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欺世盜名(2 / 2)

說話的老叟是山前鄉的韓舉人,也是齊東縣有名的人物,素有威望。在座的縉紳們聽到韓舉人說到田賦二字,都是臉上一沉。花解語控制輿論,搶奪司法,這都可以忍。但如果燕王最終要在山東向士紳收稅,就無法忍了。

看河北的那些士紳被收取田賦後下場多慘?原先富庶繁華的家族,瞬間收入暴減人丁離散。極端一點的情況下,一些妻室子孫多計程車紳不但再養不起下人,甚至一家人吃飽飯都成問題。

錢的問題如果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是命的問題了。一箇中年縉紳跳了出來,大聲說道:“楊鵬以為在濟南殺一百多人就能嚇住我山東計程車人,卻不知道我齊魯大地計程車人都不是軟骨頭。如果花解語敢在齊東縣設定法庭,我就是被花解語抄三族也要帶家丁把大理寺法庭砸了。”

另一個秀才拱手說道:“就是血濺楊賊的法庭,我也不會坐視楊賊吞併山東。我要讓官家知道,楊賊在山東的所作所為已經到了人神共憤的程度。”

兩人的話,引起其他縉紳的叫好聲。不過在座的其他縉紳雖然叫好,倒是沒有這兩個人這麼激動。世人皆知燕王的蠻橫嗜殺,齊東縣的幾個秀才地主就算被大理寺花解語殺了也激不起多大的風浪,是無法阻止花解語把法庭開到山東來的。

如果花解語大開殺戒嚇住了其他士紳,反而要壞事。眾人齊齊看向了知縣王思永。王思永雖然只是一個縣令,卻是山東有名的清廉知縣,即便是山東巡撫看到王思永,都要禮讓他幾分。在山東,王思永在百姓中口碑極好,他在山東兩個縣當了十幾年知縣,鐵面無私的美名廣傳。山東的鄉老民婦,哪個不知道齊東縣有個王清官?

如果王思永站出來反對李賊,楊賊或許還有所忌憚。王思永見眾人都看向了自己,點了點頭,說道:“我把諸位召集而來,正是要宣佈老夫的決定。老夫在山東有些名聲,各地的官員士紳都給老夫一點薄面。老夫既然得了大家的禮遇,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就絕不會沉默。”

“楊鵬一個燕王,有什麼道理把手伸到山東來?老夫已經決定要帶頭反對楊賊的法庭。老夫不日就會書信通知山東各地的官員士紳,要以個人名義號召整個山東計程車紳站起來對抗楊賊的法庭。如果法庭開到齊東縣來,老夫就拿著自己的柺杖衝進去和楊賊的爪牙拼命!”

“世人都說老夫是個清官。老夫要讓世人看清楚,楊鵬是怎麼對待老夫這個清官的。”“如果楊鵬殺了老夫,老夫就是為了山東的百姓死的!山東的百姓會看清楚楊賊的面目,看清楚大理寺公告的謊言。山東計程車紳到時候齊聲吶喊,和百姓一起把楊賊的法庭砸個粉碎。只要事情鬧大了,天子也會明白楊賊的禍國殃民,一定會調大軍來討伐楊賊。”

花解語聽著密衛大使韓金信的彙報,皺緊了眉頭。

這個齊東縣的知縣王思永讓花解語感覺有些棘手。此人不貪錢財不好女色,恪守儒家禮法。雖然他是士紳出身,但在百姓和士紳有官司時候素來不偏袒士紳,秉公執法。不僅如此,此人對百姓實行仁政,雖然他也對有功名計程車紳優免田賦,但另一方面,對於無力上繳田賦的小農,他也從來不逼迫。不少赤貧百姓拖欠田賦幾年不交,他也不罰。

王思永這樣為政,收取的田賦自然較少。但是他卻從藩王的莊田上搞出不少銀子出來。山東的藩王莊田由地方官員管理,只有一部分交給藩王,大部分都被地方官拿去用了。王思永在這筆銀子上死死把住,不讓手下任意侵吞,而是作為田賦上繳。

這樣一來,每年下來王思永也能勉強完成朝廷徵收田賦的下限,雖然吏部考核起來總是評價較低,但也不至於因此丟官。王思永進士出身幹了幾十年,始終做個七品縣令,脾氣卻是絲毫不改。

王思永這樣做官,當地的百姓自然稱頌,山東的百姓稱其為大清官。他在山東做官十幾年,聲名婦孺皆知。

這樣的人帶頭反對燕王的法庭,影響力是很大的。鍾峰見花解語為難,大聲說道:“大人,什麼人不是一條命?我帶兵去把他砍了。”林青兒啐道:“鍾峰你動動腦子,如今的世道這樣的清官多難得?在百姓心中地位多高?你去把他砍了,百姓會怎麼看我們?到時候士紳們一煽動,發生民變都有可能。”

鍾峰笑道:“民變就民變,鎮壓便是了。”林青兒說道:“燕王的官位是燕王,我們往山東滲透,在朝堂上是說不過去的。平穩交接就算了,若是激起大規模民變,官家說不定會派兵來討伐我們。到時候我們幾十萬人打上百萬萬邊軍,還真不一定打得過。就是打得過也違背燕王的初衷”

鍾峰笑道:“遲早是要打的,便和朝廷打一把吧。”林青兒愣了愣,罵道:“狗殺才,不說胡話你是渾身發癢是不是?”鍾峰眼睛一瞪,花解語卻揮了揮手讓兩人不要吵。花解語朝韓金信問道:“韓大人,這王思永不可能無中生有從自己口袋裡變出銀子出來,他既然向士紳免除田賦,就不可能不傷及百姓的利益。你一點問題都沒有查出來?”

韓金信這些年跟隨楊鵬功勞頗大,楊鵬每次報功時候都把韓金信放在前面,如今他已經升為密衛統領,充任楊鵬軍隊參將。官是大了,但韓金信在花解語面前卻更加恭謹。他想了想,說道:“大人,這確實是個清官,屬下查不出問題。”

花解語想了想,說道:“他免除士紳的田賦又不逼迫貧民,最後肯定缺銀子。一缺銀子,到處都會出問題,從這裡入手查。”韓金信又說道:“齊東縣衙門確實窮,前年縣衙裡面垮了一間簽押房,到現在都沒有蓋起來。衙門裡衙役吏員的月錢,堪堪讓這些人溫飽。就連縣城的城牆被大雨沖垮了都沒錢修,後來是王思永號召士紳出錢百姓出力,才把城牆補上。”

林青兒和張翔聽到韓金信的話,對視了一眼,滿臉的詫異。想不到大宋還有這樣的清官,當真是個另類。然而這樣的另類卻始終是士紳的人,還是要和燕王死磕。花解語冷哼了一聲,說道:“幫助士紳逃稅,這是盜竊國家的財政。處處擺出清官的姿態,欺世盜名,看上去不逼迫小民,但無論如何是掩蓋不了為士紳逃稅後財政資金的不足的。這裡不出問題那裡就會出問題。”

韓金信想了想,又說道:“齊東縣的道路驛站,港口碼頭,這些年都沒有錢修葺,十分破敗。縣裡的書院也破破爛爛,但讀書人們礙於縣令的清官美名,都沒有抱怨的。”

花解語點頭說道:“這些都不足以讓百姓憤怒,你再想想,齊東縣因為缺錢有沒有出過大事。”韓金信拱手說道:“大人稍候,我下去問那幾個齊東縣的線人。”花解語點了點頭,韓金信便退下去了。過了一個時辰,韓金信滿頭細汗地跑了回來。

“大人,有問題,問出來了。”花解語點頭問道:“如何?”“一個因為酗酒被王思永辭退的衙役說了,齊東縣境內大清河河堤殘破,前年就有當地計程車紳提議要大規模修繕了。但王思永沒錢,只在關鍵部位加固。結果去年大水一處河堤決口,雖然經過百姓齊力搶救補上了,但湧出來的大水還是淹死了六十多個百姓。”

“這場大水被認為是天災人禍,一般人都不注意。只有知道內情的衙役才瞭解那老堤決口都是缺錢不修造成的。”花解語哈哈大笑,說道:“這齊東縣的財政就這麼點,少了士紳的那一份不可能不出問題。這王思永欺世盜名,也只是拆東牆補西牆罷了。一下害死六十多百姓,我們幫他宣傳宣傳,他這個縣令當不成了。”

“桓義華,這幾天的大理寺公告開足火力,好好報導報導王思永的事情。講講齊東縣因為他的自作聰明如何一天天殘破下去,講講道路碼頭年久失修對經濟的影響,講講每年貼著下限上繳稅賦對國家財政的影響。”

“最關鍵的,要讓整個山東的百姓瞭解,那大水淹死的六十多條人命,都是這王思永沽名釣譽造成的!”

桓義華大聲答應,便拉著韓金信下去寫報道了。八月十一,略有些蕭條的齊東縣縣城內,一個送公告報童低著頭在街上快跑,要將報紙送到各家茶館。一個認識報童的小商販突然拉住了報童,問道:“劉小二,今天的報紙講什麼?”

報童臉上一白,不答這個商販,低著頭就想跑。但那個小商販卻不放過這個報童,拖著他問道:“你別跑!今天報道什麼?有沒有大新聞?”劉小二看了看縣衙的方向,身子抖了一下,他貼著小商販的耳朵說道:“張大哥,今天出大事了,今天的頭條是《齊東縣縣令王思永欺世盜名,害死六十二名無辜百姓》。”

畢竟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17K::-->

喜歡少年戰歌()少年戰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