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鄉里四月閒人少(1 / 2)

綠遍山原白滿州,子規聲裡雨如煙。

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這是後世的南宋詩人翁卷描寫自己家鄉四月的場景,正好可以用來表述復望裡現在的忙碌景象。

這幾日蠶繭既入簇,婦人們開始忙著趣繰剖綿,紡絲織布。

又有時雨連降,男人們在田裡忙著種黍和稻,因此家家戶戶都在忙碌不停。

有些家戶人手不足的,婦人們做好採桑喂蠶工作後,還要負責幫家裡運稻苗,有時男人們實在忙不過來,婦人們還要幫著插秧。

此時又是收蕪菁和芥菜的時候,而種植這兩種作物的家戶,還要分出人手來收穫它們的根莖,然後還要重新種植其他作物。

不僅如此,四月,萬物競相生長,雜草的長勢自然非常旺盛,這時可沒有除草劑,全靠人工除草,因此,這田間除草可是一個大工程。

當然這雜草也不是一點用途都沒有,家裡有牲畜的可以,可以餵養。或者等雜草曬乾以後,燒成灰,撒入田地中,用來肥田。

現在可沒有燒秸稈汙染環境一說,草木灰是一個天然的肥料,對百姓來說,是一個省時省力的方法,要不然這些雜草種子,可是不好處理呢。

總之,鄉里到處都是忙碌的身影,有人忙完這項,忙那項,每日早出晚歸,可是一點空閒時間都沒有。

當然這一切對吳詠來說,卻是沒有任何影響,每日還是堅持以往的習慣,練習騎射和讀書習字,這並不是他偷懶不想幹活,而是他家的那五十畝農田跟五十畝果園,都由伏牛山腳的流民群接手了。

現在那些流民已經不能再稱為流民了,經過兩個多月的不斷展壯大,他們已經建立起十二座山寨,每個山寨差不多都有四五十戶人家,總人口更是達到驚人的六七千人,比復望裡的人數多出六七倍之多。

不過這麼多人生活在這,僅僅靠那個煤礦,可不夠,為此他們還開荒了千畝山田,先種植一些容易成活的作物,養上一兩年的土地,再種植糧食作物。

對此,吳詠沒有任何意見,只要求他們看管好,他種植的那些新型種子。

楊冀等十二位寨主自然是拍著胸脯保證,一定會完成仙君交代下來的任務。

沒有田地的束縛,吳詠雖然落得個清閒。但這幾日他可沒有閒著,一直在琢磨在自家打一個壓水井的事情。

為此他畫了兩個簡易圖鑑給楊冀,讓他那邊用生鐵幫忙打造一套打井的工具和一套壓水井。

其實這壓水井的原理非常簡單,上面有一個活塞,下面有一個閥門,這個活塞和閥門都是一個單向閥,使空氣往上走而不往下走,活塞往上走時,閥門開啟,可以將下面管子裡的空氣抽到上面空腔來,活塞往下走時,閥門關閉,空氣從活塞邊上冒出來,如此迴圈將下面管子裡抽成真空,水就在大氣壓的作用下,被抽上來了。

吳詠打算用牛皮做活塞,銅片做閥門,至於上水管,就用鐵管,裡面刷一層油漆。

時下的油漆都是漆樹的樹汁製成,為天然塗料,可不是後世那種有劇毒的工業油漆。

經過多日準備,今日一切準備就緒。

“兩位叔父小心一些,你們不需要太過用力,只需用木棍帶著鐵桿轉動即可,下面的鐵鑽頭會將泥土捲上來。”

兩位壯漢點點頭,剛開始吳詠找他們打井時,他們想也沒想就答應下來,沒想到來到吳家院中,卻現只有他們兩人來打井時,不禁有些傻眼了。

他們以前打井,都是用小鏟子,一點一點刨土,費時費力,往往都是全體鄉親一起出力,才挖好一口井。今日只有他們兩人來挖井,這要挖到什麼時候!

就在他們猶豫時,吳詠講解了今日要挖井的工具使用方法。

兩人這才恍然,原來吳詠知打算用鐵鑽頭挖一個井口只有寸寬的水井啊!

他們也是第一次挖這樣的井,頓時興致盎然起來。

隨著井中泥土不斷被鑽頭帶上來,很快就出現了水跡。

吳詠沒想到這時的地下水竟然如此豐富,這才挖不到兩米就出水了。不像後世地下水嚴重枯竭,打十多米的井都不見水。

吳詠讓兩人又多打了一米多,這才喊停,然後跟那位打造壓水井的鐵匠一起安裝起來。

先是安裝最下面的那個橢圓形鏤空狀的鐵餅,這是防止泥土堵塞管道的。接著將鐵管放下去,開始安裝上面的壓水井。

等一切完工,吳詠走到壓水井一側,抓住壓手柄,開始一上一下,用力壓著。

只聽‘咯吱’幾聲,似乎有水流開始往上冒了。為了加冒水,吳詠又讓郭氏將一瓢水倒入壓水井中。

隨著這瓢水的倒入,很快便聽到‘咕咚’聲,這時便有水開始流了出來,隨著吳詠不斷抬起放下壓手柄,水流源源不斷地從壓水井中流出來。

剛開始還有點渾濁,隨著底下的地下水不斷更換,上面壓水井中的水也開始清澈起來。

“詠兒,這水是怎麼冒出來的?”站在一旁的郭氏有些不懂,直接看傻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