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精兵策略(1 / 2)

贏高問道“目今,鐵礦分佈情況如何?”

資政李斯奏道“關中地區,鐵礦一向貧乏,這也是我大秦士卒,為何一直使用青銅兵器的主要原因。”

“六國中,以趙之邯鄲、韓之宜陽兩地的鐵礦和冶煉最為達。天下強弓、勁弩、利劍皆出於韓,即是指此。”

“自關外諸侯之亂,邯鄲被趙歇佔據,宜陽被張良輔佐的韓成佔領,趙、韓兩地的鐵原料,已難以運到關內,造成我軍鐵料短缺。”

王賁也道“依現有的原料儲備,目今,僅夠打造千餘鐵騎的鎧甲,其餘只能用青銅代替。”

“但大王所命打造的環彎刀,卻用不得青銅,論鋒利和韌性,還是鐵刃更好。”

“以老臣之見,眼下可用現有鐵料,多打造環彎刀和馬鐙。這兩個裝備用料少,優先裝備騎兵部隊,提高戰力。”

彎刀和馬鐙,是贏高帶給秦軍的一份小禮物。

據史載,環彎刀和馬鐙,還是一百多年後的產物。

尤其彎刀,是近戰格鬥的利器。

騎兵使用時,可藉助戰馬的度,劈、砍、刺、削、割靈活,而且不容易受到大的阻力脫手。

即使地面步卒近戰,因其刀身平直,刀鋒較長,能砍能刺,勝過寶劍太多。

由環彎刀,替換秦軍的闊刃劍,步戰近戰能力將大大提高。

而此時各國的騎兵,由於裝備缺乏,作戰能力大打折扣,尚屬於從屬軍種。

在此之前,車兵是軍中的核心主力。

一個諸侯國,擁有戰車數量的多少,往往被用作衡量其軍力強弱的主要標準。

其中的軍事強國,常以“車千乘,帶甲百萬”,來形容國力的強大和戰力的兇悍。

但車兵最大的弱點是,即浪費馬匹又需要戰車。

四匹馬駕車,車上有甲士三人,中間一馭手,左邊一人施射,右邊一人持戈戟格鬥,而且只適於平原曠野地帶,侷限性很大。

隨著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趙邊騎改革後,騎兵由於其機動性好,衝擊力強,漸漸開始在各國興起。

但由於此時沒有馬鐙,騎馬就變成了一個技術活,甚至是一樁苦差事。

當馬飛奔或騰躍時,騎手坐在馬鞍上,兩腳懸空,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支撐,只好雙腿夾緊馬身。

此時,必須夾緊,再夾緊,否則……

同時,還要用手緊緊地抓住馬鬃和韁繩,才能防止從馬上摔下來,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如果有一副馬鐙,騎士就可以靠雙腳控制平衡,使人與胯下馬連線為一體了。

從此,很多男人才喜歡上了騎馬。

騎士解放了雙手,可以在飛馳的戰馬上,且騎且射。

也可以在馬背上左右大幅度擺動,衝、刺、劈、擊,任意自如。

僅此而已。

此時,關外諸侯軍的主體,還是帶甲持戟的步兵,僅項羽和劉邦的楚軍,裝備了騎兵。

針對這一現狀,贏高準備在大秦新軍中,以重甲鐵騎為突擊力量,以重灌步兵為主要軍種,配備新式格鬥兵器,既強調機動性,又具備極強的戰鬥力。

這,就是贏高的精兵戰略。

這樣的新軍打造完成後,秦國不再需要供養數十甚至上百萬的軍隊,不僅可以大大降低後勤補給難度,而且節省了勞動力的損耗。

任何時代,打仗打的就是後勤。

在現時的交通和物流條件下,一個士卒,往往需要五個勞力轉運糧草。

再加上糧食生產,兵器盔甲製造,軍服加工,戰車器具製造,戰馬飼養,道路維護,營壘修建,傷病醫護等等,耗費的人力物力,致使一名士卒,需要二十人的生產力保障。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