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劉悝認罪(1 / 2)

南皮古屬兗州地。南皮之名起於春秋。

據史料記載,北方少數民族山戌攻打燕國,燕向齊國求救,齊桓公救燕北伐山戎至此,築城制皮革,稱為皮城,由於在它北面的章武有一座“北皮亭”,所以稱此城為“南皮”。

據傳商朝時,姜太公曾隱居此地垂釣。

東漢延光元年一二二年,勃海郡府遷到南皮。之後南皮便一躍成為天下知名城邑之一。

後來渤海郡升級為渤海國,作為王城的南皮,自然也是經歷數次擴建,城堅池深,人口眾多。

今日一早,南皮縣,城門口,成千上萬的百姓正排著隊,準備進城。

忽然遠處揚起一片塵土,然後有數十騎出現城門口,並朝著百姓大喊道“朝廷使者駕臨,閒雜人等,迴避。”

百姓們急忙收拾好自家的行囊,讓出一條道路來。遠遠就看見一隊精卒護衛著三輛裝飾奢華的馬車緩緩向這邊走來。

這些精卒甲冑明亮,一看就不是凡物,想必身份也不一般。

還有當先一輛的馬車上方,“劉”字旗迎風飄展。

有見多識廣計程車人立刻驚撥出聲“這是皇室的旗幟,可以代表天子出行,想必這次來的人貴不可言!”

周圍的百姓聞言,也開始議論紛紛起來。

“來人是誰?這麼大的依仗,南皮難道是出了什麼重大的事情嗎?”

“你問我,我問誰去?最近剛忙完秋收工作,我還是第一次進城。”

也有消

息靈敏的人士小聲說道“我聽說是渤海王出了事情,他的王府已經被刺史大人派士卒看管起來,尋常人都不得靠近半步。”

“真的嗎?若是如此,那就太好了!自從前幾年渤海王重新住進王府,咱們渤海郡百姓的日子真是一年不如一年。”

“可不是嘛,我家今年收穫之後,扣掉各種官府收的稅,餘糧都不夠吃到過年的。”

“我聽說隔壁河間國的百姓說,他們今年減免了不少賦稅,甚至還有朝廷的補貼分下來。”

“我也有所耳聞,據說這是朝廷統一的政策,莫不是咱們的補貼都被渤海王貪汙了!”

“有這個可能!咱們先看看再說,不行的話,大夥一起向朝廷的使者舉報……”

這時有人突然指著城門大喊道“快看!南皮城有名的幾大家族族長都出城來迎接使者了。”

“真是啊!鮑家、歐陽家、刁家、石家都來人了。為的還是冀州刺史劉焉。這個時候沒有看到渤海王的身影,想必他一定是出事了……”

“走,咱們跟著朝廷的使者,這下有熱鬧可看了……”

眾人轟然應好,隨即黑壓壓一片跟在朝廷的車隊後面。

“怎麼回事?亂哄哄的,吵得人不得安寧!”

劉祖掀開車簾,向騎馬護衛一旁的將領問道。

將領立刻回道“大人,後方是渤海郡的百姓聽聞朝廷要問責渤海王,都跟在後面看熱鬧。前方是冀州刺史劉焉帶來一眾

士人在迎接大人的到來。”

劉祖一愣,嘆氣道“這渤海王劉悝還真是不得人心啊!”

說著,他便揮揮手,“不要理會他們,當務之急是趕緊辦完事情,回洛陽交差。”

“喏!”將來應答一聲,隨即策馬上前道“大人說了,先把要事,其他事情,稍後再說。”

劉焉等人不禁面面相覷起來,隨即也主動讓開道路來。

等馬車過去,緊隨馬車後面。

小半個時辰後,一行人來到南皮的府衙中。而府衙中的一眾官吏早已被劉祖帶來的人接管。

諸侯王在東漢時,只領食邑,而無任何實權。王國內政事歸於國相(另有國傅,地位與國相相同,但只掌教導諸侯王之事,不參與政務),軍事歸於中尉(王國內還設郎中令掌王宮內的護衛。這兩點與普通郡不同)。

朝廷禁止官吏私自到王國和侯國中任職,所有王國和侯國的官吏均由朝廷統一任命。

因為涉及到宗室顏面,現場除了大鴻臚卿袁隗、宗正卿劉祖、廷尉陳球和冀州刺史劉焉四人,其他人都被清理出去。

這次表面上雖然袁隗持節處理渤海王一事,實際上還是以身份最高的劉祖為主。

眾人分主次做好之後,陳球便起身對劉祖行禮道“宗正大人,而今時辰已到,可否升堂?”

劉祖點了點頭,他拿起驚堂木,裝模作樣地往桌面上拍了一下,清了清嗓子,道“今日本王在此審理渤海王劉

悝謀反一案,因此案涉及到宗室,事關重大,天子派我等三人來審理此案,以示公正。升堂!”

劉祖話音剛落,陳球便接過話頭,道“帶犯人上堂!”

“且慢。廷尉大人,你所說的犯人是指何人?”劉祖摸著鬍鬚,頗為疑惑地問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