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頭疼醫腳(3 / 3)

小說:大明第一貢生 作者:一語不語

張周道:“回陛下,在臣看來,偏關最近的一戰,戰果不大,但意義深遠。”

“細說。”朱佑樘一聽,果然咱君臣才是一條道上的,說話就是這麼中聽。

“偏關乃如今我大明西北防備最為薄弱之處,城關要隘並不能阻擋韃靼鐵騎,卻是在威寧侯和安邊侯二人治軍之下,韃靼不敢來犯,如今出兵掃除百里之內的威脅,下一步便可出兵二百里,並沿途修築堡壘。”

張周除了肯定王瓊和朱鳳的功勞,緊接著好像是在胡侃一般,直接提到了修堡壘的事。

馬文升聞聽了前面的話,沒什麼意見。

因為他作為兵部尚書也覺得現在偏頭關真是很穩,連個城牆都立不起來,火篩等部族不來犯就算了,竟然百里之內都不駐紮放牧?也不行掠奪?他們這是算準了大明不可能龜縮在偏關,知道大明現在敢跟他們正面作戰,而且他們也知道在這種正面作戰中討不到便宜。

可聽了後面的話……他覺得張周是在“胡來”。

馬文升走出來質疑道:“張侍講,你說要在偏關之外修築堡壘,意義何在?”

張周好奇道:“馬部堂,先前好像是有人先提出,要扎穩腳跟,將堡壘逐漸修出去……難道是在下聽錯了?”

馬文升皺眉,他意識到,張周這是在用圈套等他呢。

修堡壘的事,是劉健提出來的,不過劉健說的是從延綏修出去,而張周提的是從偏頭關修出去。

張周道:“從偏關修築土堡,往草原延伸,如此可以做到進可攻退可守……”

“等等。”朱佑樘打斷張周的話,“要拿下河套,甚至在草原上建功,光靠這些土堡有何用?能做到攻守自如嗎?”

“呃……”

張周好像是被問住了,然後他目光掃向劉健。

大概的意思是說,既然劉閣老他代表文官出來這麼說,那大概是能做到吧。

朱佑樘道:“要麼整軍出兵,要麼固守關隘,怎還非要修築堡壘徐圖緩進?秉寬,你的提議並不好。”

“陛下所言極是,是臣失策了。”張周就當著在場大臣的面……認錯了。

在場大臣有種在被人往臉上打的感覺。

張周這不就複述了一遍劉健的建議,然後被皇帝當面給否了嗎?

皇帝先前沒好意思對劉健說什麼,這是君臣二人唱雙簧,玩指桑罵槐那一套呢。

張周道:“若是要做到進退有度,那臣認為,偏關地勢則並不作為大明邊關防備之重,因為其地利,做不到前後左右環顧,也無法做到居中協調前後相據……”

朱佑樘點頭道:“偏關在九邊重鎮中,多都作為輔助關隘之用,並不作為最重要的戰略要衝。若出兵從偏關出,出關後地勢狹長,實在難做到大軍協調,很容易出現首尾難顧的情況。”

張周順著皇帝的意思道:“所以臣認為,要備戰,還是要以延綏為據。”

“嗯。”朱佑樘點頭,“所以你認為,若是偏關局勢安穩,應當加總制三邊軍務,而不是宣大軍務,是這意思吧?”

張周沒有回答。

這次由李東陽出來質疑道:“延綏距離京師山長水遠,若以延綏出兵,糧草輜重等籌集,勢必會耽擱,若有戰略失當,各處兵馬調集增援,也難做到迅速有成效。張侍講莫非未曾考慮到此問題?”

在大明的防備比重上,雖然三邊防備是重點,但因為三邊距離京城太遠,糧草和兵馬調集也是最不方便的。

張周笑道:“在下不明白李閣老的意思。”

“這有何不明白的?”兵部左侍郎王宗彝道,“延綏備戰,光是糧草調運車馬之資,便佔總耗費六七成,如此還如何備戰?”

張周道:“王侍郎,您說得很對,從延綏出兵耗羨是大了一些,可要是出兵河套的話,不從延綏又從何處?還有更好的選擇嗎?如今大明鹽稅都是靠京師調運,西北屯田連年減少,就算不備戰出兵,難道光靠給養三邊之地,朝廷就沒有如此大的耗費了?”

王宗彝本還想抓張周常識上的錯誤,但現在他發現,張周好像也是在等著他出來質疑。

張周繼續道:“若是出兵河套的話,臣的確是想不到有比延綏更為合適的。但要出兵草原,為何一定要走河套一路?”

“啊?”

在場大臣皆都不解。

張周兜兜轉轉說了半天,不是在談論剿套的事?

謝遷笑道:“聽你這意思,是頭疼醫足?不走河套,走遼東?”

張周道:“謝閣老所言在理,頭疼醫頭,而不醫嘴是吧?”

“呵呵。”

謝遷雖還在笑,但他臉色一僵。

頭疼醫嘴,喊不出來就不疼。

有邊患不讓說……張周分明是在嘲諷他話多,也是在嘲諷文官阻塞言路。

他深刻感受到,自己身為內閣大臣,朝堂上居然開始有人拿話來擠兌諷刺他,那種感覺……大概就跟他以前諷刺別人一樣,聽著就讓人難受。

張周這才正色對朱佑樘進言道:“臣認為,出兵草原從宣府出兵,繞道於敵後或可出其不意!”

(本章完)

喜歡大明第一貢生()大明第一貢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