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對外關係:為何魯文公要高度重視晉國與秦國戰事?

小說:春秋魯國三桓 作者:千里草人

魯國當然不可能在這個時候幫著晉國去打秦國,一方面確實這個時候戎狄經常侵犯中原諸侯,魯國雖然取得過鹹丘之役大捷,但戎狄武裝並沒有被掃除乾淨,魯國不得不防。

另一方面,則是那個已經交惡了很多年的莒國,極有可能趁魯國空虛而來進犯。趁現在沒事,那就加強城防工程建設吧。史料記載,魯文公命季孫行父率軍修築諸城和鄆城。

難道這就可以了?晉國真的不會對魯國接受了秦國聘問有任何意見?

春秋十二諸侯中,可能魯國是最小心謹慎的,而且也往往因為小心謹慎而得到許多的國家利益。魯文公不是愣頭青,他很清楚魯國先君之不易,歷史進入春秋以來,魯國的小心是出了名的。尤其是魯桓公和魯莊公兩位先君,曾經因為衝動過,所以都遭受了重大打擊。

魯文公很欣賞父親魯僖公,晉楚城濮大戰之前一連串的動作,居然使本來已經完全站隊到楚國陣營的魯國,迅從複雜局面中脫身,兩頭討好,最後在晉國戰勝楚國後,魯國不但沒有遭到晉國的報復,反而成了當時最大的贏家之一!

想起魯僖公,魯文公心頭一熱。對啊,此時的晉秦兩國即將生戰事,秦國如果取勝,那憑著這一次禮待秦使西乞術,魯國自然可以高枕無憂。但如果晉國取勝呢?而且,從國家實力上講,晉國應該是要取勝的。只是,戰場上的不確定因素太多了,秦國如果採取下三濫手段,也許會擊敗晉國。

但不管如何,對晉國,魯國可不能有絲毫的僥倖。那就將功課做足吧,要做到如同父親魯僖公那樣,無論你晉國戰勝秦國,還是秦國戰勝晉國,於寡人的魯國,都只有利益!

那就密切關注兩國的戰爭情況吧。魯文公下令加派人手,及時準確收集來自秦國和晉國戰爭的情報。

秦國使者西乞術回去後,當年冬,即公元前614年冬,秦國國國君秦康公以報復五年前令狐之役為名,親率秦軍,大舉討伐晉國。

五年前,即公元前619年,本應晉國之請,護送晉國公子雍回晉國即國君之位的秦軍,卻因晉軍背信棄義,在令狐遭受晉軍偷襲,致使秦軍損失慘重。

一心想改善與晉國關係的秦康公遭受重大打擊,作出了從今往後秦國與晉國勢不兩立的決定。哪怕是在晉強秦弱的現實面前,秦康公也決定,從此秦軍將不斷騷擾晉國,高興了就去搞一下晉國,不高興了也去搞一下,今生今世,寡人就與你晉國佬死磕了。

這一次,秦國算是作足了充分的準備。先是派出使者廣泛聘問包括魯國在內的中原列國諸侯,得到了列國諸侯都不會直接幫助晉國出兵對付秦國的承諾。再是厲兵秣馬,準備糧草軍器。最後認定晉國內部矛盾重重,權力鬥爭如火如荼,晉國新君剛立不久且是一介小孩,應該是機會,就舉重兵討伐秦國。

秦軍推進極快,很快佔據了晉國重鎮羈馬。晉國迅反應,中軍元帥趙盾親率晉三軍迎戰秦軍,雙方在河曲相持。

見識了晉國強大的軍事實力後,秦康公嘆了口氣,雖然最終選擇了撤退。但秦軍也算是主動撤退,而且並未有任何損失。晉軍也不敢追趕,見秦軍撤了,晉軍也撤了。

但秦軍的撤退是有目的的撤退,秦軍根本不想與你晉軍正面交手,晉軍確實軍力強大,硬碰硬秦軍肯定吃虧。從河曲撤退後,見晉軍全線撤退,秦軍又轉頭進攻晉國重鎮瑕邑。

情報傳來,魯文公大吃一驚,他沒想到秦軍的戰鬥力如此驚人,這世上,除了楚國,居然還有一個以前根本未曾關心的秦國,敢與中原諸侯聯盟盟主晉國叫板。

“主公,其實秦國國力軍力都一般,但秦國有一位能人,叫士會。據臣所知,晉國這幾年之所以被動,根本原因就在於逃亡到秦國的原晉國大夫士會。”叔孫得臣對魯文公道。

魯文公貌似有些不大相信,道“不會吧?就一介大夫,能有這般能力?”

叔孫得臣道“士會足智多謀,對晉國情況瞭如指掌,逃到秦國後被秦伯委以重用。秦國之所以敢對晉國恣意妄為,一方面是晉國確實對秦國很過分,秦國出兵討伐晉國,也是師出有名。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因為,正是士會出謀劃策之故。”

叔孫得臣一直對軍旅之事非常有研究,尤其是鹹丘之戰大敗長狄鄋瞞後,叔孫得臣在軍中的威信如日中天,在中原列國諸侯中也是赫赫有名。這次負責加大晉秦之戰軍事情報的收集力度,正是叔孫得臣負責的。

魯文公當然得重視叔孫得臣的意見了,點了點頭,魯文公問叔孫得臣“那依愛卿看,寡人得怎麼做?”

叔孫得臣道“主公,靜觀其變。對秦國,臣以為就保持一個原來的態度即可。雖然,前者秦伯主動向主公示好,且派行人聘問,但主公完全不必急於回聘。畢竟,此時在晉國眼皮子底下向秦國示好,會讓晉國不爽。

如果秦國一直能夠對晉國保持這種壓力,那臣相信楚國必定會抓住機會,伺機北上,圖謀中原,力報城濮之仇。魯國與楚國關係尚可,但楚國目前面臨著嚴重的危機,主要是國君貌似身體很不好,而他又是弒君奪的位,臣以為楚國將面臨著重大國內危機,一時不可能北顧中原。

所以,臣以為,主公應密切關注晉國。如果這次晉秦之戰,晉國對秦國有了壓倒性的優勢,那主公就應考慮立即加強與晉國的關係。”

魯文公點點頭,那新的魯國對外關係政策就出臺了繼續悄悄與楚國保持一定的外交關係,但必須是悄悄地來,絕對不能大張旗鼓。重點是密切關注晉秦兩國戰事,一旦確定秦國落敗,或者無法在晉國西邊折騰起大風浪來,那就立即強化對晉關係。

正如叔孫得臣分析得那樣,掌握晉國實權的中軍元帥趙盾,召集了三軍六卿會議,對秦國的咄咄逼人進行認真分析後,認為只要搞定叛逃去秦國的原晉國大夫士會,那就可以實現西線無戰事。

問題找到了,晉國人也行動了。他們透過一出苦肉計,將士會給召回了晉國。這段歷史,我們在講晉國、秦國時講得很細了,這裡就不多說了。

這下秦國人傻眼了,失去了一個士會,相當於失去了十萬大軍。幸虧士會也念著秦康公對他的禮遇,回國後向趙盾提出了改善晉秦兩國關係的建議,得到了晉國六卿領導班子會議的一致認可。

就這樣,晉國與秦國終於暫時終結了自晉文公去世後兩國常年互相征戰的局面,兩國就算是實現了關係正常化。

喜歡春秋魯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魯國風雲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