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不一樣的新軍(1 / 2)

隨著王賁一聲令下,兩萬精銳秦軍,出了咸陽,往函谷關外開來。

但見戈戟蔽日,甲乘如雲,一排排的雁行而過,一隊隊的魚貫直趨。

這支新軍,人數雖然不多,卻訓練有素,裝備先進,完全按照秦王贏高的構想打造。

三千鐵騎做為先鋒軍,由李巴統領。

其中一千鐵騎,為批成建制的重灌鐵甲騎兵。

馬皆披鎧,士皆著甲,人手一杆八尺長的矛或戟,在陽光下閃著金屬的光澤。

三尺環彎刀斜跨腰間,人人身背弩弓,個個箭袋滿插天下聞名的三稜弩箭。

當先的百人騎隊閭官,正是王賁之孫,崤山軍事學院學員,左都尉王威。

在重灌騎兵身後,依次是兩千輕騎兵,除了馬匹沒有配備鎧甲外,與前面的重灌騎兵配置沒有不同。當先的百人騎隊閭官為右都尉王元。

騎兵之後,是一萬五千重灌步軍,皆全身鎧甲,配備戈戟彎刀、輕盾和弩箭。

步軍之後,是秦軍的特種部隊,除了三百守護中軍兼做突擊隊的鐵鷹銳士外,還有新晉軍種,炮兵和工程兵。

沒錯,秦軍的炮兵,是此時世界上獨具的,專業以炮為武器的軍種。

兵員雖僅僅五百,卻配備了五十五架墨科技研究所改進的炮石車。

這種炮石車,是當下拋石車的升級版。

具備命中率高,用人少,易裝卸、方便隨軍攜帶的特點。

普通的拋石車,往往需要十幾人或幾十人的輔助上絞盤,然後施放,將石塊拋射出去,準度較差,處於打哪指哪的階段。

加上車體較為笨重,往往運到戰場,需要數十匹牛馬拉運,極不方便。

對於講究機動性,野戰和攻城兼備的秦軍來說,這樣的拋石車,只能適合平原地區的攻城戰,且隨軍攜帶是個大問題。

在墨匠們的努力下,秦軍的炮石車,可以根據石塊的重量大小,與射程距離和俯仰角結合,充分將墨匠們在幾何學、力學與機械設計方面的技術,應用到改進後的拋石車上,已經做到了指哪打哪。

墨匠在炮架旁邊,裝有類似稱狀的裝置和卡尺,方便稱重石塊,籍此計算射程。

同時,炮架設計為可隨時拆卸、便於安裝的標準件,既方便移動和變換拋射方向,又可在部件損壞的情況下,快替換。

最關鍵的技術革新是,這種炮不用人拉炮索,而是利用槓桿原理,在梢端配重箱內,裝上石塊或沙子,放炮時,只要把炮架上端的鐵鉤拉開,配重箱立即下墜,可將百十斤甚至數百斤重的石彈猛然丟擲。

這種改進,每個炮架僅需三到五人操作,大大節省了人力,而且組裝、施射方便,更能做到命中目標僅數米的誤差,威力巨大。

有了這支炮兵奇兵,任地方的城池,再堅固,也扛不住這種大炮的持續轟擊。

此次隨軍,王賁帶上趕製出來的五架巨炮,五十架霹靂炮,夠韓軍喝一壺的。

炮兵隊伍之後,是工程兵,隨行的馬車上,裝有墨科技研究所打造的修櫓、憤轀、臨車、箭屋、衝車、連環弩等裝置,一應俱全。

注重新式武器的研和裝備,是贏高新軍建設的指導思想之一。

前文有過介紹,在大秦新軍的建設上,贏高非常注重選將,所謂的“國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於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