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西征(23)(1 / 2)

昭武校尉王千帆率領2oo名豐禾倉官兵在梁鼎、火水牛、王陽、趙季四人帶領下向湋河川道急急而趕去。

走到斜插北岸的硬溝套跟前,忽見前面走來一幫人來;你看這幫人怎個裝扮披甲戴盔,虎視眈眈;每人手中都有一把突厥彎刀。

突厥彎刀中原軍隊很少佩帶,卻是草原遊牧族的必備兵器;草原遊牧民族尊稱匈奴為先祖,而匈奴誕生在秦漢年間;曾經是中原王朝的勁敵。

千古一帝秦始皇統一了華夏後為了對付不斷騷擾邊境的夷狄,動員全國民力修築了長城;還派心腹大將蒙恰和皇太子扶蘇在北地駐紮防守。

漢武帝劉徹即位後對邊患不斷的匈奴起了懲罰性的徵,衛青、霍去病甥舅倆無愧於華夏民族的精英;率鐵蹄在茫茫大漠對匈奴起前所未有的大反擊。

但漢武帝只是趕走匈奴卻沒有消滅,他的曾孫劉病已;這個一出生就被祖爺爺關進監獄的百病纏身者卻青出於藍而勝於,即位第二年就16萬大軍對匈奴進行決勝性的清算;將漢家疆域北擴至北冰洋,東至九州半島,南到印度支那,西到裡海的廣大疆域;面積達256o萬平方公里;是華夏曆史上最鼎盛的朝代。

劉病已就是大名鼎鼎的漢宣帝劉詢,劉詢創造了華夏有史以來最大的疆域;讓外交家常惠在西域立了一通石碑名曰“定胡碑”。

定胡碑的出現,使匈奴人折服了大漢,大漢顯現出華夏民族不可侵犯、驍勇善戰不可戰勝的威力和勢態。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是漢宣帝朝大將陳湯吟唱出的天籟之音。

匈奴消亡後出現了突厥,接著又是鮮卑、羌、契丹,這些遊牧民族跟匈奴有千絲萬縷的承接關係,均稱是匈奴後裔。

匈奴的後裔展到唐朝出了一隻勁旅——突厥,突厥人的冶煉技術已經相當成熟;製作出來的突厥彎刀成為日後族群的殺戮利器。

梁鼎見迎面而來計程車卒手拎突厥彎刀,慌對身邊的指揮使昭武校尉王千帆道“王大將軍,前面來的隊伍是契丹韃子!”

梁鼎冷不丁的話語使王千帆驚詫不已,趙季接上樑鼎的話道“我們奉敏姑娘,不,奉徵西招討使盧成玉大元帥的命令趕來豐禾倉報訊;就是通告大將軍契丹韃子來襲朝廷糧倉的事,沒想到他們來得這麼快!”

王千帆聽完梁鼎和趙季的稟報,定了定神向前看去;果然見六七十人的隊伍揚長而來,士卒們人人雄壯,個個剽悍,手中的突厥彎刀在陽光的照射下輝放著刺眼的光。

王千帆沉吟一陣看看周圍的地形,立即命令2oo兵士搶佔硬溝套有利地形隱蔽起來。

札幌伊盟65人僥倖從鸚鵡洲上的小木橋過湋河後卻犯了暈,不知道趙元佐的具體方位在那裡。

札幌伊盟和手下幾個小頭目緊急商議,一個小頭目道“于越大天王讓我們從東邊包圍宋國太子趙元佐,可能是形勢緊迫沒有太講明白具體方位;不過小人以為,宋太子會在我們西邊!”

札幌伊盟見小頭目說得是是而非,冷哼一聲道“你這模稜兩可的話等於沒說……”

說言未了,便見了哨來報;說前面溝套裡有人頭移動好像是宋軍。

札幌伊盟一聽,立即斷定這是宋國太子趙元佐的人馬;神情立即亢奮起來,將手中的突厥彎刀向前揮了一揮下達了進攻命令。

札幌伊盟率領的65人全是鐵林軍,鐵林軍在馬上是爺;下了馬卻只能做孫子。

但札幌伊盟想搶佔頭功,命令兵士肆無忌憚地向硬溝套衝殺過去。

王千帆見契丹韃子衝殺過來,命令兵士隱蔽在草叢樹林中用弓弩殺傷敵人。

北宋的弓弩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兵器坊的能工巧匠用多年的經驗創造出了弓弩類遠射武器的巔峰之作——三弓床弩。

三弓床弩又被稱為八牛弩,宋朝人把這種威力巨大的大型弓弩稱為床弩;一架弩炮往往聯裝兩張弓或三張弓,利用多弓的合力射箭矢,勁力勝於以前的所有弓弩。

三弓床弩射程為15oo米以上,強弩射一箭矢單是上弦就需要百餘人採用人力絞軸張弦;而射就需要7人之數。

當然三弓床弩是大型弓箭,慣常用於守城;長途奔襲、短途鏖戰很少使用。

三弓床弩被世人稱為一槍三劍箭,外形像標杆槍似的;三片鐵翎就像三把劍一樣,看著也嚇人。

三床弓弩相當於後世的火炮,但火炮的最大射程可以達到5oo公里比三弓床弩高出一百倍;如果說三弓床弩是火炮的先祖還講得過去,因為火炮就是在三弓床弩的原理上展起來的。

三弓床弩的瞄準和射必須有專人負責,需要強壯的大力士用巨型斧頭砸下作為射弓箭的機關來完成床弩的射;這類士兵被稱為床子弩手。

三床弓弩弩臂上有七條矢道,居中的矢道放長槍似的巨箭,左右各放三枝略小的箭矢,瞅準敵軍時一下子射出去。

三弓床弩還可以射攻城專用的箭,箭支如果是標槍的話;射程之內射可以直接釘入城牆裡面,成排成行的箭牢牢的釘在城牆上;攻城士兵可以藉此攀緣而上攻佔城頭。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