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牧馬監(2)

兩宋朝廷卻一直難於蒐集到足夠的馬匹用於邊事,宋之無法像漢唐那樣繁育大批馬匹是因其立國之初,就比漢唐全盛時期少了幾塊可供牧馬的北方草原。

所以,宋代用於馬政的投入遠大於漢唐兩代,但依然難於籌集到足夠馬匹。

有宋一代,朝廷上下為了解決“國家馬匹安全問題”,其殫精竭慮程度實在比後世解決能源安全問題更甚。

宋朝在養馬的國有化上窮盡國力、民力和想象力,恰是宋帝國馬匹越來越少的原因之一。

查漢、唐、宋,乃至元、明,一旦重視起國家的“馬匹安全問題”,鄭重其事地搞起“馬政”,無一列外都是國有化思路,即大規模建官辦馬場的路子。

這很好理解,因為國家一旦覺得馬匹是戰略稀缺物資,自然就恨不得把一切馬匹都牢牢抓在手上。

漢、唐兩代養馬問題上奉行的是以國有化為主導的、允許多種產權制度並存的市場經濟,既有硬的一手,也有尊重市場規律的一手,所以,一旦急需,民間還可以徵上一些馬來。

漢代大規模投入官營養馬事業,對民營養馬經濟採取聽之任之的態度,甚至採取免稅方式鼓勵,所以,在朝廷的政策帶動刺激下,民間養馬愛馬之風大盛,為華夏曆史上空前絕後。

小朋友明白了吧,不要以為混合經濟只是後世的明和創造,漢唐時期就存在國有和民間以及多種經濟共存的體制了,而馬政是最突出的體現。

漢朝時,對馬匹的需求不僅是國家戰略需求,也有了旺盛的民間需求,故全社會不但馬匹數量空前增加,馬匹的品種改良熱情也被激起來。

僅漢武帝時期幾次大規模征伐,徵用馬匹總數就過百萬。而民間馬匹存欄數目亦相當可觀,因為駐邊騎兵也多用自家的馬。

所以即使邊境戰爭每次動輒造成數萬數十萬的馬匹損失,它也能消耗得起,國營馬場的馬消耗得差不多了,但社會總量還能很快恢復得過來,所以,東漢時代雖然國有馬政衰落,但民間還能徵得上馬。

到了唐代,就因為看重馬,開始對民間養馬採取打壓和抑制政策,社會的養馬之風不復漢代舊觀,也更談不上馬種的培育改良。

長期的戰亂,中原地區的馬匹種類早退化到了與蒙古的劣等馬相當的水準,但好歹國有的草原面積廣大,馬匹的國家擁有量也達到了7o萬匹的歷史頂峰。

到了宋代,立國之始就面臨著強敵環伺,到滅亡為止,從來就沒喘息的機會。

所以,集中力量辦大事,馬匹完全國有化,問題是,雖有各級官府的重視,有鉅額的財政投入,卻總是產不出好馬來。

辦法想盡了,譬如,土地有限,得把一些馬分散養育,於是,就搞了一段時間的國有民營,即國家的馬作為任務分散攤派給老百姓來代養,因為這些都是稀缺的戰略資源,所以既有優惠政策可免除相應勞役稅負之類,同時又有各種任務和苛刻處罰措施。

這種國有民營強行攤派下去,導致一些領到這個光榮任務的老百姓只能棄家逃跑。

當然,為新政辯護的人喜歡舉例說,其實當時還是有人報名願意主動認領官馬的。

宋代適合放牧的地方少,但還不是窘迫到沒有,北宋分佈在各地的牧馬監共有14個,但搞到最後馬越來越少,甚至有的騎兵部隊只有11o的人配有馬,就不全是戰爭消耗的緣故。

要說戰爭損耗,漢、唐的損耗要驚人得多,宋代馬政的失敗,徹底的國有化是最重要因素。

大宋朝比之前朝,少的只是官營的養馬牧場,而前代尤其是漢朝,民間養馬可並不是在北方草原地區,而是分散在各農耕地區,畢竟民間小規模養馬,完全不需要大面積的草原。

事實上,真正的好馬根本不可能產自草原,只會產自定居的農耕社會,而大草原上只能出產劣等馬。

宋代馬政不如唐代,是因為宋人較之唐人,雖制度更完善且投入更大,但毀於政策多變故,所以,宋在真宗時期國有馬的數量達到2o萬匹的頂峰,其後改革派失勢,馬匹存欄數直線下降,接下來的馬政就無非是做作樣子而已。

問題是馬政搞不下去,是因為當時一匹國有馬的成本高達5oo貫;而西北邊貿中一匹馬的價錢才25貫,國有的馬資產越多財政壓力就越大,小老百姓的日子就越難過。

漢唐的馬政其實越到後期越搞不下去,實在容易理解;馬這個東西不像鹽鐵專賣,是由老百姓直接買單,光靠朝廷財政買單總有一天維持不下去。

按國家專營的思路,毫無疑問,兩宋缺少前代的大面積牧場,自然不可能擁有大批的馬,但你若相信市場的偉力,馬根本不是問題……

劉敏眺望著青石川這片牧馬的天然草場,對照漢唐把兩宋馬政失敗的癥結分析一番,便對走在前面的張敬道“青石縣還有這麼一塊像模像樣的馬場,這可是劉敏沒有想到的事情啊!”

劉敏說著喊住張敬詢問“張哥哥,青石川養馬場是不是歸朝廷的群牧司管理!”

張群見劉敏問得專業,訕訕而笑,道“這個小子不清楚,但據老一輩人講;青石川馬場以前是後蜀的養馬場,大宋朝的大將王全斌徵滅後蜀後收為朝廷所有;秦風監正好像說過王全斌給馬場安插了不少自己的親信!”

劉敏愣怔,想問王全斌在青石川養馬場安排了哪些親信,但四人已經向養馬場的縱深地段走去;轉過一座小山頭;便見一座敞開的大門橫在前面。

劉敏四人加快步伐走到敞開的大門跟前,只見門楣上鐫刻著六個遒勁大字——“青石川牧馬監”。

原來宋時管養軍馬的部門叫太僕寺、群牧司,群牧司掌管全國十幾個牧馬監,牧馬監的正職官員叫監正,副職官員叫監副。

青石川牧馬監門口有座小房子,裡面坐著幾個護衛,見劉敏四人走過來,一高一矮兩個護衛立即上前問話。

張敬直言不諱地指指劉敏、折御忠、火仁甫三人道“這是朝廷派來的劉將軍、折將軍、火將軍,三位將軍有緊急軍務要通報監正秦風秦大人!”

張敬故意把劉敏三人說成朝廷將軍有緊急軍務通報監正秦風大人,這完全是拉虎皮做大旗虛張聲勢。

劉敏沒有吭聲,在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想弄到幾匹戰馬做腳力;只能用這種虛虛實實的口氣。

不過張敬以將軍名義向青石川牧馬監兩個護衛介紹劉敏三人也不過分,因為此時的劉敏是女扮男裝;折御忠不用講是武將裝扮,火爺爺跟張敬每人身上也裹著衣服盔甲;劉敏也不例外……

喜歡章獻明肅皇太后請大家收藏章獻明肅皇太后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