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端木賜的疑問(1 / 2)

小說:春秋魯國三桓 作者:千里草人

辭別竇犨族人竇三,孔子一行人撥轉車頭,向宋國進。

一路上,因為晉國賢大夫竇犨之死,使眾人都不敢高聲喧譁,連嗓門最大的仲由也不敢開玩笑。

心思縝密的冉求卻想到一事,他悄聲對端木賜道“子貢,你說說看,趙鞅邀請夫子赴衛,是否與衛國立國君一事有關?”

端木賜看了看冉求,覺得衛國居然放著世子蒯聵尚在世不顧,居然立了蒯聵之子為國君,確實有些令人費解。

全世界都知道,流亡於晉國的衛國世子蒯聵投靠了趙鞅。趙鞅如今是晉國最強勢的卿大夫,為何要來邀請孔子入晉?

衛國此時國君衛出公乃世子蒯聵之子,而國君之位理應是世子蒯聵的。世子蒯聵之所以失位,當然與衛靈公、君夫人南子有關,但誰都知道,孔子這段時期就在衛國。

孔子是見過衛靈公的,雖然孔子回來後說衛侯向他請教行軍打仗之事,被自己拒絕了,然後就離開衛國。

但孔子又何必走得如此倉促呢?衛靈公虛心求教,哪怕是你孔子答非所問或不願賜教,衛靈公不可能因此而害孔子。

合理的解釋,可能是衛靈公向孔子討教的,不是什麼狗屁軍事問題,而是衛靈公去世後繼任國君人選問題!

任何人,一旦捲入這樣的事,要麼大富大貴,要麼灰飛煙滅!

也許孔子出了謀獻了策,甚至,立蒯聵之子為國君,正是孔子的建議。

世子蒯聵逃亡後,衛靈公並沒有廢除其世子之位,這意味著,蒯聵於禮於法都是衛國未來國君。

也就是說,蒯聵這一脈,是衛國公室的大宗。

但蒯聵卻偏偏逃亡了,這意味著蒯聵是叛逃了衛國,這樣的人,沒有資格繼承國君之位。

但衛國公室大宗由蒯聵這一脈繼承,這個資格沒有被剝奪,那蒯聵不合格了,自然是蒯聵的兒子上位了。

有些眼花繚亂,但這符合孔子的儒家禮教。

孔子更知道,蒯聵之子繼位為衛國國君,蒯聵雖然是父親,但極有可能不滿,甚至要想著回衛國奪自己兒子的國君之位。

衛國這樣的形勢,完全可以預估到,所以,孔子決定離開衛國。

留在衛國的風險實在太大了,寧可以後衛國太平了,自己再來衛國。

衛國與孔子,真的很有緣分。

而投靠了趙鞅的世子蒯聵當然不是一個繡花枕頭,他身上流著的是雄才大略的父親衛靈公的血,有著自己的判斷與謀略。

蒯聵認為,孔子是他回衛國繼任國君的重要人物。前番他在衛國政壇落敗,其主要原因就在於孔子。

當初,如果自己支援孔子在衛國出仕的話,可能自己就沒了如今的煩惱,根本不需要流亡晉國。

如今,父親衛靈公去世了,但衛國國君之位居然給了自己的兒子。如果給了自己的其他兄弟,蒯聵認為很正常。但如今的國君是自己的兒子!

難道,這不是孔子之謀嗎?

畢竟,此時的孔子又在衛國。

自己沒有繼任為國君,看來跟孔子有著極大的關係。

孔子這樣的人,與之為敵實在失策。連自己此時的同事、同為趙鞅重要家臣的陽虎都不止一次誇讚過孔子。

所以,蒯聵認為,只要孔子能夠為趙鞅所用,那對自己是極大的利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