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比才之殤(1 / 3)

簡單的切開引流只要量夠大,量變就會變成質變。況且想要在短時間內形成那麼大的膿腔,表明病人本身就應該有一些基礎疾病,這也為質變創造了條件。

切口多,流液量也大,大量炎性物質刺激切口,加上生理鹽水、紗布之類侵入物品的刺激,讓阿莫爾本就捉襟見肘的麻醉管理變得雪上加霜。

血壓、心率和呼吸就是唯三能拿來判斷身體情況的指標。

任何一個亂了都會讓卡維心緒不寧,生怕一個不小心病人就死在手術檯上。

但在觀眾席上的其他外科醫生卻沒有這種心情。他們一直把麻醉當成一種高勝率的賭博。只要不出意外就不會出意外,如果出意外那就只能病人自認倒黴。

他們的認知和半年前的維也納一樣,醫生就是麻醉的旁觀者,可謂不知者無畏。

對於這方面的內容,卡維儘量少講或者索性不講。主要還是內科橫向牽連太多,涉及還沒現的生理、病理、生化、細胞生物、組胚層面許多理論,講清幾乎不可能,他也沒這個能力去論證和講清。

卡維要做的就是事實供述,成為一個現者,然後讓那些願意鑽研理論的大老們去慢慢研究。

“心率快,血壓低,病人很有可能出現了休克。”卡維停下了手裡的手術刀,等待阿莫爾的複測,“我從維也納帶來了一種藥劑,能穩定住血壓,同時也能用於區域性止血。”

“血壓......我一直不明白血壓的意義,卡維醫生能否告知?”

“心臟需要向外周泵血,這就需要施加一個壓力,也就是血壓。”卡維簡單解釋道,“一旦壓力過低,血液就無法順利進入身體其他組織,也就不能......”

接下去就是血液攜帶氧氣,以及身體組織耗氧代謝產生能量,再然後就是帶走二氧化碳,並且完成血液迴圈和呼吸。

這種現象很早就被現了,但就和當初在維也納遇到的情況一樣,這些巴黎外科醫生還無法理解血液的真正作用,甚至連人類需要的是氧氣都不知道。

“血壓上來了,123/77。”

“五分鐘一測。”

“好。”

卡維重新拿起手術刀,沿著皮紋依次向下做切口,互相之間間隔5cm左右“沒有血液迴圈,人就和死了沒兩樣,事實也證明了,血液過度丟失和心臟停跳都會導致死亡......吸引器。”

還是相同的步驟,切開,引流,灌洗,修剪壞死組織,最後該止血止血。只是腿部膿腔不大,單靠吸引麻煩了些,更多還是用紗布探入做吸收擦拭處理。

總體而言,在合理的麻醉管理之下,手術幾乎沒有難度。尤其像卡維這樣的急診外科醫生,只要保證生命體徵,排膿就和開龍頭放水一樣簡單。

真正的關鍵還在於排膿之後的恢復。

所謂收放自如,能切亦能恢復,這才是現代外科。

“不知道諸位有沒有見過雙氧水,也就是過氧化氫溶液。”卡維讓赫曼從準備臺上取來一個玻璃瓶,“這是我今天上午去巴黎化學研究所要來的,濃度在3%左右。經它清洗後的傷口,能大大降低潰爛機率。”

卡維又帶來了一種全新的“藥物”,所有人都湊上前想仔細看看這瓶藥水的神奇魔力。

赫曼開啟玻璃瓶蓋,將帶有刺鼻氣味的雙氧水澆灌在了病人的創面上。瞬間,面板表面出現了大大小小的氣泡甚至是泡沫,就像金屬遭到了腐蝕一樣。

“這......用這個東西真的沒問題麼?”

“好誇張的反應。”

“別緊張,只是很正常的化學反應而已。”卡維沒有說清其中的門道,只解釋道,“雙氧水不穩定,能抑制細菌生長,從而達到降低潰爛的形成。”

因為巴斯德教授就住在巴黎,而他的學說也建立在了細菌生長的基礎上,所以眼前這些醫生對“細菌與傷口潰爛之間的關係”這一課題的接受度還算不錯。

至少要比當初在維也納輕鬆得多。

赫曼遵照卡維的吩咐,把一整瓶雙氧水全澆在了病人的切口和膿腔裡。然後再用稀釋後的亞甲藍做二次沖洗,反覆兩次之後,最後才選擇生理鹽水。

整個手術區域就像剛下了場大雨一樣,而手術也到了最後的收官階段。

“不知道諸位懂不懂負壓引流。”在助手給病人做清洗的時候,卡維向眾人展示了自己的自制vsd,“選用天然海綿覆蓋在乾淨的切口上,由一根剪出若干小孔的橡膠管為連線,將切口內的滲出液引入被抽成負壓的玻璃瓶裡。”

“這是為了保持乾燥?”

“對!同時也是將切口與空氣隔絕開的最好辦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