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又臨黑市(1 / 2)

小說:相寶2:秘物 第728章 作者:炎宗

二樓精品倉庫很小,不過,精品率確實要比樓下好太多。

最突出的是字畫,數量竟然達到四十多幅。

這些字畫絕大多數都是清中期名家名作,很有收藏價值。

盧燦將這四十多幅字畫翻看一遍之後,忽然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字畫的作者,幾乎都是跨乾隆和嘉慶朝的清代畫家,或者是嘉慶至道光朝的畫家。

也就是說,這些作品的年代,在“1795線”上下浮動——

呵呵,有意思!

有了這一現,盧燦又將畫作重新看了一遍,再度確認,沒錯。

譬如眼前這幅袁瑛的橫軸《雁歸圖》。

袁瑛,字近華,號二峰,蘇省吳縣人,於乾隆三十年即公元1765年進入宮廷供職宮廷畫師,至乾隆五十年即公元1785年離開宮廷,赴粵省任官,擅長畫山水、花木。

袁瑛去世於嘉慶六年,即公元18o1年。

也就是說,沒有明確歷史考證,這幅《雁歸圖》究竟是1795年之前,亦或是之後。

所以,這幅畫就能賣!

又譬如下一幅杜元枚的豎軸《仕女撲蝶圖》。

杜元枚,字友梅,今蘇省蘇州人,原先在蘇州織造府作畫,於乾隆三十三年即公元1768年進入宮廷供職,兩年後因病離開,他擅長畫人物,作品面貌工細。

《石渠寶笈》中,對他的畫作有收錄,但是並沒有表明他是哪一年去世的。

或許是1795年之後呢?

所以,這幅杜元枚的《仕女撲蝶圖》,也就介於能賣和不能賣之間。

很顯然,董一平和駱兆平想要交好自己,將這幅畫作也拿出來……

還有李秉德的《花鳥畫冊》。

李秉德字蕙紉,號涪江,又自稱龍池山人,祖籍川地,居吳縣(今江蘇州)人,乾隆皇帝南巡時進獻圖冊,隨後進入宮廷供職,擅長畫山水、花鳥。

李秉德去世於18o7年,所以眼前這冊《花鳥圖冊》,算不上違規。

此外,還有花鳥畫家楊大章、梅竹先生6遵書、擅長鞍馬的沈慶蘭、亭臺樓閣畫師馮寧、山水畫師沈貞、義大利肖像畫師潘廷章等等,無一不是橫跨乾隆嘉慶兩朝。

至於二樓小倉庫中,為什麼大多數都是字畫?

其實,也不難解釋。

明清時期,江南文風興盛,有收藏字畫、典籍的傳統和風氣,又因為明清時期江南名畫師很多,也為這些家族貯藏字畫提供便利。

因此,在當時稍微富裕一些江南士林、地主以及商人家族,都會收藏一些字畫以做傳家之寶。

為什麼不是金銀財貨?

其實,這些士林、地主以及商人家族也有貯藏,但是,從上世紀下半葉到本世紀上半葉的百年中,戰爭頻繁,社會動盪,民不聊生,金銀財貨這類黃白之物,更容易變現,找個典當鋪就能換救命的資本,字畫出手的方便性,就要差一些,這就是所謂的“亂世黃金,盛世收藏”。

還有一些家族,寧願典當飾,也不願意出手字畫古籍。

也因此,很多江南百年家族,能流傳下來幾幅字畫,但未必有高品階的金銀飾。

天一閣文物商店,不僅向海外遊客售賣各種“不違規”的文物藝術品,他們也會收購來自民間的各種文物。這幾年,他們66續續收購了不少來自甬城及周邊地區的民間文物,這些文物藝術品中,又以字畫、典籍為最。

典籍肯定逃不脫天一閣文保所,而字畫呢,還能保留下來一部分,成為天一閣文物商店的“小金庫”。

駱兆平真是知道這一點,所以才巴巴地陪著盧燦一起過來。

想明白之後,盧燦嘿嘿一笑,朝兩人拱拱手,“董經理,我在香江有一家小博物館,這次來天一閣,和邱所長他們談定一些合作事宜,順帶著邀請邱所長、鄔主任和駱先生走訪交流,你有空嗎?也跟著走一趟?如果有空的話,我安排虎博那邊過來的交流名錄上,加上你的名字?”

去香江考察,三人是去,四人也是去。

盧燦順口也邀請董一平這個月底前往香江虎博考察交流。

八十年代初,國門初開,很多人都想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可是,想要出國並不容易,不是簡單的有錢就行,稽核很嚴格。

最快也最簡便的方法,就是“海外關係”,虎博以考察交流邀請,無疑是最高效的。

這份人情,回報來得好快!

董一平驚喜且詫異地看看盧燦,不知道該不該答應,又看了看駱兆平。

駱兆平微笑點頭,“老董,有時間就走一趟唄!邱所長有句話說的非常好,我們做文物古董保護工作的,也要睜眼看世界。”

董一平沒推辭,哈哈一笑,“那……多謝盧先生,還有盧夫人的盛情!沒想到,臨老了,還能去看看外面的花花世界。走,三位,去我辦公室歇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