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山寺疑陣暗克砦(1 / 2)

長尾政景迫降半數犀川水賊,在橫山清嶽這個前縂領的幫助下,很快掃清了犀川北岸數座武田方的豪族城砦,給自己和村上義清營造了一個較為安全的後方。

然後遣本多右近允率一偏師,彈壓水賊順流而下,佯斷犀川水道,待吸引住了小山田信茂等人的注意力後,遂縱兵大進,直取距離慄田本城最遠的泰平寺,這座由寺院臨時改成的支砦因位處整個防線最前端,所以駐守兵馬最多。

因越後軍自分兵攻打犀川北岸豪族後,便放緩圍城進度。用兵之道,最忌張弛無度,士卒在大戰前總是精神振奮,防備嚴密,待敵軍退兵後,立刻就會變得困頓疲憊,士氣趨向散漫,這時候就需要將領出來整肅軍紀,但顯然泰平寺的守將並不懂得這個道理,亦或者威望不足以服眾。

果然營砦守將,不出意料的同時中了長尾政景的暗度陳倉之計,明明看著長尾政景一路調兵,是往橫山城而去,卻渾未料到越後軍會兵鋒一轉,卻竟是直撲山寺而來,這時再去求援,已是來不及。

先到泰平寺外的島津規久、時久、忠直三人沒有展開攻寺,而是先將軍營屯在寺廟東、西兩側,扼守住了泰平寺到廣平、上月、懸輪等砦營之間的要隘,隨之,村上義清親率主力,築兵砦前。

島津三人眾、村上義清這兩部兵馬一配合,對泰平寺就形成了一個緊密的半包圍態勢,切斷了寺中對外的求援。

有島津三人眾在寺外扼守住要隘,廣平、上月、懸輪三座支城的武田軍,難以來援,而能指望的只剩灰原、小田原、大田原,三座原砦營這邊的援軍了。

灰原砦的武田軍肯定是不敢輕動的,因為灰原砦緊挨犀水川畔,正好與慄田城互為牛角之勢力,灰原砦的武田軍如敢分援泰平寺,那麼慄田本城就會空虛,本多右近允的偏師就極有可能會趁機奔襲,化虛為實。

從全域性來看,灰原砦一旦告破,慄田城絕再難堅守,武田信玄的本陣就將直接暴露在長尾政景麾下的上田眾面前,那麼就算守住泰平寺也毫無意義。

即便僅從防守外圍營砦的角度來說,如果灰原砦如破,那麼本多軍必定會截斷其餘營砦的後路,與村上義清兩面夾擊,這樣不但泰平寺難保,其餘砦營也要一併失陷。

因而灰原砦的友軍實際上是指望不上的,這就只剩大田原、小田原兩營,或者武田信玄能夠及時增兵,救援慄田城。大田原、小田原兩營離泰平寺最遠,十餘里路,中間有丘陵小川為阻,路途不暢,而且長尾政景這位陣代大將的本陣更是不見蹤影,極有可能是使用‘野伏戰法’埋伏半路之上。

仰仗衝陣的二百武田赤備,在此敵軍動向不明,長尾政景故佈疑陣之下,這支僅有的機動騎兵更是不可隨意輕擲,雙方調兵遣將還未真正動手,武田軍就因陷入極大地劣勢,而歸根結底還是兵力不足,卻還要防守漫長的犀川所導致的。

表面上來看,慄田城防守落入下風,皆是武田信玄龜縮本陣,不肯渡河向小山田信茂增兵,可事實上卻並非如此。原因很簡單,千曲川東岸有長尾景虎這位‘義將’虎視眈眈。

不錯,長尾景虎僅僅派了四千人監視海津地方,主力多數留守後方,看起來不像是要與武田信玄展開決戰的樣子,可如果武田信玄把西岸守軍調去犀川北岸,來阻擋長尾政景,村上義清。

誰能保證,這不是長尾景虎的計謀,好讓自己能夠以優勢兵力,從容揮軍拔掉海津砦這個眼中釘,故此,川中島的援軍也是不能指望的。

初次之外,還有遠江三千於眾的援軍,可且不說這幫子雜兵的戰力如何,從諏訪郡補給完後,一路上走走停停,行十里退五里,這幫雜兵龜爬到犀川南岸,卻仍舊遲遲不肯渡河,總是找出各種理由推脫,更是不肯親近川中島半步,就看得出來今川家的態度。

泰平寺守將藤堂虎高扣心自問“若是不提振士氣,營砦恐將難保。”當此危難之際,他勇猛堅毅的性格就凸顯出來。

藤堂虎高登閣遠望,見寺外東西兩側、正面,幡旗遍野,徒士如雲,麾下郎黨新田三十郎來報“島津三人眾兵馬號稱三千,半圍我寺,村上羽林部眾,亦號稱五千精騎,要我等降服,否則寺破後,守軍上下悉數斬。”說著拿出一封射入寺中的勸降信,交給藤堂虎高。

藤堂虎高隨手接過,卻看也不看,當眾撕碎扔下藏經閣,對左右說“越後雖富,然而地廣人稀,景虎公本陣已然接近萬人,以我度之,村上、長尾兩部,加上水賊和信濃國人眾至多五千於眾罷了,再多國內就要先行動亂。政景越前守又要留些守營,村上羽林自己能調動來攻我寺砦的恐怕不過兩千人,之前又分千人巡防犀川沿岸,政景越前還要分兵看住慄田本城的小山田大人,看上去兵馬眾多,實則已經捉襟見肘,所謂‘八千’步騎云云,不過兵家虛掩之言。”

長尾政景吞併了一部分犀川水賊,此事早已傳開,泰平寺守軍也是知曉前後。對於長尾政景、村上義清的軍勢人馬總數,武士們是早有預料,越後軍對外號稱‘八千’步騎,最多也就能嚇唬嚇唬武田守軍中,沒有見識的底層士卒,卻是瞞不住擔任將校的武士。

真動員八千人不說壓不住國內一揆,長尾軍負擔兩萬眾的糧草後勤,早就因為缺糧而自行奔潰了。因此,聽聞藤堂虎高所言,左右武士皆以為然。

藤堂虎高遙指寺外,又說道“守城必守野,而今我部守衛山寺,亦是此理!村上羽林連克數城,士氣正高,而我部援軍路遠,數日內恐將難到,當此之時,我等絕不可坐困山寺,引頸待戮。”

對於泰平寺的守軍來說,他們現在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可以選擇死守山寺,等待援兵,一個是可以選擇出寺迎敵,以死兵與村上軍逆戰,擾亂其軍心部署。

這兩個選擇各有好處,也各有壞處。先來說第一個選擇,如果選擇死守山寺,這看起來是最穩妥的,可問題卻是,村上軍連戰連勝,武田軍一路敗退盡失全郡,連敗不提,還被長尾政景迫降了一家國人眾,極大地動搖了信濃眾,尤其是北信豪族的軍心。

可想而知,若不做出反擊提振士氣,寺中本就搖擺不定的信濃眾在得知破寺皆屠的箭書,肯定會軍心大亂,這個時候,萬一要是有個什麼突情況,寺中守軍極有可能譁變叛亂,那營砦更不能守住。

在說第二選擇,如果出寺逆戰,這看起來是冒險的,可好處卻很大,如果能勝上一陣,不需要大勝,只要能小勝,或者再退一步言之,即便連小勝都做不到,只要能夠小有斬獲,那對穩定軍心來說,卻是成功了,起碼短期不必擔憂士氣低落,同時將譁變的風險壓倒最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