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內部競爭(1 / 3)

19世紀,工業高展和對外殖民給歐洲大6帶來了大量財富,城市新貴也如雨後春筍一般冒了出來。

但想要讓錢越變越多,那就不可能這麼放著,需要尋找投資目標。19世紀後半葉到2o世紀早期,國債還沒出現,金本位受限於黃金產量,通脹非常穩定,那就是沒通脹。

在低通脹甚至偶然通縮的前提下,值得投資的東西其實並不多。

除了基礎設施建設的信託基金、政府債券、各類企業融資、房產出租外,只有投身進各類副業撈外塊。股票、黃金就是一潭死水,奢侈品牌才剛起步,遠不如放進銀行吃利息。

但因為經濟中的不確定性,投資回報率波動極大,再加上法律和科技的不健全,一些融資和信託基金存在大量漏洞,很容易出現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情況。

這樣的背景下,使得許多人熱衷於購買比如葡萄酒和珠寶之類的硬通貨,至少能做到不虧錢。

而相比這些東西,藝術品的特殊氣質就顯得格格不入了。

不管是19世紀的法國巴黎,還是21世紀的美國,藝術品市場都顯得格外脆弱。其最主要最根本的問題在於,藝術品沒法提供除了藝術本身之外的任何好處。

說白了就是拿著沒用。

這一點比起“低流通性”、“低透明度”、“高交易成本”和“無法做到標準化的鑑定估值”,更讓投資者望而卻步。

即使19世紀對藝術品的追求達到了狂熱的地步,即使人人都願意進入拍賣行看看有沒有自己支付的起又心儀的作品,但真正能賣上高價的東西屈指可數。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買下它的人在認為它不會貶值後又確實足夠喜歡它,而不喜歡的則不會過於浪費自己的金錢。

其實就算到了現代,藝術品是否值得投資都受到廣泛爭議。或許靠著複雜的資料模型可以支撐“藝術品能成為有效投資”的觀點,但仍然無法避免“無法用類似股價走勢圖來衡量藝術品審美意義上的無形屬性”這一缺點。

但這和卡維無關。

他不瞭解歷史,也不懂藝術,但卻明白藝術品的升值空間。

有了這層邏輯關係,卡維考慮銀行那不足3%的利息,藝術品的長期收益必然勝出。再加上大量購買其他物品也能澹化他對東方藏品的執著,何樂而不為呢。

卡維兩眼看著拍賣桌上的二號拍品[莫扎特兩小步舞曲的手稿],舉起了手“6oo法郎。”【1】

“左手邊這位先生,繼續出價6oo法郎!”貝爾納在見到玉女筆託被卡維用近乎兩倍估價的金額收入囊中後,意識到今天會是個好日子,“還有沒有要出價的?”

兩位皇后很驚訝,為什麼卡維會執著於一個死人的手稿,即使對方是當時的天才音樂家,但留存下的音樂才最重要。

“他是奧地利人,皇后陛下。”卡維笑著說出了自己的理由,“見到它的時候,我就決定要將它送回奧地利。”

“還真是個念舊的人。”

6oo法郎顯然已經到了全場的臨界線,沒人願意出大價錢買下這麼一張黃的樂譜。隨著貝爾納的落槌,這張手稿也落入卡維的手中。

緊接著的第三件[清朝士兵衣裝武器配飾]和第四件[小銅龍],也都被卡維以兩個5oo法郎買下。

直到第五件[梅森瓷茶杯碟],終於被坐在一旁的尹麗莎白以1ooo法郎拿下“我對這家的瓷器毫無抵抗力,就像你們對東方藏品沒有抵抗力一樣。”

“我明白這種感覺。”歐仁妮笑著安慰她說道,“不過我今天算是遇到對手了,卡維醫生恐怕是想把除了尹麗莎白不要的那些東西全部帶回家。”

“下一件,今天的第六件拍品,[聖西門農場的飲酒者——歐仁·布丹作品]。”【2】

貝爾納介紹道“這幅作品是新興的印象派畫風,很難在畫面中尋找到人物的輪廓,在如今的巴黎褒貶不一。由於賣家對此畫的價格有一定要求,所以起拍價定在了3oo法郎。”

印象派......

卡維腦海裡想到的就是莫奈,其他人就不清楚了。但鑑於價格實在便宜,他還是舉手叫了一次價。也就是因為這次叫價,油畫再次進了卡維手裡。

才45o法郎?

卡維無法想象,周圍人也無法想象,因為歐仁·布丹沒什麼名氣,聽上去更像個窮困潦倒的新人。底價收走就已經相當不錯了,如果能去畫展,說不定價格更低。

畢竟1oo法郎就足以讓一個普通畫家活上好些日子。

但最後落槌的貝爾納並沒有宣佈卡維獲得了這幅油畫,因為艾利准將提出的保留價格為6oo法郎,只能流拍。

流拍是拍賣會上常有的事兒,貝爾納早就習慣了。何況當初他給這幅畫做評估的時候也只給出了4oo法郎的估價。想要再高,那就只能是意外因素造成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