣地放聲大哭,甚至到斷奶以後仍然會跟在媽媽身邊直到成年,他們從一生下來就做好了吃定媽媽的心理準備。

人類的母親已經全力以赴了,她們極有可能左手抱著一個,右手拉著一個,後面跟著三四個,肚裡還懷著一個。這樣大搞生殖工程的母親,不可能有太多的精力去採集足夠的食物來填飽肚子,她們必須依靠別人來完成這項工作,否則後代可能一個也活不了。但誰會心甘情願地替她們做這種費心費力費時間的事情呢?當然是那個在她體內射精的男人。

但問題是,她該用什麼樣的手段留住這個男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