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春中州行——龍門石窟(下)

小說:鼠年說鼠人 作者:瑾握國

離開奉先寺盧舍那大佛窟,我們又繼續往南走。這一片滿山都是洞窟,有些蠻大,但遠望都能看到是空的;棧道依山就坡也還兩三層,可都很舊,沒有剛才奉先寺橙黃鮮亮,也沒有那樣的人氣。我們上去看了幾處,後面就沿河邊大道邊走邊遠遠地看。此處河面很寬,還有遊船碼頭,金黃色琉璃瓦頂的遊船很像諾亞方舟,頗有氣派。老伴問我要不要乘遊船,我看乘船的人沒幾個,而右前方伊河大橋上卻是密密麻麻的人。

“乘船就看不到那邊東山的石窟和其他景點了吧,看那橋上和對岸上絡繹不絕的人群,也許都是這麼考慮的呢!”我說。

“那倒也是。”老伴會意,我們一起往橋那邊走。橋頭邊有不少凳子椅子,我們坐下來喝水,吃點心。小憩一會,準備上橋。迴轉身一看,正對西橋頭裡面幾十米處有一排碑刻牆,走過去,見得都是各體碑文殘片,魏碑體最多。順序從右到左看到頭,竟是《龍門二十品簡介》,其文有云:古人云:“碑者,從石從卑,取堅用謙。本義是以堅石刻記要事,以期久遠。碑,即是‘備’,既已上碑,就為歷史備案。”所以,它不僅是書法藝術中的瑰寶,也為研究歷史提供了廣闊的資源。“龍門二十品”指選自龍門石窟中北魏時期的二十方造像題記,是典型的“魏碑體”。這些造像記多是北魏的王公貴族、高階官吏和有道高僧,他們為孝文帝歌功頌德或為祈福消災而開龕造像。“二十品”的稱呼最早見於清代康有為所著的《廣藝舟雙輯》和方若所著的《校碑隨筆》。所謂“品”,出自南朝梁庾肩吾《書品》:“即對可作法式的書法加以品第。”可見其成就之高。《龍門二十品》是魏碑書法的代表,它上承漢隸,下開唐楷,兼有隸楷兩體之神韻。它是北魏時期書法藝術的精華之作,也是我國古代無名書家們匠心獨運的藝術結晶。

看了這一段,也是“漲姿勢”的,忽略過去,也就錯過。面對文化寶庫,真是一點疏忽都不能有噢!

過橋,橋上風大。剛才雨停了一會,現在又有點毛雨撒撒,要離開西山龍門石窟了,在橋上可遠照龍門山全景。於是我們二人互相照。河、山、橋、人融為一體,很有特色,很有意境。走到橋東端,能隔河將整個龍門山大體照下來了。這山也真奇呢:山體逶迤連綿,山脊樹木茂盛,蒼鬱青蔥,而臨河有石窟的一片則是灰白光滑,如裸露的肌膚,隱隱還可見得有些黑色小洞窟。沿河水邊綠樹掩映,河面上有遊船碼頭、來往遊船,金黃色的船頂在幽藍的水面上分外醒目。

我們照完相,就沿著伊河東岸往北走,這是隔河走回頭路了,路右邊是東山石窟,據說數量也不比西山少,可西山最大的石窟都看過了,再到東山攀爬上棧道探訪,人們似乎都缺少興致。大多數遊客都在伊河東岸景觀文化長廊悠然徜徉,選取角度拍照,我也和愛妻不停互拍。畢竟,剛才走過的西岸,都是貼近觀賞,拉遠了照相做不到,現在隔河回照,可有許多選擇。特別到了奉先寺大佛窟對面的岸上攝影平臺,人們都想在這兒照,甚至排隊等候,個人的、小組合的,團體的,耗時多,挺急人,但不得不等。因為隔著伊河,可見對岸大佛窟,臺階護欄,依依楊柳,清清伊河水,獨特的龍門石窟的全景圖,配上憑欄相依的遊人怡然自得的姿態神情,自是到此一遊的最好的紀念了。

我們在耐心等待,輪到上那平臺拍攝時,採取了用自拍杆自拍的方式。這景物高遠粗獷,近處沒有清晰的文字,不會留下自拍的痕跡。我們走上平臺,相互依靠,對著遠處景,近處人,調整各自表情,按自拍按鈕,手機螢幕閃動,知道拍成了,拍一張不過癮,再互換位置拍一張,鏡頭高一點、低一點再各拍一張。於是趕緊閃開,讓後面等著的人呢!拉近鏡頭,看拍的效果,每張都笑吟吟,好極了。

自拍極富喜感,為什麼呢?我想,因為二人世界,旁若無人——雖然旁邊都還有人看著,但被忽略了。自己手拿自拍杆,角度、遠近,姿勢、表情,全在自己手中掌控,不用等別人對焦、按快門,浪費表情。更重要的是,那樣似乎有被別人偷窺似的,不如自己完全掌控來得自然,無所顧忌;而且,我們這次剛買來自拍杆,首次嘗試自拍,感覺挺神奇,也是喜不自勝的原因之一。

要搶位置的拍攝完,輕鬆走出來,發現向裡靠馬路邊的一處小廣場挺美的。廣場中心是一處圓形花壇,居中是牡丹,綠葉中點綴紅花,四周是赤橙黃綠青藍紫各色小花塊組成的花帶,在這雨後的溼潤空氣裡,顯得格外豔麗。人們有在這花壇前留影的,但更多的還是向河對面看,因為河對面正對花壇的,恰是奉先寺大佛窟,石窟正中盧舍那佛坐像清晰可見。坐像前滿是人,三道護欄的臺階上還不斷有人上下。這不正是我們剛才經歷過的嗎?有人在向那邊照相,我在花壇這邊把景象攝入相機。花,人,河,佛窟,遠山,這幅畫面我覺是到現在照得最美的。“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站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卻裝飾了別人的夢。”我想到了卞之琳的《斷章》詩,太符合這意境了。

如果說,遊覽龍門石窟這裡是高潮,那麼,其後的結局、尾聲也可圈可點。我們離開花壇順河邊柏油大道往前走,遊人殊途同歸,也還絡繹不絕。路右邊有許多石雕塑像,都是歷代著名高僧的,因為時間不早,要趕著回去了,也就走馬觀花一般瀏覽而已,待看到玄奘高僧像,樣子和中學歷史書上看到的一樣,甚覺親切,忍不住細看並照了相。原來玄奘法師也是洛陽人,這一路看過來的都是洛陽的古代高僧或在龍門山住持過的法師吧!

果然,走不多遠,前面就到香山寺。“洛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十寺觀遊之勝,香山首焉。”一看香山寺開頭這幾句介紹,,就不得不動心了。“你還是要上去看一下吧,我就不上了。”妻也看到香山寺與白居易有關,意思是我這個學文的還是應該去看一看的。

準備上的人其實不多,跑了一下午,時間也不早,許多人望一望陡峭的山頂上的寺院建築,都和愛妻一樣,選擇不上了。我沒有猶豫,說:“好,你在這等,我上去看一下就下來。”

一開頭就是陡峭的登山臺階,一級接著一級,徑直向上,沒有可以緩口氣的平臺,即使轉過向,也依然陡峭向上。這是在考驗進寺拜佛的信眾的毅力呢!我不是信眾,為歷史古蹟、香山居士而來。還好,也就堅持不懈十幾分鍾,到了。原來這寺就建在陡峭山崖的平臺上,上到頂,大部分都是平地了。香山寺規模不大,屬於“寺以人名”吧,因為有白居易,所以才這麼有名。我不就是這樣才上來的嗎?其實他的規模、格局與一般的也是大同小異的。自然,我更關注“九老堂”這類與白居易有關的文物與文化傳說,至於乾隆御碑、蔣宋別墅,也就知道一下罷了。下山前,在面對伊河的觀景平臺,我再一次眺西山石窟,觀伊闕風光,盡享人文與自然的和諧之美。

下山,與妻會合,找到了“東北區遊客中心”,乘上了到市長途汽車站的公交車。起初車上人很滿,沿途逐漸下了不少,到市區就鬆快了。夜晚的洛陽城,燈光璀璨,時不時看到一些古建築的彩燈輪廓,街邊光暈下絢麗開放的牡丹。哦,洛陽牡丹甲天下,明天,我們就安排專門的一天來賞牡丹呢!

喜歡鼠年說鼠人()鼠年說鼠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