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人造車禍(1 / 3)

小說:長命女 作者:我想吃肉

呂娘子一遍一遍地提醒梁玉注意事項,並且說:“三娘進京不過數月, 想要在數代簪纓的世家面前風度翩翩與她們一樣, 那是不可能的。三娘知道邯鄲學步麼?”

梁玉缺課太多, 不免又問一問這是什麼意思。呂娘子給她講了一遍, 說:“三娘如今就是這個情狀, 整個梁府也是這般。不過三娘資質非凡,本也不必規行矩步,與她們一個模子刻出來。”

這話說得不錯, 叫她現在就裝得跟人家一樣,她自忖也沒這個本事。這是一件日積月累的事情,急不得。

梁玉笑了笑:“我在想, 明天阿孃怎麼辦?”

呂娘子對南氏的印象還算可以, 對她說:“令堂是個明白人。呃……三娘莫惱,想來明天的客人們是經過精心挑選的,也都是明白人,不會苛求令堂的。”

她說得含蓄, 梁玉聽得明白, 第一,劉夫人不會故意下樑家面子,第二, 大家對南氏並沒有過高的期待, 也就談不上失望之後的差評。這跟梁玉自己的判斷差不多。

那也就夠了。

大不了被嘲笑一頓, 總不能因為怕嘲笑就不出去, 那豈不是被別人的舌頭捆住了?

梁玉做好了一切準備, 第二天一大早就起身收拾,再與呂娘子將南氏也打扮了一番。母女二人能夠出門,絕對是讓家裡人羨慕的,只是如今誰也不敢有不滿。南氏很是緊張,扶著女兒的手上了車,還問了一句:“呂先生不跟咱們一道去啊?”

呂娘子並不適合出現在袁府,梁玉低聲說:“我還有事央她辦呢。”

“哎哎,你那脾氣,收一收啊。到了人家大戶人家的家裡,凡事要忍的。”南氏雖然知道劉夫人為人不錯,但是大戶人家,哪有好相與的呢?

梁玉笑道:“好。”

南氏上了車,還是緊張,梁家在村裡是體面人家,到了京城就是叫人笑話的,登袁家這樣的門,再潑辣的人話也多了起來:“你叫呂先生去哪裡了呀?幹什麼去的呀?事情好辦不?”

梁玉握著她的手,只當不知道她的緊張:“她出門一趟,幫我去黃娘子家裡看一看,黃娘子婆婆病了,我央她送些錢去,再請個好些的大夫。咱家出了這樣的大事,黃娘子也沒說走,對咱們有情有義,咱們也不能叫人家寒心不是?”

“對對,是這個道理,”說話緩解了南氏的緊張,“寡婦娘們兒帶著兒女還養婆婆,不容易,是個好人,會有好報的。她要長久在咱們家教下去,她閨女出閣,我得給添點嫁妝。咱家先生要好,也請她兒子到咱家來一起讀書。”

“行,我也幫您記著。”梁玉一邊與南氏閒扯,一邊想著呂娘子。今天呂娘子出府不止辦這一件事情,還有去見一見二宋,給他們金錢買房子。還有養廟的事情,都得呂娘子去辦。梁玉房裡阿蠻、安兒等侍女也伶俐,被梁玉放在家裡盯著,別叫府裡再出紕漏。

還有齊辛,還有二宋答應介紹的先生。

另一件事情也需要梁玉費神——如何將穆士熙賣給蕭司空?

她分神二用,將事情在心裡過了一遍,與南氏也東拉西扯說了好些閒話,從黃娘子扯到了一些因果報應的故事,順順利利扯到了佛經上。給南氏灌了兩耳朵的淺顯教義。

車在袁府前停下來的時候,南氏已是滿心的“果報”了。

袁府早早準備好了,請的陪客也已到了幾位,最早到的是袁樵的七姨,正與楊氏、劉夫人說話。梁家母女到了,楊氏親自去迎。她沒有見過南氏卻見過樑玉,一見南氏,心裡不由失望。她自己也沒有意識到,一直以來見的都是梁玉,梁玉是被他判定為能撐得起場面的人,就認為南氏也應該是這樣的人。

【佛奴有這樣的岳母,恐怕是不行的!】楊氏露出標準的微笑:“梁媼向來可好?”居然也主動攜起南氏的手,雖不太熱切卻也頗為禮貌的問候。

南氏官話仍舊帶著口音,聽楊氏這不快的語速已不吃力了,也說:“菩薩保佑,好得很、好得很。”

楊氏道:“府上得蒙天恩,是興旺之始。”

南氏反應了一下,才回答道:“不好說嘴,不好說嘴,他們沒大本事。咱就藥人的不吃,違法的不幹,平平安安就好。”

兩人慢慢說著話,楊氏心下驚奇:她雖不像她女兒那樣伶俐,倒也不是尋常村婦般無知。

走到堂內,楊氏就已經發現了南氏其實是個精明婦人,只是囿於見識,說話不太雅。也看出她身體不大好,所以行動遲緩,便很體貼地放慢了腳步。南氏心道:這才是大戶人家呢,真是和氣。

到了堂上,劉夫人也起身笑指身邊的座位,邀南氏來坐。南氏到京之後並無交際,先前也沒坐過這樣的位,十分推脫,梁玉在她耳邊道:“您坐,沒事兒的。”推她坐了。

寒暄幾句,陪客也齊了。來的都是劉夫人選過的,不是人精就是厚道人。劉夫人的堂妹略顯富態,丈夫是個郡公,帶著兒媳婦朱氏、女兒六娘一同前來,這兩位二十來歲年紀,就與梁玉說話。兩人都有些好奇,這一對母女看起來簡直不像一家人,女兒好像就生在京師,母親卻面色微黑,是從鄉下來的模樣。又想知道“三姨”是不是真的有極佳的手氣。

開口就問這個不太好,兩人先問梁玉近來做什麼,得知在讀書,又問讀的什麼書。梁玉笑道:“上了京才開始讀書,如今才通讀完《論語》、《老子》,《孟子》尚未過半,也聽講些佛經,只是讀得少些。”

二人都詫異:“讀了這些了?”

她們是宗室家,宮裡的訊息也知道些。這家若非郡公的父親犯了點事,惹了先帝,降了爵,此時該是郡王。她們都知道梁玉是個什麼出身,是,說起來是良民,然而梁家是粗劣的。出這樣一個姑娘,不免令人好奇。

朱氏便問:“三姨讀的什麼經?”

“先生原說,《心經》短,背一背靜心。背下那個,又開始講《蓮華經》,可惜我笨,才聽了第一卷 。”

袁家長房的那位媳婦,也是袁樵的嬸母便問:“可有所悟?”

她一問,連劉夫人都住了口,想聽聽梁玉怎麼講。梁玉躊躇了一下,道:“經讀得太少,不敢說經。只是我看,這佛祖只有一個,卻有許多佛許多菩薩,他們又講經,經又有許多,個個講得又有些許不同。與人世間好像。”

楊七姨覺得這話說得有趣,問道:“像在哪裡了?”

“孔子只有一個,又有許多學生,伯魚、孟子等又繼其後著書……”

楊七姨笑著拍手道:“像!像!像!有趣!有趣!”

梁玉雙頰微紅:“哎,佛祖、孔子不在人間,就有許多人想註解他們,徒子徒孫也不是隻奉他們一人。世間的凡人,不用等著離世,只要話說出來,就不是他們自己的啦,只能由著別人去注、去解。”

袁樵的堂姑母嘆道:“三娘何其通透,全不似十四、五歲。”

這些人精,出身好、訊息更好,她們轉兩折的親戚裡,就有人在三省裡任職,更不要提袁樵小小年紀、正該讀書,已經被放到弘文館任職了。中間梁玉做了什麼、有多大的能量,眾人早有評估。更有前日二宋之事,本以為是個好賣弄的人,不想通透若此。對她也都另眼相看,心道,怪不得今日請她來,果然阿姐/姨母/嬸母眼光老辣。

南氏見女兒受到表揚,自己便高興,她看得出來,自己的土腥味還是很重,但是女兒已經洗去了不少土氣,笑著說:“她還小哩。我是什麼都不懂,就盼有人好好教她。”

袁氏道:“梁媼有女若此,足可欣慰啦。”

南氏又是反應了一下才明白,說:“天下當人爹孃的,過的都是兒女的日子,他們好,咱就好,他們不好,咱再好也是不好。”

這話引起了在座的一致共鳴。劉夫人趁勢便請大家更衣、入席,品嚐桃花酒。席間,朱氏與桓六娘藉著酒意,紅著臉要與梁玉試一局。梁玉也含笑應允了。姑嫂二人素來親厚,又知道劉尚書過世不很久,不便嬉鬧,只做投壺、賭棋兩樣,果然是又輸了。兩人都說:“今天是真個服了三姨啦。有些人,天生就比別人強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