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突厥擾邊(1 / 10)

小說:唐朝的成語 作者:貓怕涼

回到長安的魏徵一肚子氣,要求李世民嚴懲姬雲貪汙一案

李世民給魏徵看姬雲查出的山東官員貪汙土地地契和供罪狀紙

魏徵邊看邊說“此事臣早已知曉,已安置臨時替補妥善安排,以保證府衙正常運作”

“善!愛卿做得很好”

“壞了,讓那小子氣糊塗了,這些貪墨土地案中,姬雲他可勒索了不少財物,都被拉海邊去了。如今應該在那淳于難處。陛下應儘快追回髒物才是”

“想必都是糧食木料之類的吧!那卿家以為誰去能從他嘴裡扣出來呢?”李世民話鋒一轉“這些貪墨官員大多與山東世家有牽連,你以為如何?”

“陛下,臣直言,此案需妥善處理,恐山東再起禍亂”

讓魏徵去山東賑災,就是因他與山東那些世家關係匪淺。有他從中周旋,讓世家放糧賑災就容易得多

魏徵去安撫世家,姬雲去給世家放血

世家已經咬著姬雲犯錯的由頭不放,看李世民什麼態度

這種對抗,深度來說就是軍事貴族的關隴集團和政治貴族的山東世家集團的博弈

李世民背後依靠的是關隴集團,他既想擺脫關隴集團,又想消滅世家集團

左右橫跳就是刀尖上起舞,其中兇險不可言喻

姬雲霍霍了不少山東世家貴族,但是沒有觸動五姓七家任何一家。頂層的永遠在頂層,下面的世家也是他們剝削的物件,一些皮毛而已

所以姬雲明著搶劫,五姓七家並不放在心上,一些皮毛而已。都是按照規矩明著來博弈,你出招我接招

為了依舊掌控山東,現在山東被姬雲揪出來的官員名額才是博弈的最終目的

丹、延、北永等州出現了雹災,姬雲嘗試用大炮驅散雨雲後返回威海港

姬雲沒有回京覆命,李世民對於姬雲定罪一事上的持續拖延之下,大量庶民出身的候補官員得以啟用提拔,他們拿著任命書,火去山東任職地上任去了

於是在九月初,中書舍人李百藥請再出宮人。理由是大唐多難,皇家帶頭節儉,以身作則,縮減宮中用度

說來說去,李世民同意了,命尚書左丞戴胄和給事中杜正倫在掖庭西門簡選宮人,前後放出宮女又達三千餘人

這宮裡人又少了。這下宮裡的人加工羊毛,收益如何保證?

這正是世家的主意,羊毛計劃中進一步壓縮李世民的收益,宮人越少,甚至能把皇家的那一份全部剔出來

要知道羊毛生意是世家一部分,六部一部分,皇帝一部分,以及姬雲一部分

只要保證姬雲的那部分,他就不會掀桌子散夥兒。羊毛計劃的軍事用途,使得就算全部吃掉李世民的那份額也沒事。

李世民同意釋放宮人的態度,就是一個訊號。以五姓七家為的世家也放棄了姬雲查處的那些山東官員

土地歸還原主是不可能的了,只會重新分配。至於怎麼分,那又是一場博弈

但是突厥突然擾邊,朝臣有請修古長城者,太宗曰:“朕方為公掃清沙漠,安用勞民遠修障塞乎!”

萬里長城,被譽為中國古代第一軍事工程。它始建於周朝,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是最早的關於長城的典故。早在公元前7世紀的春秋時代,楚國最早修築了防禦別國入侵的“楚方城”,揭開了中國歷史上記載的長城修建的帷幕;戰國時期的齊、魏、趙、秦、燕和中山等國也相繼修建了“諸侯互防長城”。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掀起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修築長城的狂潮,動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佔當時全國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東漢哲學家桓譚在《新論》中載到:“夫以秦始皇之強,帶甲四十萬,不能窺河西,乃築長城以分之。

漢朝繼續對長城進行修建,以抵禦北方匈奴的侵襲。從漢文帝到漢宣帝,築成了一條西起大宛2師城、東至鴨綠江北岸、全長近一萬公里的長城,其中在位時間最長的漢武帝更是修築長城的積極推動者。

此後的東漢、北朝、隋朝等也沒有停歇下來,這其中僅隋楊堅父子統治的38年裡就曾大規模修建過5次之多。

宋朝時期,宋太祖宋太宗兄弟都是修築長城的積極倡導者,據史學家考證:現在位於山西忻州市岢嵐縣境內的宋代長城,乃是楊業之妻佘太君的從弟、宋朝名將折御卿所修築。到了明朝,再次創造了修築長城的高潮,現存留於世的就是明長城,主要由張居正部下戚繼光所督築。至清朝,清康熙帝下令:永不築長城。至此,大規模修築長城才告一段落。

儘管如此,小打小鬧卻始終沒有停歇,並沒有做到所謂的“棄長城而不用”:康乾年間的清政府曾修築長城個別關口和城牆,對山海關等重要關口和長城段,都有相當規模的修繕和使用

中國史上真正沒有修築長城的只有兩個朝代:唐朝和元朝

李世民拒絕修建長城,既然擾邊,那就打你個王八蛋,令兵部集結大軍立刻出關迎敵

九月中旬,唐軍與突厥互有試探。唐軍騎兵在草原上與過量的突厥騎兵對線沒什麼優勢,突厥騎兵對著依靠長城優勢的唐軍也一籌莫展

雙方都是小規模戰事不斷,但是局勢越緊張。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大面積衝突

李世民是天生的軍事家。變態到他自己都不知道他自己是個變態。

偉人曾說過:自古能軍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爾

冷兵器時代的軍事天才,都是天生的。霍去病,李世民都是這樣。

李世民十六歲之前幾乎是空白,最多是跟著父親有個見過識廣的定義。給韓擒虎一個提議不費一兵一卒退走過萬突厥騎兵。可這之後,

十九歲,淺水原之戰,滅西秦。

二十歲,平劉武周宋金剛,收復太原,河東大捷

二十二歲,虎牢關大戰,一戰擒二王,問鼎中原,定李唐天下一統之勢

二十三歲,水淹七軍,平定河北山東

二十五歲,平楊文幹叛亂,擊退突厥

而且李世民打仗從來都是以少勝多,這還不變態?

二十七當了皇帝。現在突厥擾邊,他僅從戰報便猜測敵軍動向,給出建議計劃讓前線將軍參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