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劉敏(5)(1 / 2)

王繼英幾個人帶進來的將軍名叫甄熠,是河北前線遂城的主將位居振威校尉。

甄熠趕回京城報信一路上更換了好幾匹戰馬,遭遇遼軍的好多次阻擊堵截;身上幾處中箭,但他頑強地堅持回到京城。

聽說皇上在垂拱殿升朝議,手持邊關塘報牌直接來到殿前。

守護垂拱殿的衛士望見甄熠手中的塘報牌不敢阻攔,慌忙向裡面通報;但甄熠已經昏昏暈暈栽倒在大殿門前。

王繼英幾人走出垂拱殿,看見甄熠滿身血汙橫躺地上,慌忙連扶帶駕將他弄進大殿裡面來。

真宗皇上和滿朝的文武大臣見王繼英幾人攙扶進來一個滿身血汙的人,全都噤若寒蟬;脖子伸長得彷彿鴨子向前觀看。

王繼英幾人攙扶著甄熠來到皇上打坐的丹樨跟前,身中箭傷的甄熠渾渾噩噩說不出話來。

劉敏蹲在甄熠跟前掐了掐他的人中穴,翻看了他的眼球;忙對一旁的呼延瑾兒喊了一聲“呼延小妹火去找紅雲,讓她將敏子配製的刀槍藥和針劑拿過來救命!”

紅雲、綠杏、藍梅、白雪四人很快隨呼延瑾兒趕了過來,劉敏從藍梅背的“紅十字”藥匣子裡面拿出一針針劑,這是劉敏透過量子技術從後世傳過來的強心針,給甄熠注射之後甄熠很快睜開眼睛。

劉敏讓紅雲當場撥開甄熠被鮮血汙染了的衣裳,給他身上幾處被箭簇射傷已經潰爛的地方上了藥膏;甄熠能坐在丹樨之上給皇上稟報軍情了。

宋真宗見劉敏當場施救讓瀕臨死亡的甄熠清醒過來,心中十分激動;站在甄熠身邊和顏悅色道“將軍怎麼會成這個樣子?”

甄熠見皇上站在自己身邊問話,掙扎著要伏地叩頭;宋真宗對王繼英道“王大人你扶著甄將軍,免除一切禮節禮儀讓他躺在地上說話!”

甄熠淚流滿面道“聖上英明,遼軍2o萬大軍南下;末將固守的遂城已經被困多日,派了好幾波子快馬給京城傳遞報警塘報;但卻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無可奈何末將只好親自趕回京城報信,但一路上遭遇幾波子遼軍攔截差點送了性命!”

宋真宗大驚失色,伸長脖子嚥下一口唾沫道“甄將軍說你趕回京城一路上遭遇好幾波子遼軍阻截,沒來由遼軍已經潛伏到汴京城下?”

“遼軍潛伏汴京城下末將沒有現,但黃河北岸的封丘、酸棗、陽武都有遼軍活動!”

甄熠話一說完,便見王欽若從班部叢中搶出來;雙手握著笏板向真宗皇上躬身一禮道“啟奏聖上,甄將軍剛才說的遂城方面已經派好幾波子快馬向京城傳送軍情塘報,可是皇上竟然一點都不知道;一定是寇老西扣押下來,寇老西有欺君之罪應該馬上拿下!”王欽若一下子把矛頭指向寇準。

這時候的寇準和畢士安是執宰丞相,而寇準在樞密院幹過;無能的王繼英掛著樞密使的頭銜卻難能勝任,因此樞密院的事一直由寇準打理。

王欽若這麼一說,等於是挑起曠日持久的南黨、北黨之爭。

南北指的是以長江為界,長江以北的俗稱北黨;長江以南的便是南黨。

南北兩黨是大宋朝廷兩股各有特長的政治勢力,兩股政治勢力的爭鬥恐怕從唐朝已經開始。

唐宋之際,南方社會經濟與文化的迅展;造成中國封建社會經濟地理與文化地理的根本改觀,同時給南北中國政治力量的對比帶來了深刻變化,從而使當時地主階級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衝突表現出鮮明的南北分野的特色。

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由西北移向中原,再由中原移向南方,這一循序漸進的展,包含了極為複雜的內容。

五代以前由於南方較為落後,所以基本上是南方接受北方的影響;五代以後由於南方的展,這一趨勢出現了逆轉;南方開始更多地影響北方。

這一進步,意味著北方地主階級集團傳統的優勢地位;先是政治優勢地位的喪失。

因此,這一進步絕不可能被北方地主階級集團所輕易接受。

唐宋之際大多數北方人士對這一進步,特別是對南方政治勢力的崛起採取了一致的敵對態度。

北方人士如此,南方人士也不會自甘菲薄;雙方從各個角度、利用各種手段展開攻擊,其勢頭之猛烈、目標之明確、陣線之清晰,前所未有。

唐宋之際持續三百年之久的南北政治勢力的鬥爭中,先說唐代後期永貞革新運動是南方人爭取全國政治地位的初次嘗試,因為革新派的主要人物的二王(王叔文、王伾)是南方人。

以後又是真宗朝以寇準為的北黨和以王欽若為的南黨的博弈,接下來才是神宗朝王安石變法中以王安石為的一派,同以司馬光為的另一派之間的尖銳對立。

王安石變法中的改革派核心人物王安石、呂惠卿、章惇、曾布等人都是南方人,而反對派的中堅人物司馬光、文彥博、呂誨、程顥等人都是北方人。

大宋的開國皇上是北方人,他從一開始就輕視南方人;曰“不用南人為相。南人不得坐吾此堂。”

宋真宗登基後欲讓臨江軍人王欽若為相,大臣王旦即以“祖宗朝未有南人當國者”為理由大加阻撓。

王旦死後王欽若始大用,牢騷說“為王公遲我十年作宰相!”

王旦以識人善任著稱,尚需找些公議一類的理由搪塞;不敢過分露骨。

寇準則公開以北人自居,排斥南人,肆無忌憚。

撫州人晏殊,七歲以神童其薦。真宗召其與進士千餘人並試廷中,晏殊神氣不懾,援筆立成。真宗嘉賞,賜同進士出身。寇準不高興,曰“殊江外人!”宋真宗反駁說“張九齡非江外人耶?”

寇準又說“南方下國,不宜冠多士。”結果北人蔡齊奪魁。寇準出院,居然對同僚誇耀“又與中原奪得一狀元!”

這種狀況,使得在朝南人如履薄冰,戰戰兢兢,始終有一種“弱羽驚弦勢未安”的惆悵。

但是,南方政治勢力的展,並非統治者個人意願所能阻止。

自真宗破例以王欽若為相,其後居相位者五十四人,而南人有二十九,過了半數,與唐代僅佔十分之一相比,不可同日而語。

王欽若字定國,臨江軍新喻(今江西省新餘市東門王家)人;淳化三年(992年)進士甲科及第,累官知制誥、翰林學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