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三章 懸棺厚葬

我胸口處頓時湧出一種火熱的感覺,我看著在床上躺著的桑林婆婆,她整個人乾枯的貌似是一具柴火,整個人看起來也十分的憔悴,嘴巴翕動著,滿臉的皺紋,在她的臉上暈開,帶著一種詭異的色澤。

“桑林婆婆……”我走上前去,小心翼翼地喊了她一聲,害怕驚擾到她。

“婆婆,是小天來了,您起來喝口水,您不是說有話告訴他嗎?”王嫂子慢慢地扶起了桑林婆婆,桑林婆婆的眼皮眨動了幾下,旋即慢慢地張開,側眼看向了我,“你來了……”桑林婆婆艱難地說了句,聲音沙啞地就彷彿是一個沙瓤西瓜。王嫂子趕緊把水端到了她的面前,平心而論,這麼些年,王嫂子對於桑林婆婆的照顧可謂是盡心盡力,也算是很不錯的了。

“婆婆,我在呢,您有話慢慢說……”我伸出手,輕輕地拉住了桑林婆婆的手,桑林婆婆的手也暖呼呼地,她反手握住了我的,我可以感覺到此時的她真的是很激動。

“小天啊,婆婆今天也算是到了該去地獄的時候了,以前,我總是很害怕這一天的到來,但是現在我看透了,我一點也不害怕了,死亡是一個終結,人生也是一個過程,沒有這一步,人生不能成為完整……”桑林婆婆的精神突然變得很好。這讓我無限的意外,難不成現在的他當真是迴光返照了嗎?

“您別這麼說,您……”話剛說了這麼多,我頓時覺得自己的嗓子裡面猶如骨鯁在喉,桑林婆婆是何許人也,她自己的命運,難不成她還不清楚嗎?

桑林婆婆深深地吸了口氣,“好了,孩子,不要再說了,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是我也清楚自己現在是什麼情況,現在的我,身體就已經是千瘡百孔了,我知道自己的時日儼然不多了。那個小飛魚你不要我也可以理解,但是我死了之後,我也請你連我的身體還有小飛魚一起送到我們苗寨裡面去。”

桑林婆婆的手緊緊地握住了我的,她的眼睛無限渴望地看著我,我也看向了她,心中頓時一陣緊縮,“好的,婆婆,我答應你。”

落葉需歸根!這個道理對於他們這老一輩的人來說,是雷打不動的,何況桑林婆婆幫助了我這麼多,對於她臨終前這個要求,我肯定要滿足她。

“你去了之後,把這小飛魚給我們族長,他名字叫做桑林鯤,交給他,我才放心,否則的話,這小飛魚落在其他人的手中,我肯定是不放心的,孩子啊,有些時候,你做的是對的,小飛魚是好,但是也需要看看事情的兩面性,好的東西必定在某些時候也是一把雙刃劍……”說完了這麼多,桑林婆婆深吸了口氣。

而後,她轉頭看向了王嫂子,“這麼兩年麻煩你們兩口子了,就算是之前你們有做錯過一些事情,但是現在來說,你們也彌補了,我老太婆沒有什麼好說的,我知道你們給我選的有墓地,但是我也必須要遵守黑苗一脈的習俗……”

說完了這些,她衝著王嫂子擺了擺手,“出去吧,我們幾個說會話。”

王嫂子走出門去,但我總是覺得桑林婆婆肯定是想跟我們說一些悄悄話,所以才把王嫂子給提前支出去。

“小天啊,你不要以為我是故意折騰人,只是我們黑苗蠱婆原本就有違天道,所以死後必定要透過特殊的方式進行墓葬,那就是懸棺葬。”她幽幽地說到。

懸棺葬是中國南方古代少數民族的葬式之一。屬崖葬中的一種。在懸崖上鑿數孔釘以木樁,將棺木置其上;或將棺木一頭置於崖穴中,另一頭架於絕壁所釘木樁上。人在崖下可見棺木,故名。懸棺葬工程艱險,耗資大,主要在貴族中盛行。

“懸棺”一詞,來源於梁陳間顧野王,其有言,“地仙之宅,半崖有懸棺數千” 。

懸棺葬遍及川、黔、滇、湘、桂、粵、浙、贛、閩、皖、鄂等省,北方山西也有分佈,主要存在於福建武夷山地區和四川與雲南交界的珙縣、興文、筠連、鎮雄、威信等縣。與珙縣懸棺葬並存的還有崖畫。山西太原北邊的山上也有懸棺,就在中北大學對面的土堂村後面山上,山上有一條通往汾河二庫的公路,沿公路朝二庫走,就能看見懸崖上懸棺。

各地現的懸棺葬,葬具與年代各不相同。福建武夷山地區的多系整木挖制的船形棺,屬春秋、戰國之物。這一地區白崖懸棺的隨葬品有龜狀木盤及大麻、苧麻、絲、棉紡織品殘片、殘竹蓆等。四川珙縣、興文一帶的多系整木挖制的長方形棺,其上為人字坡蓋,屬元、明時期之物。珙縣洛表懸棺的隨葬品以衣服為主,其上裝飾繁縟,隨葬的竹筷上寫有漢字。

遠古時代的人們到底是用什麼辦法把裝有屍體和隨葬物品、重達數百公斤的棺木送進高高的崖洞裡去的,就是一個令人“難以捉摸”的問題。

最早對這個問題提出解釋的大概是南朝人顧野王,他把武夷山中擱置懸棺的崖洞稱為“地仙之宅”,意思是神仙的墓葬之處。神仙有騰雲駕霧的本領,懸空置棺當然就不會有什麼困難。後人據此猜測,“雲是仙人葬骨”之處,故武夷山的一些洞穴也就有了升真洞、仙機洞、換骨巖之類的美稱。

《稽神記》中甚至有這樣的描寫“建州武夷山,或風雨之夕,聞人馬簫管之聲,及明,則有棺槨在懸崖之上。”神仙已是幻想中的產物,而傳為長生不死的神仙居然也會像凡人一樣死去,尤屬匪夷所思。不過這些說法既然得以流傳,至少說明古人多認為若非神仙出手,僅靠常人是難以實施凌空懸案這種奇特的葬法的。

清許瓚曾《東還紀程》記載,湖南常德沅江流域有一“倒水巖,石皆壁立水濱,逶迤高廣”,壁上鑿有十個洞穴,下臨絕壑,其中有個洞穴內藏有五具棺材,“舊傳為沉香棺”,如果理解為是沉香木製作的話,其分量之重自然又過於一般木棺。

這樣重的東西,又是怎樣把它抬升進壁穴裡去的呢?許瓚曾便向當地人請教,當地人也只能提供先人的傳說,據講是趁沅江漲水時由“健鬼引絙而上”。如果此說屬實,那麼就還存在一種與從山頂上吊下棺木正好相反的辦法即利用水位抬高,以船載棺而將之運進預先看好的天然洞穴或人工鑿成的崖竇裡,等水位降低後,便有了石壁懸棺下臨絕壑的奇特景觀。

懸棺葬是古代一種比較奇特的葬式在江河沿岸,選擇一處壁立千仞的懸崖,用我們至今仍不知曉的方法,將仙逝者連同裝殮他的尺棺高高地懸掛(置)於懸崖半腰的適當位置。葬地的形勢各異,歸葬的個體方式也略有差別或於崖壁鑿孔,椽木為樁,尺棺就置放在崖樁拓展出來的空間;或在約壁上開鑿石龕,屍棺置入龕內;或利用懸崖上的天然巖溝、巖墩、巖洞置放屍棺……人死了,要找個歸宿,要為失去靈魂的軀殼找一個妥當的安置辦法,從這個意義上講,懸棺葬和土葬、火葬、水葬、天葬等等葬式一樣平常。

有這樣一側以軼聞1933年,一位姓陳的地方官為了探究僰人懸棺的奧秘,僱用兩名樵夫,從豆沙關的絕壁上掀下兩具懸棺,其中一具運到昭通省立第二中學供考察、展覽。未久,兩名樵夫均意外慘死。翌年,一位大號熊廷權的賑災的官員,公務之餘,到省立二中參觀,看了懸棺及棺木中遺骸,又詢悉慘死的樵夫的故事,便有些坐不住了,對校長再三進言“文王澤及枯骨,古人遺骸何當玩弄?請以禮瘞之”。校長只得將懸棺遺骸歸葬。這位熊大人仍難以心安,又顫顫驚驚地寫了一篇誄文“霜悽悽兮露瀼瀼,風雨剝蝕兮日月迎將。翳何人兮骨骸堅強,胡不朽兮戀此高崗。惡有報兮善有慶,毀棺露骸兮吾意悽惶。山之廣大兮地厚無疆,以為宅兆兮永此潛藏。臻百福兮降百祥,千秋萬歲兮無厲無殃”。敬鬼神而遠之。

豆沙關懸棺在鹽津縣豆沙鄉石門村關河南岸的絕壁上,緊傍213國道。秦開“五尺道”、漢修南夷道、隋造偏梁橋閣、唐開石門道,都無一例外地選擇豆沙關作為人滇的門戶。“關津樞紐”,“南滇鎖鑰”,名不虛傳。關河北岸,“五尺道”貴跡、石門關古城堡、唐貞元十年御史中丞袁滋冊南詔題名摩崖,昭示著這裡曾有過人文蔚起的繁榮。關河南岸,削壁騰立,參天而起,高達四五百米,懸棺就存放於絕壁半腰一工方形巖坎內。

2o世紀3o年代調查有棺4o多具,此後或墮落入關河,或被好奇者、居心叵測者破壞,今仍存有1o餘具。遠眺,在清淡得近乎透明的天穹下,在沉重得勢將傾倒的絕壁的陰影中,屍棺累累,凌空懸置,確實會讓人生出許多難以言喻的思緒,臆想出許多神魔怪異的故事,難怪熊大人要苦苦祈告“臻百福兮降百祥,千秋萬歲兮無厲無殃”。

“好的,婆婆……”我握緊她的雙手,“我答應你!”

喜歡滴血瞳請大家收藏滴血瞳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