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人口交易

苗福林心裡立刻提防起來。這島上就連糧食菜蔬都要從登州運來,除了牢裡的犯人是別處沒有的,實在想不出還有什麼是能用來買賣的。莫非這人是要解救島上哪個犯人?

可是這些犯人都是重犯,死了沒人管,但若是跑出去一兩個萬一讓人知道了,那他這個監押卻是要獲罪的。

當然在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當監押,最多就是剋扣二百囚犯和百十個兵卒的口糧,實在是沒有油水,如果對方真出得起價錢,那還是可以商量的。

想到這裡,苗福林一邊把手握在腰間的刀柄上,在心中也暗暗把刀磨快。但是他仍冷著臉故意說道“此處是軍寨,不是草市子,哪有什麼買賣可作?莫非你是來消遣本官的?”

呂師囊卻從容說道“自然有買賣可作,因為監押手裡有不少無用的人呢。”

果然來了!苗福林戒心和貪心都猛然間高漲起來,立刻大喝一聲“胡說!這島上只有朝廷的重犯,你莫非想劫牢不成?來呀,與我拿下!”

跟隨苗福林的兵卒立刻把長槍、大刀對著幾個漢子,如臨大敵。反觀那呂師囊卻神情淡雅,笑道“監押何必如此。買買不成仁義在,望先聽灑家一言。”

苗監押只是冷冷看著呂師囊,沒有表示,但也沒打斷呂師囊。

只聽呂師囊說道“自國初以來,沙門島一直只有二百囚犯的定額,但近年配來此的罪犯卻年年增加,且每年都是定額的兩倍以上吧?可是囚犯的糧草還是二百人定額,監押難道要自掏腰包養活這些囚犯嗎?正好我要去海外,願意出海的人手不易招募,不如監押把這些人賣給灑家,斷少不了監押的好處。”

“海外”這個詞讓苗監押的心思立刻活泛起來。

呂師囊所說一點兒不錯,從國初到現在沙門島一直是隻有二百囚犯定額,糧草也是按照這個定額放的。可是刺配沙門島是定製,當官的才不管是不是過了定額。再加上這幾年各地土匪、流寇和造反的越來越多,哪年都有幾百人刺配到此處。

登州那邊可絕不會因為人多就多撥一顆糧食,甚至不會少剋扣一顆糧食,所以人多糧少的情況就一直存在。

苗福林和一幫給派到這鳥不拉屎的地方守軍寨的軍兵也想從這二百囚犯的口糧裡落點兒好處,人多了連渣渣都剩不下。反正配沙門島的都是遇赦不赦,再不會有人過問的,所以島上每年都要殺幾批囚犯。

反正這些人殺了也是殺,能換幾個錢自然是好事。若是真像說得那樣把人弄到海外去,中原根本不會有人知道,這是一本萬利的買賣啊。

苗福林是個小心的人,雖然已經心動,但還是決定一定搞清對方底細再說。他問“你們是什麼人?”

呂師囊玩味說道“相逢何必曾相識!你我互利互惠,性命相關便足矣!”

呂師囊這話外之意,便是兩人利益相關,休慼與共,他不會做費力不討好,坑害苗福林的事情。

苗福林仍是不放心,再次問道“你等對我知之甚多,我卻不知曉你等!”

見此,呂師囊拿出一方信物,獨自給苗福林一看。“看了此物,苗堂主還不曉得麼!”

苗福林看了那猩紅火焰的令牌,渾身一個激靈。看那樣式,至少是教中的舵主、長老一類的人物。苗福林顫聲問道“你們是……”後面的話,他是怎麼也說不出。

呂師囊卻說“此處不是說話的地方。”

苗監押忙說“是,是。如此你便隨我來。”

彌勒教最早於梁武帝時期創立,創始人傅大士自稱“雙林樹下當來解脫善慧大士”,廣弘菩薩行,門下有傅宣德等人。

彌勒教數百年來於民間流傳,並不斷有人藉此造反。北魏宣武帝時冀州沙門法慶,自命“新佛”,以李歸伯為“十住菩薩”,創“大乘佛”;所謂的新佛就是引用佛經中“彌勒下生成佛”之說,力倡殺人,認為殺一人者為一住菩薩,殺十人者為十住菩薩,“屠滅寺舍,斬戮僧尼,焚燒經像”,“又合狂藥令人服之,父子兄弟不相識,唯以殺害為事”(《魏書?元遙傳》),史稱“大乘教起義”,後來被元遙所滅。此後,假彌勒降世為旗號的事件此起彼落。

隋煬帝大業九年(613年),高陽(今河北高陽)人宋子賢擅長幻術,“能變作佛形”,自稱“彌勒出世”,聚合人眾舉兵作亂。兩宋時彌勒教與摩尼教出現融合趨勢,倡言“釋迦佛衰,彌勒佛當持世”。

北宋慶曆七年(1o47年),貝州(今河北清河一帶)人王則本是涿州的農民,逃荒到貝州給地主放羊,後來起兵造反,自稱東平郡主,他的口號是“釋迦佛衰謝,彌勒佛當持世”。此外懷州沙門高曇晟、四川萬年縣女子劉凝靜等,皆假稱彌勒降世造反。

苗福林這個堂主,便是彌勒教的。在王則造反不成後,彌勒教苟延殘喘的一支。

而呂師囊也是大有來頭,是南方摩尼教的一方領。

明教正式名稱為摩尼教,又作牟尼教,源於古代波斯薩珊王朝,為公元3世紀中葉波斯人摩尼manī所創立,受基督教與伊朗祆教馬茲達教義所影響,是一種帶有諾斯底主義色彩的二元論宗教。主要教義為“二宗三際論“,崇尚光明。

摩尼教約於六至七世紀傳入我國新疆地區,復由新疆傳入漠北之回紇,而盛行於該地。唐代宗大曆三年768,應回紇之請,於江淮等地建立摩尼寺。唐武宗會昌五年845滅佛時,摩尼教亦遭嚴重打擊,轉而成為秘密宗教,並吸收道教及民間信仰,從而改稱明教。

明教因相信黑暗就要過去,光明即將來臨,故敢於造反,屢有反政府之舉。

到了北宋末年,彌勒教和摩尼教相互間有了融合、勾連,之後演變成白蓮教。

苗福林細細思量,心中一凜這人若真是教中的大佬,那麼真會如他所說沙門寨換個寨主就是分分鐘的事兒。而且自己已經知道此事,卻不願意參與,弄不好那些大佬就會為了保密弄死自己。

沉默了一陣二他只得咬牙下了決心,富貴險中求,撐死膽兒大的,餓死膽兒小的。但是他既然承擔風險,就要從這事兒上謀取最大利益,於是問“那麼朋友你開個價兒?”

呂師囊介面說道“一個人匹絹。”

一匹絹相當於一貫錢,也就是說一個人換一貫錢。

苗福林沒想到價錢這麼低,眼珠子都瞪大了“才一匹絹兒?這是買一個人啊!”

他彌勒教再窮,也不能要人施捨。

呂師囊笑道“堂主不換這一匹絹,難道留著人還能當搖錢樹不成?最後還不是要自己費些手腳殺掉?這可不只是換一匹絹,也是積陰德的事呢。而且灑家把話說明白了吧,監押若是想要的太多,就輪不到監押來賣這些人了。”

呂師囊的威脅讓苗監押洩了氣,然後呂師囊又說了一句話讓他又找回了些平衡。

“雖然一個人只換一匹絹,但是勝在人多啊,一年怎麼還不得換個一二百貫?”

苗福林想想也是這個道理。今年還不知要配多少人來,就算一人換一貫錢,一二百貫也是往少裡說呢。彌勒教有了這些資金,也能救濟些兄弟。

當然苗福林絕不會輕易鬆口,經過一番討價還價,雙方達成了一致。

因為第一次交易苗福林擔的風險太大,因此一個人換兩匹絹,以後的交易一人換一匹絹,但是在呂師囊來提人之前犯人的伙食費用需要補給他。而呂師囊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要,必須是選中的才會付錢。

達成協議以後,苗監押就把島上幾個階級找來,串通一番,然後就讓人帶呂師囊去挑人,花了一整天的時候一共選了七十多人出來。一些已經餓壞了身子或者確實是犯了人神共怒的大罪的犯人,呂師囊也不要。這都是謹遵摩尼教的教義。

看著一百多匹絹堆成一大堆,苗福林和手下嘴都笑歪了——在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熬了這麼多年,從來沒想到還有這等油水呢。

呂師囊也很滿意。他挑出來的人都是身強力壯有些勇氣的,到南方礦場開疆拓土正需要這樣的人物。而且這些人上了沙門島就等於踏入了鬼門關,也沒有什麼念想了。

喜歡水滸大寨主請大家收藏水滸大寨主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