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十章(1 / 4)

武漢危急的時候,陸牧生家隨著機關遷移到萬縣。這是一個軍事機關。陸牧生在接事的當天就看到了於他不利的各種東西,他覺得他是受了他底朋友們底欺騙:他們曾經允諾他一個獨當一面的差事和一個遠大的前途,但現在實際的情形完全相反。他在萬縣留了一個月,接受了王定和底邀請,辭去了職務。

王定和建立了他底紗廠,需要一個親信的負責營業的人。陸牧生家到重慶的時候,蔣家底人們都已經在重慶住下,並且確定了他們底生活了。武漢淪陷的第二天,陸牧生會到了王定和,傅蒲生和蔣秀菊夫婦。陸牧生對自己底事情深深地考慮過;一切都以現實的利害來考慮,為了他底家庭和他底兒女,他和社會戰鬥。

王定和是每次總抓住實力的、冷酷的人。陸牧生底友誼的努力總不能感動他。王定和只談事務,只在他底利益發生了危機的時候,他才提到理想,國家,以及工業底前途。和他相處是很不愉快的。前些年,他底鮮明的目標和強烈的個性感動過蔣少祖;現在他變得沉默、枯燥、貧乏了。好像青春的力量突然地離去了;好像是,對於權力,他不再發生興味了,他底生活是愈來愈沉重,愈來愈單調了。他對待別人簡單而殘忍。在他底身上,那些官僚的作風,只是往昔的時代底一種遺產,或一種紀念,他漸漸地不再注意它們,並且漸漸地不再注意酬酢和禮儀。其次,他覺得物質的享受是沒有意義的:他除了抽菸再無別的嗜好。他沒有理論,並且不再有任何幻想。他記得,在往昔,在一.二八前是放蕩過的;他是以強烈的意志進行了他底放蕩的。在上海,圍繞著物質的享樂,是有一種感傷主義在統治著那些企業家們的:整個的民族工業,在他們,常常是一篇感傷的詩歌。這個詩歌現在是過去了。

王定和所走的,是一條嚴肅的道路。在那些放蕩的日子裡,和那種感傷的詩歌同時,他心裡常常有理想的熱情;他曾經信奉過西歐,並短促地接近過基督教。他底外表慎重而冷淡,在他底周圍,沒有人知道他底心靈底歷史。他底教條是:永不接近官僚。

現在他頹唐下來了。他不信任中國能夠從事這樣的戰爭,他不信任中國能有出路。經過了那些風險,經歷了這種失望,他底熱情消失了。他承認他只是為了賺錢才工作:為了他底老年,他必須賺更多的錢。現在確切地信奉起家庭倫常和中國底一切固有道德來了。他只是自己信奉;他很明白要在目前的社會里實現這個,是完全不可能的。

蔣淑媛崇拜他;他底這一切開始給蔣淑緩帶來了和諧的快樂。肥胖的、喜歡排場的、小氣的蔣淑媛,她底終生的理想是享福:這個社會底最高的善。離開南京的時候她異常悲痛;現在,重新安定了下來,她是,照她自己底說法,想透了人生了。中國底中上層社會的婦女,帶著舊家庭的情操,在她們底一切建設裡,有著一種中庸的氣度:她們不過於奢華,也不過於清淡。蔣淑緩想透了人生之後,比從前稍微享受得多一點了;從前她是出名的吝嗇。

有很多人在這一次的戰爭裡想透了他們底人生了。陸牧生向大家說,他以後絕不在政府機關做事。大家因廣州和武漢底淪陷而有陰鬱的,同時又是興奮的心情。傅蒲生,在他底朋友們裡面被稱為壞訊息專家:重要的是這些壞訊息常常是令人愉快的。在這個社會階層裡,悲觀主義是那樣的一種愉快的調劑品。

大家是在王倫家裡會見的。王倫和蔣秀菊到重慶才只四天;王倫請大家,主要的是請王定和吃飯。王倫覺得,在親戚裡面,王定和是和蔣少祖同樣重要的。但今天蔣少祖沒有來。蔣秀菊向他說了親戚間的爭吵的故事,他覺得異常遺憾。

從結婚到現在,過去了半年的時間。年輕的夫婦,在他們底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裡面,是很難確切,並老練起來的;蔣秀菊就是如此。她裝作老練,但誰都看得出她底羞怯和不安來;她常常覺得別人把他們底一切秘密都看透了。王倫底情形則和她相反。他愉快地採擷了這個社會底果實,就是說,他愉快地覺得這個社會底家庭制度是最善的理想;他毫不否認,這種家庭制度之所以美好,是因為它保障了男子們底優越的權利。他隨處表現蔣秀菊是他底妻子,就是說,是這個社會規定給他的,和他相愛的,他底美麗的奴隸。他好像生來就懂得怎樣在這個社會里做丈夫,他顯得勝任而愉快。他是這樣的自信,以致於蔣秀菊不敢向他表白她底在這一方面的苦惱。

他底進入外交界的希望快要實現了。他亟於接近王定和,因為他覺得外交官應該接近工業界,他覺得中國底前途是異常光明的,廣州和武漢的淪陷不曾影響到他底愉快的心境。所以,當這些人發表了他們底悲觀,表露了他們底無望的時候--當生活底沉重和痛苦在他底眼前暴露了出來的時候,他感到吃驚了;雖然他原先就知道這一切。

這個他所歡迎的社會這樣沉重地衝到他底愉快的房間裡來。大家談到蔣少祖,王定和不滿地沉默著。為了打斷這個談話,王定和向傅蒲生問起了傅鍾芬底事。事情是這樣的:在武漢的時候,傅鍾芬從家裡逃走了,半個月後又逃了回來。傅鍾芬無論如何不肯說她在外面遇到了一些什么事。傅蒲生偷拆了她底信,發現了一些戀愛的糾紛。今天早晨,發現了父親在偷看她底信,她擊碎了所有的茶杯。傅蒲生無力壓制女兒;蔣淑珍和女兒爭持,到了可怕的程度:她病了。傅蒲生當時覺得很痛苦,但立刻就有了奇特的好心情;他忽然覺得事情根本是不值得鬧的,他向蔣淑珍和傅鍾芬同樣地賠了罪。“女孩子呀!女孩子呀!”他說,好像有些羞恥,但歡欣地笑著。“你想想,哪個女孩子不談戀愛!否則就不成其為女孩子了!在這一點,我是樂觀的--嫁了就算了!”他特別親密地向大家說。顯然的,在這種狡詐的歡迎裡,傅蒲生掩飾了他底弱點。

“你當她會又跑掉的!”王定和簡單地說。

“笑話--還要你們幫忙這門親事呀!”傅蒲生說,狡猾地、和善地笑著,希望大家原諒他;”我已經有了一個計劃!”於是他親熱地談到,他要做生意;跑仰光。

“但是我聽說政府統制得很緊:仰光要運軍火。”王倫嚴肅地說。

“算了吧,老兄,什么政府!”陸牧生大聲說。

王倫嚴肅地看著他。顯然王倫覺得苦惱;並顯然,由於他底愛國的熱情,他要使他所尊敬的這些人懂得中國底光明的前途。他認為中國底希望是在懂得歐美的年輕人身上,但這些年輕人要善於利用本國底富裕的階層和雖然過了時,卻仍然有著實力的人們。

“我覺得我們要信仰政府,但是我總覺得我自己不夠,要學習,”他謙遜地、甜蜜地說,欠著腰,撫弄著細緻的手指,愉快而有力地注視著大家,“一個年輕人,總想做一點事情,你們底工作和責任,我們要負起來,我們要學!”他看著王定和,他活潑地笑著盼顧:“我希望將來出國,無非是到各國去看看,看看工業,交通--至於說想做大事,那是不致於的,絕不致於的,這一層我和秀菊說過!”他站了起來,快樂地笑著看了蔣秀菊一眼,她在剪紙頭:“其實呢,不過混混而已,政府自然會辦事情,我們混混而已,”他把手插到褲袋裡去,甜蜜地看著大家。他竭力說明他只是想混混而已。“你出國,秀菊也去嗎?”傅蒲生問。

“這樣計劃!她自己也要去訓練訓練!”王倫自信地說。“啊!”傅蒲生說,顯然無話可說,沉默了。

王定和冷淡地笑著看了蔣秀菊一眼。

“我說女孩子家總要戀愛的,一定的!”傅蒲生忽然生動地說,同時做了一個準備捱打的姿勢。顯然他仍然為他底女兒苦惱,顯然他希望彌補他底弱點,“比方我們秀菊,現在不同了吧!”

“瞎說!”蔣秀菊說,笑著推開剪刀。“我--我在想二哥,他對我們多么不近人情啊!弟弟呢,明明曉得我們來了,卻跑到鄉下去了,人不來,信也不來一封!你想想,這個仗要打多久啊,萬惡的日本人!”她怨恨地,含著一種柔媚,說;羞怯地意識到她是主人。

最初,人們是流浪著,好像木片和枝葉在激流中漂浮;隨後人們安定下來了,好像激流退去,木片和枝葉被擱置在潮溼的泥土上,開始的時候有些眩暈、朦朧、閃爍,不瞭解,後來就熟悉、固著、重新變得僵硬。整個被激流浸透,繼承著這個激流的那些年輕的人們,急劇地在各處流竄、衝擊、突破,他們渴望,並尋覓海洋。在激流上漂浮了一下的,在能夠思索的時候,便感到了危險,懷著嫉恨和懼怕,著手在地面上尋找永久的生活了。他們已經感到這個永久的生活了,那是他們的祖先所創造的。一面有為家庭兒女的永劫的勞苦,一面有“世紀末”的無限荒淫;第三方面有那種叫做民族的,文化的良心的東西,它底從痛苦中發出的各樣防禦和各樣的道德企圖;這三種東西表現了一個世界,表現了它底掙扎、自私、和防禦,在這下面有著無數的人民,他們更沉默了;他們赤裸著,好像是無道德、粗野、昏沉、頑強;他們在各處繁殖著,造成了對於智識階級是可怕的印象。那些青年們在這中間衝擊著,他們問自己:屬於誰?怎樣做?未來是什么?對於這些問題,這個時代的理論的解答是鮮明的,但他們自己用各樣的方式去解答。

安定下來,蔣少祖便開始仔細地檢討過去了。他已經推翻了以前的一些熱情和想法,他從根本的地方做起;他問自己:什么是這個生活了五千年的偉大的民族底基礎和力量?他覺得,到了這裡,他已經臨到了他底生涯的最後的階段了,這個問題,是最後的問題。但生活很陰沉,他是懶惰的,並且有些苟且,他想這個問題:足足地想了兩年。像一般的文人一樣,他稱這兩年為孕育時期。直到最後,他覺得已經孕育得成熟了,於是動手著一部大書;在這懶惰苟且的兩年裡,這部書閃閃爍爍地形成了;其實它底結論早就形成了,只在著書的時候,他才開始思索。同時他明白了這兩年的懶惰,他有點嘲諷的慰藉和溫情。

對於蔣少祖,他底圈子裡面的人事的糾紛和對內對外的零零碎碎的爭吵成了第一義的東西。思想成了第二義的東西。每當有不安的時候,他就想應該多多地考慮。時間過去了,他什么也沒有考慮。在懶惰中他有身世感慨和無限的溫情慰藉,他覺得他和他底祖先相對:這就是他底那個嚴重的問題底結論了。

一九三九年他被髮展為參政員。參政員的爭吵費去了他底大部分時間。他搬到鄉下來,覓到了很舒適的居所,在一個大學裡教了一學期書;然後,和學校當局爭吵,辭去了教書的職務。他和政府底來往密切了起來。有人授意他寫三部書,主要的因為懶惰的緣故,他只寫成了一本。最初,他每個星期都進城,後來他便任性地懶惰下來了。汪精衛底出奔等等使他底思想起了變化。他想,他,蔣少祖,有足夠的錢可以維持生活,不必去爭權奪利,或為別人底爭權奪利興奮;只有淺薄的年輕人,才會把別人底爭權奪利當做未來的光明。他覺得,目睹了二十年來的中國,他底心已經變冷了:這種意識給予了無限的溫情。

一年的時間飛快地過去,蔣家底人們,雖然住得這么近,卻完全隔離了。生活變得困苦起來,並且不時發生災難。蔣純祖依然在他底鄉下;蔣秀菊在當年冬天跟隨著她底丈夫到美國去了。春天的時候,傅鍾芬被學校開除,為了什么緣故成天地啼哭,接著,在五四底轟炸裡,蔣淑珍損失了大半的財物。

他們暫時遷到鄉間來,住在蔣少祖家裡。傅蒲生已經做了三個月的生意--差不多是空頭生意,賺了一些錢,所以並不以這次的損失為意。他隨即又振作起來了。他和懶惰的蔣少祖興高采烈地談生意,他每餐都喝酒。蔣淑珍變得非常陰鬱,而且前所未有地冷淡。她要照料四個小孩,並且傅鍾芬每天都折磨她。對於蔣少祖,她已失望了,蔣家底女兒底華美的熱情,是消失了。她幾乎是冷酷地觀察著蔣少祖夫婦底生活,他們底享受和自私,以及他們底教養小孩的方式。她多半是沉默的。有時她突然向傅蒲生表示了她底批評,批評得無情而激烈,顯露出她底嫉意和驕氣來。她要么沉默著,要么就批評一切人,兩者都同樣陰鬱難堪。在她底心裡,是充滿著對過去的無窮的傷悼。

傅鍾芬,在離開武漢以後,有了三次戀愛。每次她都糊塗地把一切都交出去了,每次她都在熱情消失後立刻就和對方鬧翻。她不能忍受她底對方底那種自私和平庸,主要的,她害怕痛苦。她在熱情裡做了一切,隨即就厭倦,害怕了起來;在這種情形裡她就想到了她底受苦的母親,渴望家庭底保障和平靜的生活。但一回到家裡來,她就對家裡的生活不能忍受了。

這種掙扎是痛苦的。在熱情裡,她勇敢地走到那些幽會的地點,走到那些旅館裡去。無論如何,在這些場所,是充滿著社會墮落底可怖的痕跡。這些場所底每一件東西都喚起恐懼和擾亂。在這些場所進進出出,人們覺得自己是已經破碎了;人們看到,這個社會,是再無理性,再無一點點高尚的情操了,嚇得發抖。在這種時候,傅鍾芬總是勇敢起來。因此她隨即就和這些滿口革命理論的青年們翻臉。她冷酷地對付他們底永無休止的糾纏。但沒有多久,她重新被引動,她底熱情就又發作了。

住到鄉間來的這一個月裡,在寂寞裡面,傅鍾芬痛苦地想到了她底前途。她已經遭受到這個社會底冷酷的攻擊了,她覺得,在人世間,沒有一個人能夠理解她。像一切在生活底苦惱裡面掙扎著的年輕的女子一樣,她這樣想。於是悲觀,厭世的感情佔領了她,她覺得她的靈魂破碎了。

她認為她底生活只是鬼混,以後也將是鬼混。鬼混,她自己這樣說。年輕的女子們所用的一切字眼,帶著特殊的色彩,是有著一種天然的,糊塗的樂觀氣味的:這些字眼美麗而輕巧地閃避了這時代的那種莊嚴的統治。年輕的女子們以自己為中心,覺得這是好人,那是壞人,這是好玩的,那是不好玩的,這是好吃的,那是不好吃的;在這裡,人間底組織是異常的輕巧,異常地富於感覺性。遇到沉重的痛苦的時候,面對著這個不知從什么地方來的冷酷的打擊,她們就失措,消沉了。於是,活潑的青春消失了就是消失了,沒有第二個樣式和內容。

那些光榮的圈子,現在是對傅鍾芬關閉了。那第二個吻她的人,現在是過他底冷酷的生活去了。那些熱烈,那些歡樂是逝去了,傅鍾芬在孤寂中醒來,覺得異常的淒涼。在鄉間,她讀了《紅樓夢》,為那個林黛玉啼哭,--她現在真的能夠懂得林黛玉了。接著她就在郁達夫,張資平,廬隱女士,巴金等等底作品裡面沉醉了。她差不多整天都躺在床上看書。繼續有追求信寄來,她憤怒地撕去它們。“全是幻想,全是幻想!幻想!幻想!”她說,把書本擊到牆壁上去,好久地躺著不動。“全是--幻想!人生多么可怕啊!”

傅蒲生聽慣了她底這些譫語,總是聳聳肩膀。蔣淑珍耽憂地看她一眼,或是厭惡地看她一眼。在孤寂中,這種譫語愈來愈頻繁了,有一次被蔣少祖聽到了。蔣少祖從來不和她說話的,現在好奇地問她,為什么全是幻想?

傅鍾芬坐了起來,帶著那種無名的煩厭,並帶著一種特殊的勢力。

“舅舅,你記得王桂英嗎?”她問,煩厭地笑著。蔣少祖嚴厲地皺眉。

“唉,舅舅,王桂英現在在重慶大出風頭了,但是那種生活有什么意思!根本生活就沒有意思!”她說,唇邊有激烈的笑紋,“我不是說,舅舅,”她興奮地說,但蔣少祖已走出去了。

“不要臉的東西,裝腔作勢!”她罵。然後她呆呆地站著。

她面向鏡子。她覺得自己美麗,悲傷,不被人理解;她大聲嘆息。

“生活就是這么一回事,我煩膩了!”她向鏡子搖頭,撅嘴,輕蔑而快樂地說。

蔣少祖因此想起了王桂英。是初夏底晴朗的下午:他走到門外去。陳景惠帶著小孩站在門邊,臉上有抑鬱的表情;蔣少祖未和她說話,走到陽光下,覺得有些熱,向山坡走去,穿過稠密的竹叢,在池塘邊上站了下來。山野平靜,榮盛,在陽光下蒸騰著濃郁的氣息;池塘凝靜著,異常的澄清,可以看見水底的長滿鮮苔的石塊。左邊的大片的稻田呈現著愉快的綠色,在綠色中間點綴著彎著腰的農人。他們沉默的工作,顯然他們是處在陶醉的狀態中。

蔣少祖凝視他們,想到,生活,是艱苦的。

突然他們中間有兩個跑出田地,高聲叫喊起來,然後一致地發出笑聲,用鋤頭向地面上擊打什么:好像是打蛇,這個動作不可思議地喚起了一種覺醒和一種興奮。異常甜暢地沉默了一下之後,有歌聲傳出來了:是甜暢的,陶醉的歌聲。然後是更深的沉寂,更深的陶醉。

“是的,為什么還要想起她來?想到了玄武湖畔的桃林,有些惆悵!是的,幻想,幻想,一個女子,鍾芬還是有點道理的!但是,現在一切是確定了,時間是無情的!”他興奮地想,“我對過去毫無留戀,我只是悔恨,在年輕的時候,我不懂得人生底道德,不能抵抗誘惑!想起來真是令人戰慄!”他莊嚴地想。這種莊嚴的力量,是突然發生出來:他出神地凝望著遠方。他記得,在年輕的時代,在那種叫做個性解放的潮流裡,在五四運動的潮流裡,他做了那一切,我企圖做那一切。現在,發現了人生底道德和家庭生活的尊嚴,他對他底過去有悔恨。中國底智識階級是特別地善於悔恨:精神上的年輕時代過去以後,他們便向自己說,假如他們有悔恨的話,那便是他們曾經在年輕的歲月順從了某幾種誘惑,或者是,捲入了政治底漩渦。他們心中是有了甜蜜的矜藉,他們開始徹悟人生--他們覺得是如此--標記出天道、人慾、直覺、無為、詩歌、中年、和老年來;他們告訴他們的後代說,要注重修養,要抵抗誘惑--他們說,人生是痛苦的,所有的歡樂,都是空虛而淺薄的。假如在青春的歲月裡,他們曾經肯定過什么的話,那么,到了他們底“地上的生活的中途”,他們便以否定為榮了;假如他們確定有悔恨的話,那這種悔恨也只為當年的青年而存在--它並不為他們自己而存在。他們有悲傷,使他們能夠理直氣壯地鼓吹起那種叫做民族的燦爛的文化和民族底自尊心的東西來。主要的是,他們的真正悲涼的一面,絕不在當年的青年們面前顯露了。蔣少祖,到四川來,過了將近一年的疏懶的生活了,中國底書生們底那些脾氣,是完全顯露出來了:老年底殭屍在遠地裡嚇人,這裡是人生底最後的肯定了。沒有人理解他底內心底真正的悲涼,當代的那些青年們,對待他,是簡單而殘忍,他需要防禦。想到了王桂英,他有了這樣的一種情緒,就是,他已經領有了人生底尊嚴;歷史的功過,從不是在當代就能夠決定的;除了年輕時代的虛幻的好夢以外,過去存在過的,在古代存在過的,將來仍然要存在。歷史底發展是必然的,所以,政治,是實際的事務,需要誠實,而不需要夢想。田野光明而沉靜,蔣少祖重新覺得身上有疏懶的力量。他想,在這裡度過夏季,是最美好的了。

近處的公路上有汽車駛過,揚起塵土來。

“實在是這樣。現在的青年,比我們從前更不如了!”他透過竹從走去,想,“多么叫人憂鬱啊!但是,在現在的時代,逃開了那些叫囂,安安靜靜地睡一覺,是多么好!沒有人鬧醒我,沒有!”他想,露出喜悅的笑容。

“直到有一天,我期待那一天,像浮士德那樣說:美麗的時間啊,請你停住!--但現在,行不可不孰,不孰,如赴深溪,雖悔無及啊!”

他走進充滿陽光的、潔淨的大院落。左邊的屋簷下堆滿了農具,有兩個衣裳破爛的、野蠻的男孩從一個黑暗的房間裡--從窗戶裡爬了出來,跳過那些農具,發出尖利的叫聲在院落裡追逐。顯然他們在互相搶奪什么。最初他們還笑著,後來,一個擊倒了另一個,他們一同滾在地上,開始了殘酷的撞打。他們不再叫喊,他們發出急劇的哮喘聲來。

蔣少祖皺著眉頭走過他們。--陳景惠睡在床上。她向他說,某個朋友來了信,她想明天進城。蔣少祖明白她極想進城,冷淡地點頭,走了出來。他遇見瘦弱的、蒼老的蔣淑珍走下狹窄的扶梯。蔣淑珍顯然沒有看見他;她扶著欄杆走得很慢,她底望著前面的眼睛裡有痴幻的溫柔的表情。蔣少祖好久沒有看見過她底這種表情了,感到了一種眷戀的情緒。一切都沉靜著,五月的陽光在院落裡輝耀著,蔣淑珍在走下扶梯的時候念著詩。

她底額上有深的皺紋。她眼裡有淚水閃耀著。她在唸--“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看見蔣少祖,她停住了她底細弱的聲音,驚慌地,有罪地,憂愁地笑了。

蔣少祖侷促起來,有冷淡的表情,盼顧,走進房去。他聽見蔣淑珍沒有再走下樓梯;他聽見她重新上樓去了,悄悄地、黯淡地、疲乏地。很難說明她為什么要走下樓梯。蔣少祖注意地聽著,黯然地感覺著衰弱的姐姐底輕悄的、疲乏的、溫柔的動作;從陰慘的現實中,那個詩意的蔣淑珍走了出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