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據理力爭:為何齊國哪怕被滅也不接受晉國提出的條件

小說:春秋魯國三桓 作者:千里草人

齊軍在鞍地之戰敗於晉軍,齊頃公無奈率齊軍退回都城臨淄。晉國聯軍隨即便包圍了臨淄。

齊頃公是一個拿得起放得下的人,自己作為國君,得為整個齊國負責,敗了便是敗了,這很正常,接下來要做的是敗了以後到底該怎麼做。

郤克見齊國願意求和,直接提出了三個條件第一,割地歸順。要求齊國將侵佔衛國、魯國的土地全部歸還給兩國,並服從晉國的領導。第二,齊國境內的田壠必須全部改為東西方向。第三,齊頃公的母親蕭桐叔子必須被帶到晉國作人質。

齊頃公一聽便火大了,他當場便了飈“其他的都好談,要讓母親做人質,免談。不是繼續打麼?那就繼續打,他們要打幾仗,寡人都陪他們打。哪怕是敗了,敗一次,再來一次,再敗再來,直到整個齊國無兵可打為止。”

了一頓火後,齊頃公冷靜了下來,對上卿國佐講“就請大夫全權處理談判事宜吧,多帶些玉器財帛去,一切由您決定,除了絕對不能讓母親去晉國外,其餘的大夫您看著辦。”

國佐是齊國兩大卿大夫世家之國氏家族宗主,也是當時齊國的執政大臣,此次受命與晉國談判,壓力可想而知。

任何外交活動,如果沒有強大的國家實力為基礎,那是註定要屈辱的。齊國正是在已經被打敗了後面臨國家危亡之際,無奈與晉國談判,齊頃公是作好了最壞的打算的,但國佐卻不能把齊國談到最壞!

郤克在中軍帥帳裡會見了國佐,重新提了那三個條件。對郤克來講,前兩個算是為公,那最後一個是為私。堂堂晉國執政大臣,怎麼能夠忍受一個娘們的汙辱,這個仇今天是必報不可的。

三個條件,第一個是兩項具體內容,一項是齊國今後服從晉國的領導。這一項,國佐立即答應了,反正對你晉國咱齊國暫時硬不起,那便服軟就是。

另一項是歸還前期從魯國和衛國侵佔的土地。這是國佐代表齊國也答應了,這是當然,此次鞍之戰,魯、衛、曹等國也參戰了。而且,戰役的直接原因就是因為齊國侵佔他國的土地,魯國、衛國向晉國老大求援,這才導致的鞍地之戰。

第一個條件,郤克得到了滿足,魯國和衛國都很滿意,齊國也願意。順利談成。

第二個條件是齊國境內的田壠必須全部改為東西方向。

這是什麼意思呢?原來,晉國地處齊國之西,如果齊國境內的田壠從原來的以南北向為主改為東西向,那就意味著田間的道路主要的也要轉為東西向為主,當時可沒有什麼高公路一級公路鐵路什麼的,除了田間道路外,其他的便是馬路。

這一次,晉國召集了北狄、魯、衛、曹等國討伐齊國,當戰車進入齊境時現齊國的道路基本是南北向的,這樣一來便對自西而東進的晉軍造成了一定的麻煩。

郤克的意思很顯然,你齊國既然歸順我晉國,那今後就允許晉國的戰車很輕易進入齊國境內。

說得再幹脆一點,那就是你齊國如果再不聽話,那咱晉國就會隨時討伐你教訓你,為了教訓你更加方便,所以你們得將道路重新修築一下,修成東西向。

這樣的條約,用我們熟悉的話來講,那當然是不平等條約了。國佐當然不肯答應,這是喪權辱國的條約,自己如果簽了,那就會成為幾千年後的晚清軍機大臣李鴻章一樣,受盡千古罵名。

國佐不能答應的還有一條,那便是第三條,把齊頃公母親蕭桐叔子送到晉國為人質。這是國君的底線,國君是一位至孝之子,誰拿他母親來作文章,他便會不顧一切跟你死磕到底。

國佐嚴肅地對郤克道“元帥,寡君之所以讓我出使,與您談判,目的是為了兩國和好,共同維繫諸侯秩序。

您提出的幾個條件,關於歸還侵佔魯衛國土之事,我們齊國願意接受,那是因為齊國雖然與魯衛兩國有領土糾紛,但既然現在諸侯以晉國為長,理應聽從晉國的意見。再說,是齊國佔領在先,現在歸還,理所當然。

但寡君之母乃齊之國母,晉齊原本就是甥舅之國,且世有姻親,齊之國母相當於晉之國母,元帥請想想,如果有哪個國家,強行要將晉國國母押為人質,晉國人會答應嗎?

晉國向諸侯頒佈天子的命令,卻說一定要諸侯的母親做人質作為憑信,將何以對天子之命?這是以不孝來命令諸侯啊,是沒有恩德吧。

再者,齊之田壠,已歷數百年,這是按齊國的地勢百姓自然修築的,如果為了晉國一時之私慾,而強行讓寡國民眾勞民傷財,去修築這毫無意義的工程,豈不是是天下人都來笑話晉國嗎?

先王劃定諸侯疆界,治理天下,考察土性所宜而分派其利,朝南朝東修起田埂。現在晉國劃分和治理諸侯的土地,卻要全部將田壟改為東西向,只顧有利於晉國的戰車出入,而不顧各地土性所宜,不是違背先王遺命嗎?違反先王就是不義,試問怎麼做諸侯的領袖?”

郤克沉著臉,大聲道“既然貴國不願意接受和平條約,那也就不要怪本帥不客氣了!”

國佐毫不退讓,他也大聲道“寡國願意和平,也願意接受有德之國的領導。想當初,四王統一天下的時候,樹立德行,幫助實現大家的共同願望。五伯稱霸諸侯的時候,勤勞王事,安撫諸侯,奉行天子的命令。現在您卻謀求會合諸侯,以滿足無止境的貪慾。

如果晉國不同意,那寡國國君已有言辭在先了,寡君說,您率領貴國國君的軍隊光臨齊國,齊國以微薄的兵賦來犒勞您的隨從。由於畏懼貴國國君的威嚴,軍隊遭到了挫敗。承蒙您為求取齊國的福佑,不滅絕它的社稷,使它繼續同貴國保持舊日的友好關係,齊國決不敢吝惜先君這些破舊的器物和土地。

既然您不答應,那就請貴國繼續整備軍隊,齊國歡迎貴國帥師而來,只請貴國在寡國的城下留一塊讓齊國將士列陣的區域,就此一戰好了。一戰不夠,就兩戰,兩戰不夠,就三戰,三戰不夠就四戰五戰,直到戰無可戰,齊國滅亡!”

這裡,國佐和齊頃公又為中華歷史文化貢獻了一個成語,因為史料原話是這樣的“請收拾餘燼,背城借一,況其不勝,最不唯命是聽!”

這個成語便是“背城借一”,即在我們的都城前面借一塊地方給予我們列陣。

春秋早期之前的冷兵器時代戰場,那是需要列陣而戰的,不象春秋後期,以及後來的戰國,作戰的方式方法多了去了,孫武還作了兵書十三篇,這些東東如果放在春秋早期,那是要被人痛罵的,因為嚴重違反戰禮軍禮的。

既然兩國要開戰,那便先列好陣再衝鋒,這便是為什麼說以前的戰役非常有意思,意思就在於那是貴族戰爭。

旁邊的季孫行父一看,鬧僵了,他轉過頭看了看衛國執政上卿孫林父,兩人都很擔心本國原本已經達到的要回土地的事也要黃。

孫林父就對郤克道“元帥,算了吧,齊侯已經知錯,且歸還土地,服從晉國。”

季孫行父忙附和道“元帥,算了吧。如果逼迫過甚,齊侯此人也是血性的很。再說齊國國內人心齊整,真的要僵下去,別讓楚國給佔了便宜。”

郤克這才省悟過來,自己是晉國的中軍元帥,代表的是國家利益,而不是個人私慾。如果因此而讓本可以臣服的齊國再次叛晉,而主要原因卻是齊國的那個老太太曾經羞辱過自己,自己一定要報仇,這事傳到晉國,估計在激烈的權力鬥爭中,自己分分鐘便要被人拿下的。

看來,自己是被報仇給迷惑了眼睛,郤克既然反應了過來,便立即陪上笑臉“上卿切勿生氣,本元帥也就開個玩笑。既然齊國願意降服,那便安排盟誓吧。”

公元前589年周曆7月13日,晉國、曹國、魯國、衛國與齊國在爰婁訂立盟約。

爰婁,在今山東省淄博市東北。就這樣,齊頃公本想著與晉一戰從而確定齊國的霸業,重塑爺爺齊桓公時代齊國輝煌的夢想,隨著晉齊鞍之戰以齊國失敗晉國得勝而完全破滅。

戰敗後的齊國,讓出了很多年前侵佔魯國和衛國的土地,並表示斷絕與楚國的聯絡,全面服從晉國的領導。

喜歡春秋魯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魯國風雲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