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人有完人:令孔子尊敬的孟公綽,真的是完人嗎?

小說:春秋魯國三桓 作者:千里草人

列國諸侯們都回家忙著抗洪救災去了,齊後莊公陰沉著臉,心裡獰笑著只要寡人與楚國結盟,晉國,自然會有楚國來頂著。至於其他諸侯國嘛,哼,那就讓你們看看寡人的能量!

其實在晉楚棘澤之役前,齊國已經實實在在教訓了一把莒國,齊軍攻入莒國重鎮介根城,莒國哪裡敢還手?

現在,輪到魯國了。

公元前548年春,正為因秋季洪澇災害導致的五穀歉收大饑荒給折騰得焦頭爛額的魯國,突然遭到齊國的侵略。魯襄公接到的報告是北方城邑被攻打,率軍的正是齊國上卿崔杼。

魯襄公頭大如麻,他的第一反應就是立即派人向晉國報告,請求晉國趕快兵來救。

唉,想當年,周公旦受封魯國時,魯國的定位那可是大周王朝的東線屏障,甚至到了春秋開啟時,魯國還是列國諸侯中一個響噹噹的強國,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文化、軍事,都號稱列國諸侯第一梯隊。

魯隱公、魯桓公、魯莊公等魯國先君時代,我們總能看到魯國在國際舞臺上出響亮的聲音,與齊國、鄭國、宋國、衛國等國結盟也好,開戰也好,魯國給人的感覺非常強悍。

如今,魯國的國力已經衰落到了但凡齊國一來侵略,魯國唯一的辦法就是向晉國求援。魯襄公吶魯襄公,不大力展國力,靠晉國能解決實質性問題嗎?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知道麼?

見國君急得團團轉,看來又要派行人出使晉國,大夫孟公綽對魯襄公道“主公勿憂,以臣觀之,此番齊軍來犯,無非是走走過場,絕對不會對魯國有所損害,臣請主公,勿需理會。”

此言一出,不用說魯襄公吃了一驚,連參加君前會議的叔孫豹、季孫宿、仲孫羯三位卿大夫都以懷疑的眼神看著孟公綽。大家都在想你孟公綽腦子是不是被門擠壞了?人家齊國大兵都已經打到邊城了,你還說不要理會?

見大家用懷疑的目光看著自己,孟公綽捋須微微笑道“主公,據報此番齊軍來犯,領兵的是相國崔杼。既然是此人統軍,那臣堅信不足為慮。”

魯襄公聽著不耐煩地擺擺手道“大夫請勿弄高深了,還是說說您為何作此判斷吧。”

孟公綽正色道“主公,崔杼是什麼人?他無非是靠著擁立了當今齊侯而得到恩寵而已,當今齊侯在崔杼的幫助下,迫使大批齊國世家宗主和公子流亡他國,這才成功得到君位。

但齊侯此人剛愎自用,不善納諫,且性格乖張,處世隨意。為了鞏固君位,齊侯在國內實施了高壓政策,國內諸多不滿。崔杼一直憂心沖沖,臣以為崔杼率軍侵犯魯國,但心不在魯國,而在國內。

此番崔杼率軍出征,無非是奉命而已,他擔心的是國內有變,據臣所知,崔杼根本不嚴格管理士卒,對士卒犯紀總是開一隻眼閉一隻眼,他是不想得罪軍中人士,而是有意在收買軍隊人心。

一支紀律不嚴明的軍隊,形成不了多少戰鬥力。一位心猿意馬的敵方統帥,根本不值得主公擔憂,所以臣判斷崔杼很快就會退兵。”

結果怎樣呢?結果正如孟公綽所判斷的那樣,崔杼此番奉命侵犯魯國,無非就是作作樣子,他無時不刻在想著國內,謀劃著自己的事,所以對軍隊採取了收買人心的策略。過了幾天,齊軍果然退去。

而且,崔杼此番借率軍討伐魯國之際,確實成功地在齊國軍隊裡樹立了一個良好的形象,一個善待士卒的形象。

這當然就是收買軍隊人心。當然,無論是孟公綽還是魯國的其他君臣們所不知道的是,崔杼此舉,目的正是為了自己的陰謀,一個幹掉國君齊後莊公的陰謀。

崔杼為什麼要幹掉齊後莊公?因為齊後莊公居然霸佔了崔杼的夫人!

公元前548年夏,齊國爆內亂,相國崔杼設計弒殺了國君齊後莊公,另立齊後莊公的同母兄弟為國君,這就是齊景公。

這下,孟公綽名聲大振。我們感興趣的是,這位孟公綽是何許人也?

好吧,我們是得好好講講魯國政壇上的幾位大人物了,前面我們總在講魯國如何應對齊國入侵的事,已經將很重要的一些魯國國內的大事給忽略過去了。

先得交待一下這位孟公綽先生。

孟公綽,魯國三桓家族中的孟氏家族人士,姬姓孟氏,名綽。中間加個公字,說明他很在意自己算起來是魯國公室一脈。

也許這位孟公綽先生在我們的認知中算個小人物,因為春秋史料記錄他的事不多,貌似就這一件。但在後來的聖人孔子看來,孟公綽是他最為敬仰的人之一。

孔子於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出生,在不久的將來,當然是我們這本書要重點推出的魯國風雲人物。當然,此時的孔子,還僅僅是一位才三歲的小娃娃,還不懂春秋江湖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等事,我們還是讓他先慢慢長大吧。

我們對孟公綽的瞭解,卻主要的是從孔子後來的介紹中獲知的。孔子說,孟公綽為人靜心寡慾,為官清正廉潔,是孔子所敬重幾位春秋牛人之一。

孔子是聖人級別的大人物,但他也有自己敬重的物件,具體就是周王室掌管典籍的老子先生、衛國的蘧伯玉、齊國的晏平仲和楚國的老萊子、鄭國的子產和魯國的孟公綽。

這些春秋史料記載過的牛人,他們是誰,淵源何處,有何故事等等,我們當然會慢慢講來。

我們總是說,人無完人,但孔子不這樣認為。孔子認為人是可以做到完美的,完美的標準是什麼呢?

子曰“一個人,如果他具備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綽的剋制,卞莊子的勇敢,冉求的才藝,再懂得禮和樂,那就可以算是一個完人了。”

問孔子關於人如何成為完人問題的,是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路。子路是個直性子,他對孔子的回答直接表示了懷疑,因為按照孔子所言,這樣的人其實基本上是不可能存在的。

孔子見子路不依不饒,大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架式,就對子路曰“其實,如今的完人倒也沒必要達到這個標準。一個人,如果見利而能知義,遇險敢於捨命,處窮而守信,那也算是一個完美的人了。”

孔子曰過的話很多很多,我們這裡也不再做搬運工了,我們感興趣的,是孔子提到過的孟公綽。

孔子認為,孟公綽是一位剋制的人。剋制的人,其實就是“不欲”的人,摒棄慾望,無論是對財富、地位、權力、美女、壽命等都能做到剋制。這在春秋時期,確實是非常難能可貴的,當然,放到現在,更加難能可貴。

不欲的人,幾乎是不存在的。

但孔子認為,孟公綽卻正是一個不欲的人,據說他絕對不追名逐利,絕對不見利忘義,始終堅持潔身自好,獨守清廉,過著簡單閒適的生活。

孟公綽這樣的人,雖然值得孔子尊敬,當然也值得我們尊重,但這樣的人真的是完人嗎?

筆者還是堅持人無完人,孟公綽雖然具備了不欲的美德,但他卻只想著自己過簡單生活,自由散漫,那他的才華又怎麼揮呢?又怎麼為國家和人民服務呢?

甚至連孔子都認為,孟公綽適合做強者的家臣,不適合做小國的重臣。史料原話是“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不可以為滕薛大夫。”

趙魏,指的是晉國的趙氏家族和魏氏家族,是孔子時代全世界最有權勢的其中兩大家族。這個老,指的是家臣的意思。滕薛,指的是滕國和薛國這樣的弱小諸侯國。

孔子為何這樣認為?

正是因為孟公綽是一個“無慾”的人,清閒無憂,清心寡慾。無慾的結果,是不思進取,沒有遠大的理想目標,不孜孜以求,似乎是得過且過。

所以,趙氏家族和魏氏家族這樣的強權家族,其宗主都很強勢,都有振興家族的遠大理想目標。他們往往會對家族的重要事項高度負責,絕對不會讓家臣承擔重要責任。

所以,孟公綽作為一個具備高尚品德的人,在趙氏家族和魏氏家族的大家族裡當家臣,應該是很滋潤的。

但是,如果象薛國滕國這樣的小國,國君本身碌碌無為,公卿大夫們要操心的事多了去了,承擔的國家責任也大,這就不適合孟公綽這樣的人了。

這不正印證了那句“人無完人”嗎?

喜歡春秋魯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魯國風雲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