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晉壓強楚:晉國是如何完成對楚國的戰略包圍的?

小說:春秋魯國三桓 作者:千里草人

公元前572年春,仲孫蔑率魯軍參加晉國、宋國、衛國、曹國、莒國、邾國、滕國、薛國等國組成的九國聯軍,先是進軍宋國的彭城,將幫助宋國叛亂的楚軍擊敗,徹底清剿了宋國叛軍。

讓仲孫蔑所關心的是齊國,因為齊國居然不聽晉國號令,一旦這個山東強國對中原諸侯聯盟起了2心,那最先受到威脅的當然是魯國。

在仲孫蔑的建議下,聯軍轉而討伐齊國。九國聯軍吶,再說又是級大國晉國牽頭組織的,齊國頓時慫了,認錯,賠禮,道歉,送世子光赴晉國為人質。

聯軍並未解散,繼續向鄭國進軍,以秋風掃落葉般氣勢,先是擊敗了鄭軍,將鄭軍圍困于都城內不敢應戰。聯軍氣勢如虹,絲毫沒有停下繼續進軍的步伐,轉而南攻楚國,拿下楚國的焦、夷兩城,再向陳國推進。

楚國終於被惹毛了,公元前572年夏,楚軍舉兵北上進攻宋國,一舉拿下宋國的呂、留等城邑。鄭國也出手了,跟著楚軍進攻宋國,佔領了宋國的犬丘。

就這樣,晉、楚兩個級大國率領各自小弟終於又到兵鋒相對的時刻。

魯國的態度相當堅決,堅定擁護晉國的領導。齊國雖然三心兩意,但此時名義上也歸順晉國。宋國自不必說了,在這場晉楚交鋒中,宋國本土成了主要戰場。其餘的如衛國、曹國、邾國、滕國、杞國、薛國等國,自然都追隨晉國。

而楚國手下,則僅僅只有鄭國、許國、陳國、蔡國以及南方一眾諸侯小國。

其餘的諸侯都無所謂,對晉國和楚國來講,最看重的諸侯國,其實就是鄭國。因為鄭國是最不可控的,是出了名的牆頭草,曾經實施的對外政策就是誰強就跟誰。

但鄢陵之戰後,鄭國國君鄭襄公看著楚共王甚至為了鄭國犧牲了一隻眼睛,感動不已,誓堅決追隨楚國。

晉國很清楚,要想真正把楚國給壓制在南方,鄭國是關鍵,必須將鄭國給收服了。

但鄭軍的戰鬥力真不是吹的,單靠武力打擊,根本不能讓鄭國服軟。更何況,鄭國此時的國君鄭襄公是鐵心歸順楚國的。

聯軍整整打了一年,鄭國仍舊緊緊站在楚國一方。仲孫蔑心想,這樣下去何時是個頭啊。你晉國確實是級大國,但自己的魯國耗不起了,要知道,兵馬一動,錢糧開銷如流水。魯國,並不富裕啊。

得想個法子了。

公元前571年秋,晉國在戚地召集列國諸侯,準備再次對鄭國動兵。

戚地,衛國城邑,今河南省濮陽市新市區戚城一帶。仲孫蔑對晉軍統帥荀罃提議道“元帥,單純對鄭國用兵,鄭國肯定死守,楚軍肯定北上救鄭,效果不佳。

蔑認為,對付鄭國的關鍵是進行軍事威懾。蔑建議在虎牢築城,列國諸侯分派軍隊駐守虎牢,將虎牢建設成為隨時可向鄭國起進攻的軍事堡壘,隨時保持對鄭國的威懾。鄭國在巨大壓力下,應該會選擇歸降!”

讀史到這裡,不由對仲孫蔑在軍事上的戰略思考能力佩服得五體投地。原先晉國對鄭國的打擊,總是動不動就召集列國諸侯組成聯軍,大家到齊了,再一二三向鄭國起進攻。

但列國諸侯都來自各地,那時的部隊運輸全靠兩條腿,軍隊一動,軍情就洩露了。鄭國一方面加強防備,另一方面向楚國求援,楚軍立即北上,時間充裕得很。更何況,來來回回,大家都累了。

如果在虎牢築城,聯軍屯兵虎牢,隨時可對鄭國起進攻,鄭國欲想向楚國求援都來不及!

更何況,楚軍北上需要時間。等楚軍北上了,那聯軍又可以退回虎牢。如果楚軍撤退,聯軍又出動。楚軍北上,聯軍退守……如此折騰,哪怕是楚國有心救援鄭國,也必將被聯軍拖成了疲憊之師。

荀罃大喜,立即命令列國諸侯修築虎牢城。

此時,鄭國國君鄭襄公去世了,鄭國最堅定的親楚派核心人物走了,鄭國國內掌權派早已被來自晉國接連不斷的軍事打擊給壓得喘不過氣來。此時見聯軍在虎牢築城,知道聯軍是決心非拿下鄭國不可了,再靠楚國老大哥及時來救那是理想主義了,無奈向聯軍投降。

鄭國,終於歸順了晉國,又回到了中原列國諸侯聯盟大家庭。魯國,成了促成鄭國歸順的重要功臣!當然,這個功勞要算在仲孫蔑頭上。

威壓鄭國歸順是晉國對付楚國的其中一環,這一環,消除了楚軍北上隱患。

而且,晉國還有大殺招,那便是吳國。

吳國是一個姬姓諸侯,相傳是周文王的伯父太伯自創的一個國家,也叫勾吳國。當然,也有的史料記載什麼工吳、攻吾、大吳、天吳、皇吳等亂七八糟的國名,據說其實都是吳國。

吳國大約位於今江蘇、安徽兩高官江以南部分以及環太湖浙江北部,一直以來默默無聞,被視為東夷小國。自大周王朝建立以來,整整過了十九代,直到吳國壽夢時期,吳國才開始在春秋江湖亮相。

吳國原本是楚國的屬國,吳國這樣小不點的淮夷部落國家,楚國手裡多了去了,所以一直以來對吳國不重視,還不斷打壓吳國。這讓吳國對宗主國楚國非常不滿。

隨著晉楚爭霸愈演愈烈,晉國充分利用了吳國對楚國的不滿,給予吳國強有力的軍事、經濟和技術支援,幫助吳國迅強大起來。

國力日益強盛的吳國,就成了楚國的重大威脅。兩國之間不斷爆戰爭,吳國雖然得到了晉國的幫助,但國家實力畢竟太弱,一開始總被楚國擊敗。這使楚國對吳國更加不放在眼裡,助長了楚國對吳國的輕敵之心。

晉楚爭霸中,晉國在總體戰略部署上,看來要比楚國高明很多。晉國的三大敵人,即西線的秦國,周圍的戎狄,南邊的楚國,都被晉國壓制著。

對西線的秦國,晉國借弭兵會盟之際,組織聯軍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一場麻隧之戰,就消除了秦國威脅。

對周圍的戎狄,晉國根本不想讓中原列國諸侯染指。因為戎狄部落的土地和人口,說穿了是被晉國認為隨時可以吞併的。

一直以來,晉國就是憑藉著不斷蠶食戎狄部落的土地而壯大起來。一有機會,晉國就向戎狄下手。當戎狄勢力強大或者晉國自身顧不過來時,晉國就採取親和政策,暫時安撫之。

對南邊的楚國,晉國的主要心思放在中原核心的鄭國、宋國這兩國。這兩國一旦有親楚跡象或者親楚,晉國肯定出兵教訓。這就象打老鼠遊戲一樣,什麼時候冒頭,什麼時候一錘子拍下去。

晉國的目的很簡單,牢牢利用中原列國諸侯聯盟,阻止楚國北上。這還不夠,晉國又在楚國東邊扶持了吳國,從而對楚國形成了半包圍的戰略態勢。

至於山東半島的齊國,晉國從來沒當成是敵人,但有時也當成是對手。齊國是一個經濟繁榮軍事實力頗強的諸侯,晉國對齊國的態度就是不需要你成為小跟班,但必須成為夥伴。一般情況下,你齊國在山東大地上作個威作個福也算了,但如果侵犯到晉國的核心利益,那晉國必然出面。

這個核心利益,主要的就是魯國。無論是晉國看來,還是魯國自身認定,魯國與晉國是緊緊捆綁在一起的,畢竟兩國都是姬姓兄弟之國,兩國的歷史主體責任是北方和東方的王朝屏障。

到了晉悼公時期,晉國已經形成了對楚國的半包圍,又消除了西線威脅,與周邊戎狄部落也都暫時沒有戰事,完全可以對楚國進行全面壓制。

楚國當然知道晉國的用心,北上路線隨著鄭國叛楚已經被完全封死,晉國隨時可以率領諸侯聯軍南下伐楚。要命的是東線的吳國,不斷侵擾楚國東境,楚國必須解決吳國問題。

圍繞著吳國,晉楚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比拼。

喜歡春秋魯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魯國風雲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