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夜】目競(3 / 10)

為了上升,必須振翅。起飛需要足以飛起的力量。乘風飛翔之前,必須維持住起飛的力道。

雖然沒有自覺,但鳥一樣是付出努力才能飛翔的。

不,鳥是在違抗重力,因此在天空飛翔這個行為就不自然吧。鳥飛與蟲子飛不同。一吹就飛走的蟲,與鳥的質量相差太遠了。

所以他不由得認為鳥是勉強在飛的。

而且鳥並不是天生就會飛。從孵化之後到飛翔,需要花上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雛鳥還會練習拍翅。

那令人不敢恭維。

如果是必須修煉才能辦到的事,乾脆別做了。

努力、修煉這些行為……不合他的喜好。

再說……

鳥就算待在地面,也過得下去,並不是說不飛就會死。只要有餌食,即使不飛,也死不了吧。既然有辦法過下去,何必勉強去飛呢?

鳥又不是從出生到死亡,都一直待在空中。

空中沒有鳥巢。鳥睡覺的時候,也不是飄浮在半空中。

但魚自出生就在水中,然後死在水中。

魚從魚卵或母魚身上被放入水中,所以從出生的瞬間,就非游泳不可。接下來一輩子都不斷泅泳。據說有些魚如果停止遊動就會死掉。

即使停下來或是入睡,也一樣是在水中。

四面八方,自由自在地遊動。行進的方向總是前方。

單純、明快。

而那雙眼睛就象徵了它們的單純與明快。

從側面看到魚的那一天開始,他就一直喜歡魚。

魚是怎麼理解從那雙眼睛——感測器接收到的資訊的?魚是怎麼看世界的?

想要……魚的眼睛。

榎木津禮二郎心想。

<h3>2</h3>

禮二郎注意到<b>那些</b>,大概是五六歲——或許更早一些的時候。

其實他不太瞭解懂事指的是怎樣的狀態,不過當他懂事時,應該就已經發現了。

禮二郎看到的景色似乎與他人不同。禮二郎生活的世界極其混亂,複雜,形狀不定,一片混沌。物體、人、建築物和景色都是雙重甚至三重,不在那裡的東西、在那裡的東西、在那裡的人、不在那裡的人,所有輪廓都是曖昧模糊的,濃稠地混合在一塊。

或許年幼的禮二郎認為世界非常可怕。

聽說禮二郎小時候喜歡動物,長大之後依然如此。無論狗或貓他都喜歡。軟綿綿的<b>野獸</b>,他大致都喜歡。但據他父母說,碰到貓、烏龜、寄居蟹時,他的喜歡非同尋常。

他認為,那是因為那些東西的輪廓看起來較為明確。

現在他還是喜歡貓,但烏龜就沒什麼感覺;至於寄居蟹,完全不在他的關心範圍內。寄居蟹長得有點像他最痛恨的灶馬,所以或許反倒屬於討厭的一類。

不知為何,動物他就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因為看得<b>一清二楚</b>,所以才會想摸摸看。一摸就感到安心。因為可以確定視覺、觸覺、嗅覺、聽覺是同步的。

會注意到<b>那些</b>,也是因為動物。

年幼的禮二郎發現,也有些動物沒辦法看得很清楚。模模糊糊的動物沒辦法摸到,也就是說……

<b>不存在於那裡。</b>

物品也是一樣的。

有些東西可以摸,有些東西摸不到。

摸不到的東西不在那裡。只是看得見,但不存在。

自己看得見<b>不存在</b>的東西。而不存在的東西,別人看不到。除了自己以外的人,都只看得到存在的東西。

不……

禮二郎很快地學習到,不存在於那裡的東西,即使想看,似乎也看不見。

——不對。

不是這樣。不是看不到,是<b>不存在</b>。所謂物體,一般都<b>存在</b>,<b>所以</b>看得見。不存在的東西根本就看不見,因為不存在。

這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是對此並不感到理所當然的人——禮二郎這樣的人來說,要弄清楚這一點,並不是件簡單的事。

因為不會有人告訴他們。

對一個人來說,看得見什麼,是隻有自己才知道的事。人僅能透過自己的五感認識世界,沒有其他認識的方法了。人沒辦法用別人的眼睛去看、用別人的耳朵去聽、用別人的鼻子去聞。

因此沒人能知道自己以外的人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嗅到什麼。

而且根本不會想去知道。每個人都認為他人與自己相同,都相信自己的眼耳鼻,認為自己是對的,不會懷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