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公冶鳥語(1 / 2)

小說:春秋魯國三桓 作者:千里草人

堂堂魯國國君,居然淪落至此,不由令人唏噓。

但春秋走到了現在,或者說再走幾十年,不用說魯國國君的命運好不到哪裡去,其他列國諸侯,如晉國、齊國、衛國、鄭國等等這些曾經強勢立足於春秋江湖的諸侯,甚至大周王朝天子,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所謂禮已崩樂已壞,春秋時代,就是走向諸侯反了天子、大夫反了諸侯的歷史,然後,是家臣反了大夫,到最後就是老百姓反了貴族。

這叫什麼?這就是到後來的秦末農民大起義!

這些扯得有些遠了,春秋時期貌似農民大起義這樣的情景是不存在的,但家臣反了大夫這樣的歷史,很快就會到來。

這裡,我們得交待一下公冶。

此時的公冶是魯國一位大夫,從他的表現來看,可謂是忠君愛國,知禮守節,用當時的標準來講,是一位好大夫,賢人。

公冶源於季氏,據說季氏第一代宗主公子友的一個後代名為冶,即季冶。由於季氏源於魯國公室,就以公冶自稱,這就是那位公冶大夫。

公元前544年5月,公冶奉季孫宿之命迎回了國君魯襄公,但這趟差事讓公冶對季孫宿徹底不滿,回國後,他立即作出了將自己的食邑全部歸還給季氏家族的決定!

據說,公冶召集了自己的族人開會,在會上公冶慷慨激昂道“欺騙國君,還要陷吾於不義,季氏這是在玩火自焚。走吧,大家從此不再是季氏的人!”

不再是季氏家族的人了,那就自己另立爐灶吧。

從此,魯國就有了一個公冶氏。

大夫公冶可不象魯襄公那樣活,人家都怕你季氏,老子偏不怕。

據說,公冶雖然公開與季氏決裂,但他並未辭官,與季孫宿仍舊在同一朝堂共事。

只不過,公事公辦,公冶並未因此而忌憚什麼,也不怕季孫宿會對自己有所報復。

心底坦蕩,魔鬼亦有何奈?

但除了公事,公冶堅決做到絕口不提季氏!一直到老死,公冶始終不忘這個初心。

公冶去世前,交待兒子道“父親生前,得到了國君卿大夫冕服之賜。但這並非是父親憑著功勞與德行得來的,所以父親一生都未曾使用。父親死後,你們絕對不允許以此冕服來斂葬。

對了,如果季氏家族有人來弔唁送葬,你們務必拒絕。無論生前,還是死後,父親都不願與季氏生任何關係!”

要知道,季氏家族可是當時魯國最有權勢的家族,在後來叔孫豹去世後,叔氏家族由於內亂而得到嚴重消弱,季氏家族的地位儼然代表了魯國,誰敢捋其虎鬚?看看卞邑大夫,因不服季氏家族就慘遭滅族。

但這就是春秋那個年代一些士大夫的風骨!

據說,公冶氏家族後來出了一位大牛人,公冶長。這裡用了據說,是因為公冶長這樣的所謂大牛人,其故事真的很令人懷疑其真實性。

公冶長,據說公元前519年出生,公元前47o年去世,經歷的是春秋末期,公冶氏,字子長,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被後人評為孔門七十二賢之一。

有人說公冶長是齊國人,也有人說是魯國人,這個都有可能。

因為公冶家族得罪了魯國的季氏家族,在魯國可能呆不下去,逃到了齊國。

公冶長是魯國人也好,是齊國人也好,可能現在的人們會爭論,但好在齊魯都是山東的,這樣省級爭論應該是可以避免了。

讓公冶長聞名天下的,先是儒家經典著作《論語》二十篇章中的第五篇,就以《公冶長》為名。

但通篇下來,也僅在章有過關於公冶長的記錄。原文是“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意思就是孔子評價公冶長這個人,值得嫁女給他,因為他雖被投入大獄,但憑著自己的本事最終無罪獲釋。

孔老夫子可不是隨便評價公冶長的,因為他還真的把女兒嫁給了公冶長。這樣一來,公冶長就成了孔子的女婿。

公冶長為何能夠逃過牢獄之災?這個故事挺玄乎,因為將公冶長精通鳥語一事給傳得神乎其神。這事筆者是不相信的,但流傳了兩千多年,值得我們講一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