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科學情緣

小說:鼠年說鼠人 作者:瑾握國

——從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說起

1978年3月18日~31日,萬物復甦的季節,全國科學大會在BJ召開,時任中科院院長郭沫若在閉幕大會上發表了《科學的春天》的書面發言,他用詩人的語言宣佈:“我們民族歷史上最燦爛的科學的春天到來了。”“‘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是革命的春天,這是人民的春天,這是科學的春天!讓我們張開雙臂,熱烈地擁抱這個春天吧!”

這豪邁、奔放,充滿感情色彩的語句,把我們這些恢復高考剛進校園的年輕學子的心激盪了,理想的風帆鼓得滿滿的。高大上、神聖的“科學”與普通百姓聯絡起來了,我們這些學文科的師範生,激動、振奮之餘,最直接的行動就是把《科學的春天》這篇精彩的時文背下來。

“科學是講求實際的。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來不得半點虛假,需要付出艱鉅的勞動。同時,科學也需要創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傳統的束縛,才能發展科學。”

“科學工作者同志們,請你們不要把幻想讓詩人獨佔了。嫦娥奔月,龍宮探寶,《封神演義》上的許多幻想,透過科學,今天大都變成了現實。”

“我國人民歷來是勇於探索,勇於創造,勇於革命的……”

雖然,十餘年農村勞動,在鋤柄鍬把上磨粗了的手指拿捏細小的筆桿還有點木,多年未高強度使用的大腦記誦這些優美的文句還略顯滯澀,但我還是從報紙上抄下了這些精彩文段,利用課餘時間,一遍遍誦讀記憶。也許,當時我對整個科學大會的會議內容、政策方向的改變等,還關注不夠,理解不深,但嚮往科學,感受科學春天的美好,我的思想感情完全融入到這個氛圍裡了。

想不到,1982年元月,畢業分配,我被分到“合肥分院”。一個學文科、當語文老師的,還真與“科學”結下了不解之緣。

拿到派遣證,我很興奮,頭腦裡想象著、憧憬著,作為中科院駐皖單位,這合肥分院該有幾棟像樣的樓,一個大院,圍牆大門,特別是要有一塊標示單位名稱的牌子吧!然而,來到島上,並沒有看到這些。東西長約三四里的狹長半島,只有稀稀落落、拉得很開的四棟大樓,都很舊了,總算各有特色:“一號樓高,二號樓長,三號樓土,四號樓洋。”新來乍到的一聽就能記住,因為既真切,又形象,確實像那麼回事。除了這四棟主樓外,像樣一點的還有二號樓北的“服務樓”,其實是供人臨時住宿的招待所。我要找我服務的單位——子弟學校,原來只是服務樓後的四棟四層黃磚樓之一。前兩棟與右後的叫“和尚樓”(單身宿舍),開始我聽成了“扶桑樓”,覺得頗為雅奇,後經解釋,不覺莞爾。左後的那棟是學校,建築結構與“和尚樓”完全一樣。兩頭的小房間是辦公室,中間四層八個教室就是當時的中學部。東面不遠處,有滿是腳手架的建築工地,高度與這邊的四層樓差不多了,據說是正在建設的新教學樓。其時小學、幼兒園在二號樓左前的兩排平房內,下半年新教學樓建成啟用,中學就可搬進新樓,黃磚樓給小學,學校就可以有一個完整統一的校園了。

後來的情況與預期完全吻合。我在黃磚樓裡上班一學期,九月初新學期開學,中學部就整體搬進新建的教學樓,小學部也搬入原先的中學黃磚樓。自此以後,學校的校園終於固定下來了。不過拉圍牆,建校門,掛上校牌還是多年以後的事。

當時,全國科學大會召開已有4年了,但合肥分院所在的“董鋪島”還是百廢待興。最大的問題是交通不便。好在我上班後住上了服務樓招待所,不久就搬進了“和尚樓”。平時工作繁忙,很少進城,並不感到有太多麻煩。相反,熟悉島上環境後,我更愛上了這個地方。我瞭解到,島上有安光所、等離子體所、固體所等多個科研單位,當時科學家、研究人員正從BJ、瀋陽、西安、四川等地向這裡雲集,是一個藏龍臥虎,大有發展潛力的科研基地。特別是我教初二語文時,一篇題為《哥白尼》的課文,讓我產生了美好的聯想:作者介紹哥白尼18歲來到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文化中心城市之一——波蘭舊都克拉科夫,並進入科學和文化的交流中心克拉科夫大學學習;克拉科夫大學學術氣氛非常濃厚,許多傑出的科學家都在這兒工作;這樣的環境,對哥白尼後來成長為劃時代的偉大科學家,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這不禁讓我想到,我們這個小島,未來發展好了,也許會變成“克拉科夫”那樣的科學文化中心,造就哥白尼那樣的傑出人才吧!

隨著黨和國家工作重點向經濟建設的轉移,改革開放深入推進,國家實力不斷增強,科技投入的力度不斷加大,我目睹島上面貌的巨大變化:推土築壩,蜀山湖大橋建成,不僅極大地改善了到HF市的市內交通,而且為小島增加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園區規劃調整建設,中島路(創新大道)貫通,新建智慧所大樓,再以湖濱樓巧妙點綴,島上環境變得優雅了。世紀之交,全島整合為一體,原先的科研辦公大樓裝修改造,面貌一新。物質科學研究院,定位更為精準;時任***為“科學島”題字,強化了科學的名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黨的十八大以來,科學島的建設發展更是日新月異。高階人才雲集,“哈佛八博士”齊聚科學島,傳為佳話;核聚變裝置“人造小太陽”,舉世矚目;環境光學,老樹新枝,獨步天下;固體所研製著陸器緩衝拉桿材料,為“嫦娥三號“成功軟著陸做出貢獻;強磁場中心從無到有,自主研製混合磁體裝置,磁場強度創世界新紀錄;新近發射的我國首顆高光譜解析度大氣環境觀測衛星——高分五號搭載的合肥研究院AH光機所三臺載荷將長期在軌執行,為我國環境汙染防治等工作提供重要科技支撐和空間資訊服務,提升我國大氣遙感監測定量化和精細化水平。現在,精準定位物質科學研究的合肥研究院,己有十多個研究單元,隨著體量增加,合肥國家綜合科學中心建設的深入推進,科學島的影響力、輻射作用將越來越大,離我心目中的“克拉科夫”越來越近了。

人生倏忽,從82年來島到2013年退休,30多年過去了;我的整個後半生也“從一而終”,就在島上這樣一個環境中工作和生活,退休時我用四句詩來概括這段人生歷程:運交七七間,入島三十年。育才孟母地,白首青雲天。

是的,如果說發端於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改革開放是一部偉大的樂章,那麼,77年的恢復高考則是這部樂章的序曲。作為透過這次高考改變命運的當事人,我無疑非常幸運。多年來我一直把陶行知先生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作為座右銘,緊緊依託“孟母三遷”都難尋覓的科學島獨特環境,引導學生“熱愛科學,勵志成才”,特別注重學生科學素養、創新精神、德育內涵的滲透。退休後,很快融入合肥研究院離退休老同志這個大家庭,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並嘗試做一些對自我有挑戰超越意義的事情。古人云:“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白首青雲天”者,即源於此也!

白首青雲天,40年情緣續新篇。在科學島,我只是支撐系統的一名教師,算不上科研人員,但一直心嚮往之;發而為文,也力求有一些科技含量,如《“克拉科夫”聯想》、《讓更多的孩子感受科學的神奇魅力》、《情動<馬蘭謠>》等。退休幾年來,除了致力於完成一部在職時想寫而沒寫成的長篇創作,也應時應景、有感而發,發表了一些新聞報道和隨筆散文,其中大部分是關於協會活動的,為的是讓更多老同志參與進來,愉悅身心,豐富退休生活,也讓更多的人感受到離退休老同志的精神風采。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今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起航新時代,奔向新未來,我為生活在這樣一個偉大時代而感到無比榮幸,同時也要乘著改革開放40週年的浩蕩東風,重溫春天裡的故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努力為黨和人們的事業增添正能量,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發出自己的光和熱!

2018.7.

喜歡鼠年說鼠人()鼠年說鼠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