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不作不死:為何叔孫豹要嚴懲魯國大夫御叔?

小說:春秋魯國三桓 作者:千里草人

在晉國的武裝干涉支援下,齊國總算老實了,列國諸侯一看,魯國得到了晉國老大哥的全力庇護,自然也高看魯國幾眼。

尤其是澶淵會盟後,魯國接連迎來了喜事,如邾國被魯國揍了一頓後,邾國大夫居然帶著兩個封邑投靠魯國。

現在是曹國。曹國作為春秋十二諸侯之一,且又是伯爵姬姓諸侯,居然再次朝見魯國。

可以說,周邊列國諸侯中,曹國與魯國的關係非同一般。公元前555年,為了幫魯國出頭,晉國組織聯軍討伐齊國,曹國國君曹文公親自率軍參戰,且在戰場上英勇戰鬥,結果犧牲於平陰之役。

其子曹滕繼位為曹國國君,即曹武公。曹武公自即位以來,每年都親自朝見魯襄公,這讓魯國非常感動。

前面我們說過,曹國與魯國的地位是一樣的,大家都是姬姓兄弟諸侯,但曹國甘願在魯國面前把自己降低一個等級,這對魯國來講,曹國確實太有禮貌了。

只要有機會,一定要好好為曹伯多說幾句好話。魯襄公一直這樣想,所謂的多說幾句好話,一是向晉國老大說,二是向天子說。

此時的魯國,既是中原諸侯聯盟盟主晉國面前的紅人,又是大周王朝的宗邦諸侯。

唉,有眼光的國家都在圖謀著富國強兵搞展改革,這也是這些國家在春秋以後進入戰國仍舊能夠頑強存活下來的根本原因。靠著抱大腿以及祖上功德而受封的爵位、地位等就能夠安享太平的國家戰略,在後來血淋淋的現實面前,那隻能是一個幻想。

當然,現在的魯國是需要這樣的大腿,也需要這樣的政治地位。隨著世仇邾國幾乎不敢再多少聲音、強敵齊國基本被打趴下,曹國國君都親自來朝見,魯國的外部環境貌似非常好。這一切,當然得感謝晉國。

所以,魯國幾乎每年都要與晉國生點直接關係,不是參加晉國組織的國際會盟,就是赴晉國朝見。魯襄公幾乎都要親自參加,尤其是赴晉國朝見,除非魯襄公實在太忙或者生病,不得已派出重臣帶著大把財物去晉國。否則,肯定是魯襄公親自出面。

赴晉國朝見,理所當然地列入魯國每年度的重點工作計劃。魯國的公卿大夫們,也將能夠赴晉國朝見作為自己的立功機會。

這一次,是卿大夫臧孫紇得到了赴晉國朝見的機會。

我們剛剛講過,此時的魯國有一個客觀問題,那就是盜賊橫行。臧孫紇是魯國卿大夫,更是大司寇,緝拿盜賊是其重要主體責任。

但當季孫宿提醒他要認真履職時,臧孫紇居然晃著腦袋搬出一套“念茲在茲,釋茲在茲”的理論,來為自己開脫,這簡直就是強詞奪理。

但季孫宿胸中那點墨水確實幹不過臧孫紇,所以被臧孫紇這套高深的禮論和理論給駁了個面紅耳赤。也因為如此,季孫宿對臧孫紇非常有意見,這個意見的結果就是在背後說一些這個老學究的壞話。

要知道,臧孫紇作為臧氏家族宗主,雖然個子矮小,但飽讀詩書,聰明透頂。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魯國的公卿大夫們在臧孫紇面前都不敢講理論。

由於臧孫紇能夠根據一些事物的表象而說出其內在聯絡,將道理說得極為通透,甚至往往準確推測其展結果,被認為具有未卜先知的本事,故在魯國民間,臧孫紇獲得了“聖人”之譽。

公元前551年春,臧孫紇意外獲得了赴晉國朝見的機會。這個意外,當然是魯襄公自己無法親自出差之故。

魯襄公為何不能親自赴晉國朝見晉靈公?原來,魯襄公剛剛參加了由晉國主持的商任會盟,這次會盟是晉國要求中原列國諸侯統一思想,不得接納叛逃的晉國卿大夫欒盈。

這便是晉國曆史上的欒盈之亂,關於晉國這檔子內亂的事,我們接下來會講。由於魯襄公剛從商任之盟中回國,又逢正月,年度內一大堆事要安排,所以赴晉國朝見的事,就交給了臧孫紇。

臧孫紇當然很高興,人一高興往往會得意。臧孫紇帶著滿載財物的車隊出了,但不巧剛到魯國重鎮御邑就遇上了大雨,只好選擇避雨。

當時御邑大夫為御叔,御叔本是臧孫紇的朋友,同樣也是學富五車,兩人年輕時經常喝茶論道,指點時事。但如今的臧孫紇已經貴為魯國卿大夫,而自己仍舊是一邑大夫,御叔當然有些不爽。

哼,無非是憑著祖上功德而入朝為卿,你臧孫紇有幾斤幾兩老子還不知道?什麼未卜先知,精準預測,聖人之譽,都是屁。憑真本事,老子哪點不如你?

尤其是臧孫紇曾經率魯軍與邾國作戰時,曾被邾軍打得大敗。前段時間從曲阜傳來的訊息,上卿季孫宿都對臧孫紇不認真履行職責緝拿盜賊心存不滿,御叔更對臧孫紇有些看法了。

所以,御叔對臧孫紇的看法是此人徒有虛名,毫無真才實學。至少在咱老御面前,你臧孫紇沒多少花頭。

如今好了,聽下人報告說臧孫紇經過御邑,前來拜會朋友,御叔登時就來勁了哈,你臧孫紇哪裡是專程來拜會朋友的?這不是正下著大雨,你小子是來避雨來了啊。

哼,這雨一直不停,你臧孫紇得在老子這裡一直住下去,你這浩浩蕩蕩數百人的隊伍,還不把老子給吃窮?好小子,平時不見你主動前來看望老朋友,這次倒來白吃白喝了啊。

那行,等會看老子好好奚落奚落你。御叔滿臉不悅,但畢竟臧孫紇是朝中重臣,大領導。他立即命令下人將為自己準備的酒食等撤去,然後整了整衣冠,出門迎接臧孫紇。

臧孫紇哪會去想御叔內心這些小九九?他還以為自己經過御邑,前來看望一下你御叔,這是盡朋友之份。

所以,當他見御叔站在府前迎接自己,忙三步並作兩步,熱情迎上前去,大聲叫道“御叔,好久不見,紇甚為想念啊。”

臧孫紇滿以為自己的老朋友御叔會給自己來一個熱烈的擁抱之類的,但御叔卻特意避了避,還指了指臧孫紇身上的雨滴,一臉鄙夷的樣子,道“喲,你臧孫辰不是能預卜未知嗎?難道沒算出來這老天要下雨?這不?遭雨淋了吧?”

臧孫紇一時呆愣在那裡,饒是他學富五車,也沒想到自己的老朋友御叔居然會當著這麼多人的面奚落自己,自然沮喪到了極點。

只見御叔又道“如果國君此次能讓在下出使晉國,在下肯定會擇一個好天氣出門,保證不讓使團因雨淋而受到損害。”

臧孫紇哪還有心情?明顯御叔根本不想接待自己!無奈之下,臧孫紇只好拱拱手,施了個禮,率領使團轉身冒雨就走。

這事不徑而飛,傳到了上卿叔孫豹的耳朵。叔孫豹大怒,對魯襄公道“御叔此人,純粹就是妒忌臧孫紇代表國家出使。他非但不為國之要事提供幫忙,反而以言語侮辱國家重臣。這種人的心態已經扭曲,簡直就是國之蛀蟲,不予以懲戒,國家法度之威嚴何在?”

最後,給予御叔的處理從此御邑將上交國家的收入整整增加一倍,從原來收入的三分之一,提高到三分之二!

這叫什麼?典型的不作不死!

御叔只是魯國春秋史上一個無名小輩,姬姓,魯氏,因他的封邑在御邑,後人以封邑名御為氏,這便有了中華姓氏庫中的御姓淵源。叔,只能說他曾經是某位國君的叔叔輩,並非是當時他的名字。

御邑,在春秋列國諸侯中共出現過三處,魯國的御邑,為魯御叔封邑;陳國有一個御邑,為陳國公子陳禦寇的封邑;宋國也有一個御邑,為宋國公子宋御說的封邑。

說起這個御,也頗有意思。

御的本意是統領、指揮,所以歷古以來,這個御字非常高大上。據說,開天闢地的盤古氏,最早被稱為湯古氏(也稱渾敦氏),是人類始祖,被認為是“出御世者”,統領統治世界之意。盤古的後人中,有人便以御為官,再以官為氏。

據說黃帝時,任大鴻、常先兩族為御官。到了堯帝時,任羲氏、和氏兩族為御官。故鴻氏、常氏、羲氏、和氏此四族後裔均為有御氏。

到後來的一些御官,如車御,指駕駛車輛的官;女御,指負責天子就寢的女官;日御,指負責推算曆象的官。

直到後來秦漢時的御史,其地位相當天子的特使,不亞於宰相之職,負責統領百官等。再到後來,御就成了皇帝的專用詞,如御林軍、御書等。

據說,魯國的御邑,其故城在河南臨穎之豢龍城,相傳為古代的御龍氏封邑。

我們曾說過,夏代時,唐國國君劉累因善養龍,被天子孔甲賜為御龍氏,其後代以御為氏,這也是御姓之淵源之一。

喜歡春秋魯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魯國風雲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