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局勢多變:為什麼說晉國又牢牢掌握了春秋爭霸主動權?(1 / 2)

小說:春秋魯國三桓 作者:千里草人

看來,隨著秦國、楚國最近一些年來非常低調,加上齊國剛剛被晉國收拾了一頓,如今的晉國在整個春秋江湖可謂是如日中天風光無限。

緊緊追隨著晉國的魯國,看起來日子將越來越好過。

對了,我們好長時間沒講講國際局勢,也沒好好講講春秋十二諸侯的基本情況了,這個必須好好交代。否則,魯國的魯襄公以及一干公卿大夫們真的要無從適從了。

我們把時間節點設在公元前55o年左右,先講講整個國際局勢。

這個時候的春秋整個國際局勢,天子是周靈王。周靈王在幹什麼?他什麼也不用幹,因為他什麼也幹不了。春秋都走到了這個時候了,對於列國諸侯來講,天子可有可無。

周靈王只要關心自己的王室,別出亂子就行。然後,就是呷著茶,看著列國諸侯的各種亂象。

列國諸侯的亂象,幾乎每年都有,也貌似見怪不怪。我們先講講西方大國秦國,此時正是秦景公時代。

公元前559年,晉國組織了晉、魯、齊、宋、衛、鄭、曹、莒、邾、滕、薛、杞、郳等諸侯討伐秦國,這便是遷延之役。

此戰,秦國並未受到多大損失,但秦國也見識了晉國強的號召力與戰鬥力,故遷延之役後,秦景公從秦國展的大局出,有意與晉國停戰休兵。

晉國也要尋求一個相對安定的西線環境,所以有意與秦國休戰。於是,公元前549年至公元前547年,雙方互派使者,初步達成休戰的意圖。

但是,由於雙方矛盾積累太深,近十年來秦國與晉國雖然未再開戰事,但雙方並未結盟,仍處於敵對狀態。

由於秦國與晉國長達十餘年的休戰,使晉國免除了西線兵患,秦國也獲得了一個時期的穩定展期。

與秦國結盟的是南方級大國楚國,楚國此時的國君是楚康王。楚康王時期的楚國,最主要的敵人除了晉國外,就是吳國。

公元前559年,楚軍討伐吳國,卻被吳國擊敗。公元前555年,楚軍借鄭國內亂之際,出兵伐鄭,結果被一場冰雨給擊敗,損失慘重。

連線遭受重大軍事打擊的楚國,其國際威望嚴重下降,楚康王忍辱負重,終於在公元前549年在巢邑大敗吳軍,並射殺吳王諸樊。隨後,於公元前548年,楚軍討伐並一舉滅了叛楚歸吳的舒鳩國。

楚國看來重新崛起了,吳國遭受重創後,看樣子楚國的東線威脅大大減輕,這意味著楚國遲早將要北上中原,繼續與晉國爭霸。

其他幾個中原傳統諸侯都不怎麼太平。如傳統小強諸侯鄭國,先是於公元前563年爆了五大夫之亂,然後是子孔專權,直到公元前551年,子孔被鄭國公卿大夫們殺死,鄭國才算穩定下來。

必須要提一提的是,此時的鄭國,有一位大牛人開始執政,他便是赫赫有名的子產。

關於子產的故事,我們在講鄭國故事時講了很多,這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改革家,也是整個春秋史上牛人榜位列前十的大人物。

子產執政時期的晉國,採取的對外政策是緊緊追隨晉國。

陳國和蔡國。這兩個國家此時都是楚國陣營的諸侯,歸順的是楚國。不過,由於晉國自鄢陵之役大敗楚國後,陳國、蔡國不得已追隨了晉國。

但由於兩國離楚國最近,且歷史上與楚國多有結盟,所以跟晉還是跟楚,兩國總是三心兩意,這導致兩國由於楚國的壓力而內部矛盾重重。

如蔡國。公元前553年,上卿公叔燮就有意說服國君蔡景侯叛楚歸晉。公子燮是蔡景侯的叔叔,應該說也是一位實權派人物。但他推動蔡國叛楚歸晉之事,直接導致了一場內部權力鬥爭。

結果,親楚派的蔡國公卿大夫們聯合起來,幹掉了公叔燮,並迫使另一位公族大夫公叔履逃亡。

蔡國內亂還直接影響了鄰近的陳國。陳國大夫慶虎、慶寅藉機運作了起來,他們赴楚國告狀,說陳國卿大夫公弟黃參與了蔡國公叔燮之謀,蔡國公叔燮有意推動蔡國叛楚歸晉,陳國公弟黃有意推動陳國叛楚歸晉。

這個狀告得很黑很沒底線,害得陳國卿大夫公弟黃無奈逃亡去了楚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