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元服禮成轉軍爭

對於武家子弟來說,元服代表真正意義上的成年,是公卿、武家中最重要的儀式。

霜降早過,時入深秋,原本忙碌整備鄉道的勞役也被准許休沐一天。

平山莊所外,車水馬龍,不停有人進院拜會,室野平三正坐在門口塾房之內,記錄著來訪者奉上的禮物明細,今日證弘院主卜算,乃是上乘吉日,於是便將高師盛許諾的元服冠禮,定在這一日。

元服之禮,由遣唐使引入,始於平安,盛行幕府,最早事例或許便是《大寶律令》中,對‘大學’體制的明確規定,要求‘三史博士’為門下傳生行冠禮。後又以《儀禮》的《士冠禮》的始祝詞“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更名為‘元服禮’。

戰國時期的武家元服儀式,已經不再像公家那樣煩瑣,但此次元服冠禮確實是大場面。整個平山鄉里有頭有臉的豪族、富戶,或是家長親至,或是派了嫡子前來,在莊所的大廣間內或座或立,肅然儉敦,圍看二人修。

元服的兩個人各據獨榻,皆直衣束帶,身旁矮桌案放著折烏帽子,雲架上擺著一柄伊勢村正太刀,都是儀式中要用的禮器。

這兩個人一個是長谷川彌次郎,另一個則是長田家轉送給高師盛的小侍彌七郎。

擔任理役的是濱名家的少主濱名信光,因為是第一次替人剃頭,手藝不精,也沒有將前額刻意剃成月代,整個儀式便只是象徵性的為兩人割去一縷髻,就退去一旁。

剃最初並不是元服的必要儀式,但隨著武家崛起,除了與公家作為區分,似乎月代頭也可以更好的宣示武士的威嚴並與百姓做出區分。剃主要是為了方便佩戴兜鍪,由於傳統的平安大兜造型的原因,留容易在激烈的戰鬥中可能會拉扯出髻,給武士造成諸多不便。

這種原本底層士兵才流的月禿頭,逐漸便在武士階層流傳起來,當然並非所有武士都會剃,如高師盛在元服後便就將頭重新蓄養起來,只留著‘唐輪’樣式的兵髻。

這次的元服儀式,是有些不倫不類的,按照武家的慣例,男丁一般都是十二歲到十四歲左右元服,當然也並非絕對,某些情況下提前元服也並非不存在,但按照慣例來說,彌次郎正好是元服的年紀,而彌七郎已經十七歲,則顯得略有些太晚了,兩人坐在一起,頗為有些怪異。

這也反應出來,高師盛手下確實沒有太多人手可用。

此次觀禮,長谷川元忠作為祖父坐在大廣間內次位,看著面前正在剃的孫兒彌次郎,一種家名復興的喜悅由然而生,高氏、濱名氏都是遠江名門,能得兩人主持元服儀式,好處絕非只有虛名而已,凡是來觀禮的豪族富戶,無不是攜帶重禮前來拜賀,儀式開始前,記錄禮單的書役室野平三偷偷告知,銀財就收了近五萬錢之巨,還不算武家必須要陪送的太刀、肋差、弓箭這三樣具足物。

雖然兩人一起元服,但彌七郎還有一場收繼儀式要舉辦,將他收為養子的正是大井氏家主忠朝,與之前武家打扮不同,大井忠朝如今卻是光頭僧服,法號觀性院證朝。

武士出家實數尋常之事,只是他並非是看破紅塵,主動落修行,而是因為受殺害村人舊事,被高師盛勒令他前往善光院出家隱退,為死者祈求冥福,並收繼自己的小侍彌七郎為養子,來繼承家業。

整場儀式,唯有大井忠朝自己黯然垂淚,他並非沒有嫡子來繼承家業,但若是拒絕收繼養子,誰又敢說他父子二人,那天夜裡不會突然一起害了急病,共赴黃泉。當世武家,輕血脈重家名,收繼毫無血緣關係的養子,繼承苗字,倒也不是不能接受。他真正難過,卻是自己一個信奉真言宗的武士,怎麼就去了淨土真宗的廟裡當了和尚,死了以後,萬一不能往生極樂怎麼辦。

善光院證弘院主慈悲,見大井忠朝這副弔喪似的模樣,怕惹得鄉佐不悅,幫著向旁人遮掩著說道“證朝師弟幸得佳兒,心中歡悅有感而,正所謂喜極而泣是也!”

聽證弘和尚這麼一說,被迫出家的證朝和尚哭的更加悽慘,又不敢真哭出聲來,差點沒被過氣去,讓在場諸人無不是心中戚然同情,若換了他們,也不見得會比對方強上多少。

看的石松豐久心中哀嘆老友家門不幸,連著抽了好幾口涼氣,躲在自己女婿身後,勉強才平靜下驚疑的心情,心中揣測,到底多少錢糧。田產才能填滿位座上,那位鄉佐貪得無厭的胃口,不提三沢氏的家產已然盡落其手,鄉里豪族也是割讓五十石土地,結果還是尤不滿足,非要將大井氏一口吞下才罷休。

只不過,石松豐久猜錯了,這回窮追猛打的卻是他旁邊,優哉遊哉敲打折扇的長田利氏。原本高師盛秉承著‘過猶不及’的原則,既然已誅滅三沢氏,起到了立威的目的,也不願再去恐嚇其他豪族,以免加深他們的恐懼,反而不利於日後治理。

但長田家從頭到尾,為他花費了五六百貫永樂錢,這回正是想收取一些利息的時候。於是長田利氏強烈要求,希望高師盛能夠幫自己的族子彌七郎一併元服,並繼承一家苗字,成為武士。

這個回報要求十分合理,自然不能無故拒絕,濱名氏高師盛得罪不起,石松氏又是濱名家的姻親,最後主意只能打在鄉中第三大的豪族大井氏身上,於是就有了以罪名相要挾,由證弘院主出面,威逼利誘大井忠朝出家,主動提出收繼養子的事情,若是石松豐久得知真相,會是怎樣的表情,是慶幸還是恐懼,或者二者皆有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見彌七郎已經象徵性的完成理儀式,大井忠朝抬起袖子擦擦眼淚,便來到房間中央,在自己養子面前跪坐下來,並從懷中取出家譜開啟,將家譜高舉向眾人展示後,說道“長田家的彌七郎!”

後者恭敬拜倒,口稱“拜見大井大人!”

大井忠朝壓下心中的哀痛,正色道“我得郡守元長公與師盛大人準允,在此正式收繼你為平山大井氏之養子,並將家譜圖系以及通諱‘朝’字傳授賜下,我大井氏並非武家名門,但亦是追隨過尊氏公,立下汗馬功勞的奉公番眾,還望你日後不負我大井氏的武名榮譽······”

“鄙子定然會將大井氏家名,宣揚光大!”彌七郎行禮後,恭敬地接過大井忠朝遞送來的家譜,而後在應諾聲中,看著自己的養父,步履蹣跚的退回原座,手持念珠,閉目默唸佛經,短短片刻,諸人分明覺得整個人的精氣神,彷彿一下子老了幾十歲。

整場元服到現在來說,只能算完成了一半,最重要的賜名與加冠還沒有舉行。

高師盛踞坐胡床,見收繼儀式完成,起身說道“長谷川彌次郎、長田彌七郎,受汝祖父元忠大人、汝家長利氏先生委託,在此主持你二人的元服冠禮,將我偏諱‘盛’字與新通名,賜予你二人領用,望你二人日後竭誠奉公,義理存身!”

兩人接過旁側小侍送上的兩張書寫著名諱的宣紙,將之舉過頭頂,彌次郎的那張上面寫著‘藤原朝臣長谷川文之丞元盛’,而彌七郎那張則只寫著‘大井彌七郎盛朝’,比長谷川元盛少了姓氏。

自臣降以來,不論公家還是武家,正式官方與正式場合書寫的全名,都是十分繁瑣。由姓氏、苗字、通稱、名、官位組成。而名又包括家傳通字和偏諱組成,以大井忠盛為例,彌七郎是他元服前的幼名,成年後一般便不會再使用。不論之前的長田還是現在的大井,都只是家族的苗字,因為沒有得到下賜通名,便就保留了彌七郎這個通名,通名即通常稱呼,有些類似於‘表字’,用以親朋好友間日常稱呼使用,大井忠盛出身卑微,自然也沒有如高氏這樣代代相傳,具有特殊含義的‘通’字。

名字中的‘盛朝’二字裡面,‘朝’字是大井氏的家傳通字,家族子嗣都會代代傳用這個字,而剩下的偏諱,一般是由有聲望的武士賜予,當然也不乏因為賜諱者身份太高,而把獲贈的字作為家族通字使用的情況。比如,諸多武家使用的‘義’字基本都是拜領自歷代足利將軍。

賜字人與受賜者在一般情理上,會產生一定的羈絆,雙方都有進行互相庇護的義務,當然到底真的是否牢靠,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大井氏只是遠江國內的普通國人眾,並非源平藤橘四家為的朝臣之屬,自然也沒有姓氏可供誇耀。至於長谷川元盛的藤原朝臣之說,只能說是冒認,雖然長谷川元忠一項自稱為藤原北家秀鄉流,是大和國長谷川黨的武士頭領,後來才遷移至東海道。

但作為今川家譜代家臣,高師盛倒是很瞭解長谷川家的真實底細。長谷川氏是駿河國山西地區的國人小川法永的後裔,法永是居士名,俗稱長谷川正宣。因隱匿了被小鹿範滿追殺的今川龍王丸(氏親),而受到加封,《駿河記》詳細記述了長谷川家家的歷史。根據法永創立的林叟院的寺傳,法永是坂本地頭迦納義久的次子,入贅成為長谷川家的女婿,才得以繼承苗字。

駿河長谷川氏的出身,根據《寬政重修諸家譜》等記載,是下河邊氏(小山氏一族),屬於清和源氏,但用的卻是藤巴紋,不過不論到底是藤原氏還是清和源氏,以婿養子身份入繼的小川法永的後裔,都是沒有資格自稱姓氏的,因為繼承的僅僅只是家名苗字,而非是‘八色之姓’的朝臣位階,只有朝臣血脈後人,才有資格冠稱姓氏,只不過如今禮樂崩壞,也沒有人會去計較。

就連高師盛為顯示對藤原氏的尊重,也是為了拉攏,刻意為長谷川家鼓譟聲勢,並且額外賜下一個通名,與大井盛朝作為區分。

高師盛邁步過去,親自為二人戴上,並繫好折烏帽子,又將雲架上的伊勢村正太刀取下,一併賜予二人,長谷川文之丞元盛、大井彌七郎盛朝雙手捧接,將之跨在腰間,恭敬拜謝“假親”。

高師盛回座胡床,笑道“在座諸位,皆有厚禮相贈,並未空手未來,你二人既然喚我一聲‘假親’我卻也不能吝嗇。”頷示意北莊萬次郎將兩張地契交予二人,道“我在鄉里小有田產,便各自再賜你二人名田二十石以為封賞,令將十石名田贈予證朝法師為佛田,以作供奉。”

話一說完,諸多豪族心中更是哀嘆,這些都是他們家中用了不知多少年,才從百姓手裡巧取豪奪來的上乘水田,如今一下子,就全便宜了這兩個毛頭小子,大井忠朝聞聽倒是精神一震,他家只是佔據八十三石地的小國人,一下子就增長了三十石的名田,絕不算少,對過繼的這個養子,倒是不在那麼牴觸,識趣的說道“貧僧已然出家,俗世財物不過糞土汙穢,願將這十石佛田轉送給我子盛朝,讓他能夠廣大我大井氏家名!”

·········

觀禮結束,各家帶來的年輕武士,也紛紛上前與鄉佐見禮,高師盛態度溫和,以禮相待,若讓不知情的人來看,分明是一個風雅文士,任誰也猜不到便在前不久,這個年輕代官剛剛誅滅了本鄉豪強的滿門。

這幾家國人,實力比之大井氏還要不如,全無背景可言,祖上更非名門出身,這些武士說穿就是一群鄉下山溝裡的地侍,城府淺,見識少,面對高師盛的時候,不管這位代官表現得再溫和有禮,也依舊感到惶恐難言,戰戰兢兢,匆匆幾句話後便就跟著各自家長告辭。

高師盛也不挽留,每人回贈一份禮物,由剛剛元服的大井盛朝、長谷川元盛代自己出門送客。

喜歡戰國之高氏物語請大家收藏戰國之高氏物語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