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頭疼醫腳(2 / 3)

小說:大明第一貢生 作者:一語不語

朱佑樘言語之間,對朱鳳很是推崇。

在場大臣聽了都很彆扭。

拿朱鳳跟王越比?就算我們再瞧不上王越,也知道這二人毫無可比性。

有見過拿地上跑的,跟天上飛的相比的?你朱鳳跑得再快,最多你也只能蹦躂蹦躂,距離上天還遠著呢。

劉健道:“如今威寧侯已逝,西北各處更當以固守為先,老臣仍舊認為,可先排程人馬,行屯田安民之事,再趁韃靼內部紛爭之際,再出兵於河套,以修築堡壘之便利,逐步推進,將河套南線掌控,令韃靼不戰而退。”

劉健代表文官給出了他的“折中”之法。

也不是說完全反對出兵河套,而是要穩紮穩打,現在韃靼內部紛爭還沒正式開啟,就先守著。

什麼時候時機成熟呢?就等達延汗跟火篩等蒙古右翼部族打起來之後,那時候再徐圖漸進,把土堡一點點往北修……長城的關塞也可以修出去……

朱佑樘面色不善,顯然他不喜歡聽這種陳腔濫調。

“以劉閣老之意,大明將士便要守在關塞之內,看著他們在自家院落之外紛爭,卻隔岸觀火?大明軍心如何能安?大明今年兩戰,將士們浴血奮戰,就只是為了守住往年的疆土,不進不退?”

朱佑樘的語氣也算是客氣的。

因為他知道,要出兵河套,更多還是要得到文官的支援,所以沒必要把關係鬧那麼僵。

就好像劉健為首的文官一樣,他們也開始在想折中之法了。

這種君臣理念上的差異,本來就是要求同存異的,互相各退幾步,重新找到平衡點,其實就看各自的底線在哪裡。

朱佑樘道:“朕昨夜深思熟慮,想過秦紘去偏關為宣大總制是否有迫切和必要性。如今的偏關,有王瓊和朱鳳等諸位卿家在,一切都能保證安穩,反倒是延綏等處一直卻還有零星的邊患傳來,朕想跟諸位卿家商議,看是否有必要,直接以秦紘為總制延綏、寧夏、陝西等處軍務,讓他將鎮所移到延綏的榆林衛。”

在場大臣一時間沒摸清楚皇帝的套路。

劉健聞言不由往一旁的李東陽身上看一眼,皇帝突然有意要把秦紘提升為三邊總督,這點他是沒想到的。

提前無論是內閣,再或是文官內部,都沒做任何的預案。

李東陽走上前一步道:“陛下,偏關的危機仍舊未能解除,是否也該先等偏關的城塞重修完畢之後,再行做側重上的調配?如今還當以偏關為軍務之重為妥。”

李東陽沒直接反對,仍舊是用轉移話術的方式,跟皇帝表明,還是應該把秦紘按在偏頭關。

以往大明的防備重點,都是在三邊,三邊的核心區域就是延綏鎮的治所榆林衛。

只是因為王越在偏頭關打了一場大捷,那邊的城牆還被炸塌了,防備重點才突然轉移到偏頭關,也跟偏頭關緊鄰草原新興崛起的部族首領火篩有關。

朱佑樘問道:“那李卿家的意見,是要另選總制延綏等鎮軍務的人選?”

李東陽一時語塞。

他提出要把秦紘按在偏頭關,可也間接在說,西北現在還不太平,既然不太平,朕要選個新的三邊總督出來,你李東陽不該提反對意見吧?朕仍舊保留秦紘為宣大總督,增加個三邊總督又怎樣?

朱佑樘突然把目光轉向張周:“秉寬,你對此有何意見?”

大臣面前直呼張周表字。

皇帝的意思,朕也不跟你們藏了,讓你們聽聽“最權威”之人的意見,也讓你們知道朕為何有此決策。

……

……

來了!

在場大臣突然都屏氣凝神,他們也很清楚現在自己內部出現了“異類”,君臣關係不和睦,以及最近這半年來發生近乎所有的大事小情,都跟張秉寬的崛起有關。

不過想來,張周在朝堂上說話的次數還真不多,但每次都好像能引起一場“腥風血雨”。

張周邁著堅定的步子,從文官隊伍中走出來,昂首挺立。

“臣不知陛下要問哪一層。”

張周的話,讓現場大臣先是稍微訝異了一下。

這貨……

說話還是帶著一股欠揍的口氣,上來先問皇帝問哪件,你就不能揣摩上意,一樁一件跟皇帝說清楚?

謝遷看不下去,插話道:“陛下在問有關三邊總制和宣大總制的事情,張侍講,不要裝糊塗。”

張周道:“在謝閣老看來,在下就是在裝糊塗嗎?”

“你……”

謝遷很無語。

感情什麼事沒說,咱倆先吵上了?

這在吵什麼呢?跟今天朝上所商量的事情,有任何的關係嗎?還是說你小子又是在擺立場,上來先要跟瘋狗一樣把對立的情緒擺出來,再談事?

不中你的圈套,我不說了!

謝遷壓根就沒走出來,只是把頭別向一邊,便再搭理張周。

朱佑樘道:“秉寬,你跟諸位卿家說說,你對於偏關這一戰的勝果,是如何看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