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隨侯之珠

我仍舊是一臉懵逼,只覺得老者的話,讓人彷彿墜在了雲裡霧裡,看到我如此不解的情形,他便繼續開口解釋了起來,“其實單就這拓片之上的資訊所得,肯定是不盡不全的東西,但是這上面記載的事情,卻是和你胸口之上的印記有著擺脫不了的關係,我慢慢地解釋給你聽……”

原來,出土的這個青銅器,原本就是道教祭祀之用,而在這青銅器之上這些紋路所記載的,便是有關於那秦代“徐福”的事蹟。“徐福?”我的聲音提高一個音節,看到我如此吃驚的模樣,那武老先生便又衝著點著頭,“是的,就是那個徐福……”我深吸了口氣,只有靜靜地耐著性子繼續聽他講吓去。

徐福,字君房,是秦朝著名方士、曾擔任秦始皇的御醫,出生於戰國時期的齊國。據史料記載,徐福曾上書始皇說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

於是秦始皇派徐福率領童男童女數千人,以及已經預備的三年糧食、衣履、藥品和耕具乘坐蜃樓入海求仙,耗資巨大。但徐巿率眾出海數年,並未找到神山,徐福則在當地之山——“嶗山”留下後代,後代改姓嶗或勞。

公元前21o年,徐福再度率眾出海,來到“平原廣澤”,他感到當地氣候溫暖、風光明媚、人民友善,便停下來自立為王,教當地人農耕、捕魚、捕鯨和瀝紙的方法,此後再也沒有返回中國。也有主流說法為徐福死於大海之中。

道士的前身是方士,在上古三代遠古時期又稱巫師,到漢朝末年才正式稱為道士,所以若是要論起來的話,這徐福便是道士的祖師級別的人物。

而拓片之上便表達了這樣子的意思,徐福有次在誅殺一個,想以逆天之法飛昇的方士之時,偶然間便受到了那方士的詛咒,便是那“六道輪迴之咒”。

此咒,一旦施用成功的話,那麼在被詛咒的人的胸口便會出現“六道輪迴圖”的印記,而此時,被詛咒的人現在處於六道輪迴當中的“人道”之上。

六道輪迴若是按照順時針旋轉的話,則為,餓鬼道、地獄道、畜生道、人道、阿修羅道、天道,但若是按照逆時針旋轉的話,則為,天道、阿修羅道、人道、畜生道、地獄道和餓鬼道。

所以這個詛咒之狠毒之處就在這裡——你無法預測這六道輪迴之圖,到底是按照順時針還是逆時針進行旋轉的,換句話說,你也無法料定你的下一世到底是飛昇進入阿修羅道,還是跌入畜生道……

說到這裡,武老先生深深地吸了口氣,我也覺得自己的心臟,就在此時開始“砰砰砰砰”地跳個不停,與此同時,我也長長地吁了口氣,我當真是沒有想到,這個“六道輪迴之咒”的惡毒之處竟然在這裡,那麼在黃河斷水湖之下的那個所謂的“黃河屍王”,難不成就是當我把他重新封入棺中的時候,才對我下了這生死詛咒嗎?

武老先生拍了拍我的肩膀,“小夥子,雖然我不太清楚你這詛咒到底是怎麼出現的,但是有一點兒我還是可以確定的,你肯定是在替天行道之時,才會被下了如此惡毒的詛咒,從你剛進門的時候,我就感覺到你身上的凜然正氣了。”

我衝著武老先生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頓時明白了“因噎廢食”的道理,還沒有見到他本人的時候,只是覺得任林昆為一衣冠楚楚的“偽君子”,但是見到這位老者之後,卻著實打消了我這個念頭。

此時,我的心裡面稍微有些安定的感覺了,不管怎麼說,起碼有一點可以肯定了,那就是我胸口之上的這個印記到底是個什麼東西,起碼被我弄清楚了,沒有那種雙目看到黑,沒有一絲光明的感覺,想到此,我深深地吁了口氣。

“我那朋友知道此事事關重大,或許直接就決定了自己下一世的去從,於是他開始遍訪許多道行高的前輩,查閱了很多古籍,終於找到了一些蛛絲馬跡,於是便現了這個圓球,就是那徐福在祭祀之時使用的‘隨侯珠’,而他就是要將這隨侯珠來在一個合適的時機裡面做一場法事,方可化解他身上的詛咒……”

“這麼說來?”我的聲音不由自主地開始顫抖了起來,“現在的關鍵就是要找到這‘隨侯珠’嗎?”老者點了點頭語重心長地說著,根據我那朋友留給我的資料來看,目前是這個樣子的。

我的心臟彷彿被重錘擊中了,頓時異常地跳動了幾下,我的那個天啊,我他媽從出生到現在,可是第一次聽到這“隨侯珠”的名字啊,這到底是個什麼東西,我一點兒都不知道,老者給我拿出了一沓資料,“來,你不要著急,在你的心中,肯定對那隨侯珠是個空白,你先看看這些吧……”

他給我的這些文獻參考資料上,滿滿的都是有關於隨侯珠的一些事情,隨侯珠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隨國的珍寶,也稱為“隨珠”,與“和氏璧”並稱為“春秋二寶”、“隨珠和璧”或“隨和”,而有關此二寶,歷史上還有著一個非常有名的成語叫做——珠聯璧合!

然世人皆知和氏璧,但是聽說過隨侯珠的人,卻是寥寥無幾,所以這個東西對很多人來說,都是沒有聽說過的。

相傳,隨國的君主隨侯,一次出行時,見一條大蛇被斬成了兩段,在道路中間拼命地蠕動掙扎。隨侯不禁動了惻隱之心,馬上命令隨行醫官救治大蛇,醫官用藥膏塗抹斷處,而後將蛇拼接起來,用布包紮好,蛇居然恢復如初,蜿蜒而行,進入了草叢之中。

一年後,大蛇口銜一顆明珠進入隨侯宮中,放下明珠之後,對隨侯說道“我乃龍王之子,感君救命之恩,特來報德。”說完後,大蛇就不見了,只留下了那顆明珠。

明珠直徑一寸有餘,晶瑩剔透,夜裡出璀璨光芒,猶如明月,被人稱之為“隨侯珠”,又稱“靈蛇珠”或“明月珠”,乃是價值連城的寶物,為隨侯所珍藏。

根據古書《搜神記》對於隨侯珠的描述“隋侯之珠,卞和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貧徑盈寸,純白而夜光,可以燭室。”

隨國為西周初期在湖北分封的一個姬姓諸侯國,故地在今湖北省隨州市。後為楚國的附庸國和戰略同盟。所以在公元前5o6年,當楚昭王避難於隨,隨人不僅保護了楚王,還配合秦軍助其還都。

雖然楚國在楚昭王和以後的幾個時期裡的楚王,對隨人在危機時刻的救援感恩戴德而沒有消滅它,但大國一統的形勢終究不能逃避,到了戰國初年,在楚人對隨人曾經的恩惠漸漸淡去的時候,這個小小的諸侯國也最終難逃被楚人滅國的命運,消失在了歷史的版圖中,而它的歷史,只能留給後人尋味,而隨著隨國的滅亡,這隨侯珠便也流入了楚國。

楚宣王時,秦國派使者觀看楚國的寶器,楚宣王問令尹子西“秦欲觀楚之寶器,吾和氏之壁、隨侯之珠,可以示諸?”

由此可見,當時隨侯珠確實是在楚國。而到了戰國末年,秦始皇統一六國,所以這隨侯珠當時也流到了秦國,但是從這青銅器之上的紋路看來,著實會被這徐福借去來解除了自己身上的詛咒。

並且秦始皇擁有了隨侯珠與和氏壁的史實,在李斯的《諫逐客書》中證實了這一點,李斯勸諫說“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這裡的“隨、和之寶”,即是隨侯珠與和氏壁,也說明了當時的人把兩件珍寶並稱。

後來,秦始皇命李斯書寫“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又命玉工刻在和氏璧上,成為了皇帝的“玉璽”。

劉邦滅秦後,和氏璧成為了歷代王朝的“傳國玉璽”,此後歷時16oo年,經歷1oo多位帝王之手。而與它齊名的隨侯珠,遭遇則要悽慘許多,自從秦始皇以後,兩千多年來不知下落何方?

看到這裡,剛剛從內心深處燃起的一絲希望,就在此時又全部被熄滅了,想想那隨侯珠距離我現金生活的年代,幾乎快要差了幾千年了,又怎麼會這麼輕易地被我給找到了呢?這樣的結果不由得又開始讓我捶胸頓足。

“有人經過考證後認為,隨侯珠作為了秦始皇的陪葬品,在墓室中以代膏燭,也有的說著隨侯珠一直在秦王宮當中,被那項羽一把火給燒了,總之,在歷史的長河當中,它真的是隱匿起來了……”武老先生意味深長地吐出瞭如是的一句話。

陡然間,他的話鋒再次一轉,“但是人的求生欲那都是十分巨大的,這樣子的一件寶物定然被很多帝王將相和王孫貴胄所爭搶的物件,因此,應該不會那麼不明不白就會失蹤的……”

說到這裡,我猛然抬起了頭,和這位武老先生結結實實地對視了一眼。

喜歡滴血瞳請大家收藏滴血瞳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