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天下大亂:為什麼說魯國的春秋舞臺要看仲孫蔑的表演了?

小說:春秋魯國三桓 作者:千里草人

這些故事,我們以後再講。因為此時的春秋江湖,生太多太多事了。可以說,魯成公時期,是春秋最亂的一段時期。列國諸侯間的戰爭不斷,以及列國諸侯內部權力鬥爭不斷,簡直是常態。

魯國自身,是三桓內部鬥爭,叔孫僑如陰謀除掉季孫行父和仲孫蔑,結果被反殺。對了,魯國卿大夫子叔嬰齊也於公元前574年冬去世。

子叔嬰齊是魯文公之孫,公子肸之長子,姬姓,子叔氏,名嬰齊,去世以後得諡號聲,史稱子叔聲伯。

可以說,一直以來,子叔嬰齊深明大義,不謀私利,是魯國公室的強有力代表人物,堅決擁護國君和魯國公室。

子叔嬰齊於公元前592年入卿,魯宣公去世後,參與了三桓驅除東門氏的行動。後來,又站在魯成公一方,堅決支援季孫行父和仲孫蔑驅逐了叔孫僑如。

在驅逐叔孫僑如的這場權力鬥爭中,子叔嬰齊的表現可圈可點。當季孫行父被晉國拘押後,子叔嬰齊代表魯國赴晉國交涉。他不畏強權,不受利誘,最終將郤犨與叔孫僑如的陰謀公之於眾,迫使晉國釋放季孫行父,最終將叔孫僑如驅逐。

史料記載,當時子叔嬰齊回國後,施氏家族的家宰鮑國曾經問他為什麼不要郤犨許諾的封邑。子叔嬰齊對鮑國說,郤犨以個人命令代替晉國命令,粗暴干涉魯國內政,本身又沒有什麼德行,這種人不可能長久。

當時,子叔嬰齊分析了晉國郤犨的三大隱患,認為郤犨缺少德行卻多受君寵,地位不高卻干預國政,沒有大功卻要厚祿。這必定會遭人忌恨,最終肯定連自身都不能保全,怎麼可能會幫助別人成功獲得城邑?

後來,郤氏家族果然被滅。從此,鮑國對子叔嬰齊非常歎服。

這裡要提一提的是,這位鮑國,是齊國鮑氏家族人士,即當年齊桓公時代桓管五傑之一的鮑叔牙後代。因為其哥哥鮑牽繼承了鮑氏家族宗主之位,故鮑國這一脈應該成為鮑氏家族的小宗。既然無望繼承大宗,那就出來遊走江湖了。鮑國一走就走到了魯國,在魯國的施氏家族宗主施孝叔那裡謀生。

但後來,由於齊國內亂,鮑氏家族宗主鮑牽受了臏刑,被砍掉了腿。根據當時的規定,殘疾人無法繼承家業,故鮑氏家族請鮑國回齊國擔任鮑氏家族宗主。

子叔嬰齊去世後,由其子叔老繼承其家業和爵位。如今,魯國的五位卿大夫為季孫行父、仲孫蔑、叔孫豹、臧孫許、子叔老。

晉國的內亂,前面已經提到過了,先是三郤被滅族,再是國君晉厲公被弒身亡,晉悼公繼位。

齊國的內亂,先是正卿國佐居然被齊靈公殺了。齊國自齊頃公去世後,齊靈公繼位,然後就亂成一團。由於太后聲孟子為替情人復仇,唆使齊靈公打壓鮑氏家族、國氏家族和高氏家族。

最終齊國傳統兩大家族國氏家族和高氏家族起兵叛亂,結果齊靈公誘騙兩大家族總算平息。但過了不久,上卿國佐便被刺殺,齊國兩大世襲上卿家族國氏和高氏以及傳統大家族鮑氏受到沉重打擊。

宋國也生了叛亂。公元前576年,宋國國君宋共公去世,卿大夫們立即開展了激烈的權力鬥爭。鬥到後來,左師、大司寇、少司寇等大夫逃亡去了楚國。

楚國藉機向宋國用兵,還約上了鄭國,中原烽煙頓起。宋國哪吃得消?立即向晉國求援。

於是,魯國又收到了晉國來的通知,參加由晉國組織的諸侯聯軍。魯成公長嘆一聲,他這個魯侯當得也實在是太辛苦了一些。國內的事剛剛平息,現又得親自率軍參加晉國的聯合軍事行動。

春秋終於走到了公元前573年夏,一直在奔波、一直在辛苦、年齡不過三十左右的魯成公終於積勞成疾,病逝於魯宮。

魯成公去世後,年僅三歲的世子午繼位,史稱魯襄公。好了,魯國的春秋舞臺,就交給魯襄公了。

不過,魯襄公同學,你真的真的太年幼了,這個亂世不是你可以直接扛起來的。魯國的春秋,就交給三桓去演繹吧。

魯國辦著國喪,但春秋江湖並沒有因為魯國死了個國君而停下戰亂的步伐。前面講過,此時的楚國已經撕毀了弭兵會盟盟約,公然向晉國挑戰。

楚國先是拉攏了鄭國,鄭國奉楚國之命,借宋國內亂之際,舉重兵進攻宋國。楚國更是扶持了宋國的叛黨,分派一支楚軍幫助宋國叛黨駐守其根據地彭城。

宋國吃不消了,當然得向晉國求援。晉國新君晉悼公雖然是一介少年,但這是一個非凡的少年,足可以用英明神武來形容。

晉悼公一聲令下,組織諸侯聯軍救宋。

魯國又接到了通知,此時,季孫行父已經年邁,而叔孫豹剛入卿,子叔嬰齊已死。率領魯軍參與聯軍作戰的重任,責無旁貸地落到了孟氏家族宗主、卿大夫仲孫蔑了。

在接下來的魯國春秋舞臺上,仲孫蔑是得好好表演了,畢竟男一號的季孫行父已經快謝幕了,三桓代表這樣重大的責任,理所當然落到了仲孫蔑肩上。

仲孫蔑,魯國卿大夫,姓姬名蔑,氏孟諡獻,後人稱孟獻子。三桓之孟氏家族宗主,如果將孟氏家族宗主以慶父為第一代算,第二代為公孫敖,第三代為孟孫谷和孟孫難這哥倆,那仲孫蔑為孟氏家族第四代第五位宗主。

對了,在孟氏後面加一個孫字,那是宗主的特稱,意味著國君之孫,這點榮光是要一直沾下去的。所以,史書有的稱孟氏,也有的稱孟孫氏,其實差不多,不需要過多糾結。

由於第二代宗主公孫敖一方面與公室代表公子遂鬥得你死我活的,另一方面又搞了一出愛美人不愛家業的糊塗事來,最終公孫敖被驅逐出境,致使孟氏家族受到沉重打擊。

孟與仲都是兄弟中排名的稱謂,嫡系稱伯仲叔季,庶系稱孟仲叔季。本來慶父是魯桓公之後四兄弟中的庶長子,故形成孟氏家族。但孟氏家族自認為祖上連續兩代出現亂象,還有何臉面自稱老大,再者都在說不分伯仲,於是低調的孟氏家族,最後以仲替孟。

所以到了仲孫蔑這一代,史書不再稱其為孟孫蔑,而稱仲孫蔑。我們這套書裡,沿用的是孟氏家族的稱謂,而非孟孫氏、仲氏、仲孫氏等稱謂。

約公元前599年,孟氏家族第三代宗主孟孫難去世前,指定由哥哥孟孫谷嫡長子蔑繼承家業。就這樣,仲孫蔑開始走上魯國政治舞臺,以孟氏家族宗主身份入卿,成為魯國卿大夫。

仲孫蔑多次率魯軍參與晉國為主導的中原諸侯聯軍,或者在魯成公親自率軍出征時留守魯國,為魯國立下赫赫功勳。史料記載,仲孫蔑為人正直,文武兼備,治家有方,人稱賢臣。

此時,由於執政上卿季孫行父年老體弱,國君魯襄公更是僅三歲的幼童,叔孫豹又剛入卿,仲孫蔑自然就成了三桓的主要代表人物,經常代表魯國行走於春秋江湖。

喜歡春秋魯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魯國風雲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