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赴齊謀官3:為什麼晏嬰反對齊景公重用孔子?(1 / 2)

小說:春秋魯國三桓 作者:千里草人

非常順利。

孔子這一次見齊景公,一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宏論,頓時打動了齊景公。

從齊景公的面部表情,孔子很清楚,這位齊侯肯定了自己的理論,那接下來就等著入朝為臣吧。

是的,接下來,齊景公召集了齊國國家領導班子成員討論重要人事問題。

參會的有高張、國夏、晏嬰、梁丘據、田無宇、鮑牽等一干重臣,議題只有一個,如何啟用來自魯國的大賢才孔丘。

齊景公先擺出了自己的態度“孔丘乃大才也,寡人與之交談兩次,受益匪淺,寡人有意任孔丘為大夫,參與政事。”

眾人皆點頭,梁丘據甚至道“主公,既任孔丘為大夫參與政事,那得配套封邑吧?”

齊景公點點頭,道“那就這樣定了,任孔丘為大夫,賜尼溪之地,參與政事。”

突然,上大夫晏嬰道“主公,且慢。”

齊景公一愣,問道“愛卿有不同意見?”

晏嬰嘆了口氣道“孔丘確實是難得的人才,但其才不合齊國!”

見齊景公和眾人皆用疑惑的眼睛看著自己,晏嬰正準備說出理由,突然高張道“晏大夫會不會因為孔丘曾經在背後詆譭過您,故怨恨之而出言反對吧?”

晏嬰搖了搖頭,對齊景公道“主公,孔丘曾說,臣用三心去輔佐三代國君,定是圓滑之徒,否則定難獨善其身。

但臣卻以為,正是臣以一心去輔佐三代國君,堅守了為臣之道,堅守了正義初心,故無論形勢變化如何,臣還能站在這殿上替主公分憂。

故孔丘之言,本就有失道義,亦不知臣之初心,難免評價不公。

臣認為,這是孔丘不知而已,不為罪也,故臣對孔丘沒有怨恨。”

晏嬰是怎樣一個人,高張自然知道,誠如晏嬰所言,晏嬰一直堅守忠君愛國之道,無論是誰當國君,他都忠於國君。

無論是誰主持朝政,他都只忠於國家。

故自先君靈公、莊公以來,到如今的國君,都對晏嬰予以了肯定與重用,甚至連當時權傾朝野的相國崔杼、慶封,都對晏嬰敬佩有加。

晏嬰之所以能夠得到齊國人民的愛戴,得到歷代國君的重用,絕對不是孔丘所評價的那樣,靠著攀附強權、溜鬚拍馬、厚黑圓滑而在政壇立足!

高張臉一紅,不敢再說什麼。

只聽晏嬰道“主公,孔丘認為國家要節約,這個觀點臣非常贊同。君臣上下有禮有序,臣也非常贊同。

只是臣認為,孔丘一直在宣揚的儒家禮教,卻是言而不實。單是他們把喪事看得過重,臣就不敢苟同。

為辦喪事,需要一大堆繁文縟節不必說,還非常鋪張浪費,甚至為埋葬一人,不惜傾家蕩產,這是節約嗎?

孔丘將禮儀掛在嘴邊,整天研究的是怎麼見人、怎麼走路、如何穿戴、如何說話、如何赴宴、如何見人等等,這些不但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財力,還沒有半點實用之處。

不瞞主公,臣試過按孔丘的禮教文化說話做事,結果現,至少象臣這樣的人,對這些繁瑣無比的東西,估計要很多年可能也學不完,甚至臣認為一輩子也搞不清。

如果大家都要這樣去做,毛想想好了,國家會變成一個什麼樣子。

孔丘以及他的學生,嚴格遵行所謂的禮制,以這些沒多大用的東西評判他人,故表現出來驕傲自滿的樣子,自以為是的樣子,還自認為堅守道義。

堅守道義當然沒錯,但時代不同了,如今無論是齊國,還是諸侯列國,靠這種禮儀能拓土擴疆嗎?能富國強兵嗎?能雄圖霸業嗎?

如果孔丘參與國政,那他勢必要推行他的這一套理念,這勢必牽制大量的國力。

但孔丘也確實是一位大才,臣認為,孔丘之才可以用於文、武王時期,亦可以令其鑽研典籍禮樂文化,在其擅長領域揮作用。

故臣建議,主公不應立即重用孔丘,至少還得考察其實際學問,有利於當下、有利於時局的實打實的治國理政本事。”

晏嬰這一段話,尖銳點出了孔子的理念和思想不符合當時實際的弊端。分析得有理有據,不用說齊景公聽後頻頻點頭,連傾向重用孔子的高張也覺得無懈可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