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金融禿鷲(1 / 2)

小說:相寶2:秘物 第728章 作者:炎宗

6月13日週一,英鎊匯率繼續探底。

上午十點,大華銀行倫敦分部,會同新加坡德銀投資倫敦分公司,倫敦菲利普斯基金等三家機構,召開聯合新聞佈會宣佈,將英國央行即英格蘭銀行五月份行的英鎊國債,納入中遠期投資名錄表。

馬奇總裁表示,三家機構將在今年,6續購買不少於一億英鎊的五年期央行國債。

佈會現場一干財經記者,都傻眼了——這絕對是逆市而行的騷操作!要知道,此時的唐寧街那幫老爺們,還沒有就上週五的突性股災聲呢,你一家外資銀行,這麼急著救市?

反應過來的倫敦《金融時報》財經記者卡魯,不等舉手,就騰地站起身來,“總裁先生,是不是唐寧街已經出臺有關救市措施?大華銀行這麼做,是唐寧街救市的一部分嗎?”

“no!這只是我們三家機構在研究之後所做出的的一個投資舉措。”

馬奇的回答,顯然不能讓媒體滿意。

卡魯遂即又問道,“總裁先生,眾所周知,第244期國債的銷量並不是很好,請問,你們三家為什麼會在這個時期做出這樣看起來……不合時宜的決定?是在向唐寧街,還有央行示好嗎?”

英國媒體一向很尖銳,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

英國第一次行國債,是六百年前的英法百年戰爭期間,此後,幾乎每次遇到重大事件都會行國債,用民間經濟來促進國家經濟展。

二戰後曾經停過一段時間,進入七十年代的歐洲經濟停滯期間,英國再度開始行國債。

今年五月份行第244期國債,最大行額為6o億英鎊,為期五年,年利率為7.34%。

如果單純從年利率來看的話,國債的收益率還是不錯的,可是,這一期國債的銷量,並不是很好。原因很簡單,因為英鎊的快貶值,使得英國國債的年利率幾乎被貶值抵消。

沒利潤的事情,又有誰幹?兌換美元坐等升值不是更香嗎?

昨天,盧燦提出購買國債時,曾遭到馬奇、康丁兩人的一致反對,可是,盧燦認為,英鎊匯率已經探底,即將出現折線上行。

理由?盧燦的理由聽起來很不靠譜——他認為,英國及英鎊作為近百年來全球強勢經濟體及代表,唐寧街無論是基於面子還是基於維護英聯邦的向心力,都不會允許出現英鎊低於美元的幣值出現!即便現在的美國生產總值要甩開英國幾條街!

這是一種很不科學的論斷,可是,最終馬奇和康丁還是接受對方的觀點——不接受也不行啊,誰讓對方是大老闆大股東呢?

如果英鎊匯率探底,轉而上行,那麼,英國國債顯然是個很不錯的投資產品。

投資英國國債,不僅能獲得不錯的經濟收益,還能向唐寧街賣個好——你看,我們大華銀行等幾家金融機構,很支援英國央行機構的工作吧!

也就是說,卡魯所說的“示好”確實存在,只是,不好當面承認。

馬奇聳聳肩,“唐寧街和英格蘭銀行是否救市……你應該去唐寧街去詢問。”

聰明的記者又不止卡魯一位,很快,《經濟觀察報》的記者起身,“馬奇總裁,你認為英鎊匯率的拐點,已經出現?”

“我們有理由相信英鎊在過去兩百年積累下的影響力!”馬奇攤開雙手,給出一個似乎意有所指的答案。

儘管三家機構的聯合新聞佈會,新聞相當勁爆,不過,無論是大華銀行還是菲利普斯基金,都算不上倫敦金融市場的“巨”,佈會的新聞只能如石塊投入池塘,一圈圈向外擴散。

在比倫敦早七個小時開市的香江金融市場,已經亂成一鍋粥。

八十年代初,香江金融市場與倫敦聯絡最為緊密,其次是紐約,再次是東京。這次突性的金融波動,又以倫敦最為暴烈,因而,香江金融市場的慌亂,可想而知。

看衰港紙前途的浪潮,如同海嘯般襲來。

儘管已經有周末的緩衝,可是,港幣兌美元的匯率,依舊直接跌破91,閉市時,港幣匯率對美元,創下17%的跌幅,為9.o81。

錢不值錢,存在銀行幹嘛?

一時間,香江多家銀行面前,排起長長的取款或者匯兌的隊伍。與盧燦關係密切的大華銀行、九龍銀行、新鴻基銀行,也不能倖免。

其中,又以新鴻基銀行,處境最為危險。

年初的幾次會談中,馮金喜希望盧燦入股新鴻基銀行,雙方因為對銀行的估值存在較大的分歧,最終作罷。但是,不死心的馮金喜再度提出合作方案——由他主導聯合百利達、美林證券以及德銀投資,組建“option”(期權)共同基金,抗衡英倫在香江的幾家老牌資本。

期權共同基金組建三個月,一直是新鴻基證券在負責操盤。

馮金喜一直以“短線之王”著稱,因而,期權共同基金幾乎都在操作短線,於是,突如其來的爆倉,讓他的團隊,全都懵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